徐娜
邳州市人民醫院彩超室,江蘇邳州 221300
甲狀腺腫瘤屬于內分泌科疾病之一[1], 病因較為復雜,是頭頸部最常見的腫瘤,包括良性和惡性腫瘤,一般良性腫瘤多發生在甲狀腺腫瘤中, 惡性腫瘤多見甲狀腺癌[2]。 該病癥的臨床特征為甲狀腺孤立性或多發性結節,且伴隨吞咽上下移動,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3]。 結節性甲狀腺腫瘤一般是由于患者在日常飲食中缺少碘或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酶,大多數患者都是在體檢時偶然發現,特點表現為病情復雜[4-5],治療難度比較大,對人體的危害極大,目前臨床診斷主要應用超聲、核磁共振等手段[6]。 該文為了解惡性甲狀腺結節超聲征象和分型特征,特選取2019 年1 月—2021 年1 月該院收治的60 例甲狀腺結節患者急性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60 例(82 個結節)甲狀腺結節患者進行研究,其中良性甲狀腺結節患者29 例(30 個結節);惡性甲狀腺結節患者31 例(52 個結節)。 良性甲狀腺結節中男16 例,女13 例;年齡34~67歲,平均(48.26±3.16)歲。惡性甲狀腺結節中男15 例,女16 例;年齡33~68 歲,平均(47.24±3.08)歲。 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經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體征表現:符合《甲狀腺結節和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7-8](2011 年頒布)的關于甲狀腺癌的危險因素,童年有頭頸部放射史,結節生長較快,伴有持續聲嘶、發音困難;伴有吞咽和呼吸困難,伴有頸部淋巴結病理性腫大。
納入標準:確診為甲狀腺結節患者;未進行其他病癥治療;同意參與該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資料不完整者;合并慢性疾病者;無法參與研究者。
應用超聲診斷儀(型號為PHILI PS EPIQ7)掃描患者甲狀腺結節,采用高頻探頭,取患者仰臥姿態,掃描患者甲狀腺兩側;根據甲狀腺結節的深度、位置和大小,調整診斷儀器的焦距,掃描患者血流分布的特點,讓血流成像呈最優態勢,所有操作由有經驗的醫師來完成。
觀察并詳細記錄患者的一般病理特征, 對患者的年齡、性別與惡性甲狀腺結節的關系進行分析,記錄患者超聲診斷征象,對其進行分型和病理類型特征分析。 甲狀腺結節分為6 個類型:Ⅰ型:橢圓形,邊緣較光整,邊界清晰,有膠質回聲;Ⅱ型:橢圓形,邊緣較光整,邊界顯示清晰狀態,無鈣化;Ⅲ型:橢圓或類圓形,無鈣化,邊界呈清晰,邊緣較光整,可伴有粗鈣化或是微鈣化;Ⅳ型:縱橫比在1以上, 結節直徑在1 cm 以下, 形態表現為不規則或是圓形,周邊無低回聲現象;Ⅴ型:邊界模糊,無鈣化,可伴粗鈣化;Ⅵ型:邊界顯示清晰,形態呈不規則,包膜可侵襲,邊緣不光整,可伴鈣化或是粗鈣化、微鈣化。
采用SPSS 17.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s)表示;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率(%)表示。
良性結節和惡性結節之間在數目、形態、縱橫比、邊界、邊緣、鈣化情況、包膜是否受侵、后方回聲情況、是否伴有膠質方面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甲狀腺結節患者超聲征象分析[n(%)]Table 1 Analysis of Ultrasound Signs in Patients with Thyroid Nodules[n(%)]
Ⅰ型5 個 結 節, 惡 性0 個 (0.00%), 良 性5 個(100.00%);Ⅱ型14 個結節,惡性11 個(78.57%),良性3個(21.43%);Ⅲ型16 個結節,惡性6 個(37.50%),良性10個(62.50%);Ⅳ型20 個結節,惡性15 個(75.00%),良性5個(25.00%);Ⅴ型15 個結節,惡性8 個(53.33%),良性7個(46.67%);Ⅵ型12 個結節,惡性12 個(100.00%),良性0個(0.00%)。
甲狀腺結節屬于內分泌疾病之一, 發病不受年齡限制。 甲狀腺結節是甲狀腺局部腺體在硬度和結構上發生改變的組織,該病癥的患病率在5%~15%之間[9-10]。 近期有學者研究表明,我國甲狀腺癌的發病率逐年增高[11]。 有學者研究表明,早期發現惡性甲狀腺結節并治療,可以很大程度改善預后[12]。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13-14],超聲診斷技術可以有效診斷甲狀腺結節患者, 對于甲狀腺結節患者來說,及早發現、治療可有效控制甲狀腺結節。 一般在惡性甲狀腺結節前期發現較困難, 患者很大概率是在偶然檢查中發現。 當前對于該疾病的規范系統指南并未形成[15-16],不同醫生對于診斷的結果所表達出的結果也不相同,所以如何應用超聲準確診斷良性、惡性甲狀腺結節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有學者研究表明,單發結節的惡性率在20%~25%之間, 認為單發結節惡性可能性大于多發結節。 甲狀腺結節內的回聲是鑒別甲狀腺結節良性或惡性的重要征象[17],結節內的回聲充分反映了內部的結構和組織學特性,回聲與周圍正常組織相比較,分為低回聲、無回聲、高回聲和混合回聲。 研究表明,低回聲甲狀腺結節中有15.0%為惡性腫瘤, 而高回聲和混合回聲中有9.2%為惡性腫瘤,良性結節回聲呈現多樣性,甲狀腺結節的回聲改變,主要是病理學改變所致。 生物學上,癌組織具有一定的侵襲性,且呈現浸潤性生長趨勢,與正常細胞分界并不明顯, 超聲表現結節與周圍正常組織的邊界不清晰,且較為模糊。 有研究表明,在邊界不清楚時,支持惡性腫瘤的診斷。 癌組織因為自身具有浸潤性和侵襲性,病理學典型的形態特征表現為邊緣不規則,呈現毛刺狀生長,與周圍正常組織連接較為緊密,惡性甲狀腺結節的邊緣不規則,與癌組織的生長方式存在相關性,由于癌組織生長較快,新生血管的生長速度小于癌組織的生長速度,組織外緣的細胞血供較差,血管分支不規則,結節邊緣生長速度不一, 進而導致惡性結節邊緣不規則,所以臨床超聲檢查可通過此進行判斷。 甲狀腺結節周圍的聲暈是圍繞在其邊緣位置的低回聲或是無回聲帶,結構基礎為被壓迫的甲狀腺組織和結節的包膜, 目前,有很多學者認為惡性甲狀腺結節的聲暈邊緣多為不規則,厚度不均勻,也報道顯示:甲狀腺結節周圍有邊緣規則,形態完整的聲暈良性率是惡性率的12 倍,然而,也有學者研究表明,15%~30%的惡性結節周邊有聲暈, 可鑒別甲狀腺結節良、惡性特異度低。 甲狀腺腺瘤大部分為單發結節,周圍有包膜,進而形成聲暈,少部分腺瘤周圍邊界清晰,邊緣不規則,結節形態規則,超聲下可見血管規則環繞。
有學者研究表明, 甲狀腺結節患者的結節形態、鈣化、周邊回聲異常等情況與結節惡性的有相關性,該次研究結果顯示:惡性腫瘤中單發10 例(19.23%),多發42 例(80.77%),≤1 cm 大小的結節31 例,13 例呈橢圓形,23例不規則形態,41 例邊界清晰,29 例周邊組織回聲正常,18 例無鈣化,26 例微鈣化,39 例包膜未受侵襲,26 后方回聲無變化,17 例衰減,9 例增強,40 例無膠質;良性腫瘤中單發12 例(40.00%),多發18 例(60.00%),<1 cm 大小的結節14 例,7 例類圓形,5 例不規則形態,17 例邊界清晰,17 例周邊組織回聲正常,15 例無鈣化,7 例微鈣化,28 例包膜未受侵襲,21 后方回聲無變化,3 例衰減,6 例增強,29 例無膠質,由此可說明,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之間在數目。 形態、縱橫比、邊界、邊緣、鈣化情況、包膜是否受侵、后方回聲情況、是否伴有膠質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甲狀腺結節分型結果顯示:Ⅰ型良性5 個,無惡性;Ⅱ型惡性11 個 (78.57%), 良性3 個; Ⅲ型惡性6 個(37.50%),良性10 個;Ⅳ型惡性15 個(75.00%),良性5個;Ⅴ型惡性8 個(53.33%),良性7 個;Ⅵ型惡性12 個(100.00%),無良性。 提示:Ⅰ型未出現惡性癥狀,Ⅵ型惡性風險率最高,其次是Ⅱ型(78.57%)。 這一研究結果與徐婷婷等[18]的研究相似,在其研究中,主要對甲狀腺結節Ⅵ型惡性風險率最高,風險率為100%,其次為Ⅳ型,風險率84.6%,Ⅰ型患者未出現惡性癥狀。
綜上所述,對甲狀腺結節進行分類,將其分為6 個類型,每個類型惡性風險各不相同,經超聲診斷分型可快速診斷甲狀腺結節,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