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華
楚州中醫院肝病科,江蘇楚州 223200
肝癌為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 其特點主要包括預后差、病情進展速度快、病死率高等,對患者生命健康構成諸多不利影響[1]。此類疾病在患病初期往往癥狀并不明顯,因此很多患者在確診時已經處于中晚期狀態, 此時手術治療已經無法產生最佳治療效果[2]。 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無水酒精介入治療方法開始廣受關注,并在實際應用中發揮出了諸多積極作用[3]。 該方式可以在超聲引導下通過介入治療的方式將無水酒精直接注入到癌變組織中,進而實現理想的診治效果。 有研究顯示,在此基礎上配合中藥治療手段能夠帶來更為理想的臨床療效, 為進一步深入探討其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4]。 該文選取2019年1 月—2020 年6 月該院收治的60 例肝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展開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60 例肝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抽簽分組原則將患者平均劃分為兩組,每組30 例。 常規組中男14 例,女16 例;年齡38~68 歲,平均(47.15±3.33) 歲; 根據Child-Pugh 改良分級,A 級13 例、B 級10例、C 級7 例;腫瘤直徑2~6 cm,平均(4.47±1.40)cm。 研究組中男13 例,女17 例;年齡37~69 歲,平均(47.22±3.26)歲; 根據Child-Pugh 改良分級,A 級14 例、B 級11 例、C級5 例;腫瘤直徑2~7 cm,平均(4.58±1.33)cm。 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意義。研究已經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患者本人知情同意并簽字確認。
納入標準:經臨床診斷符合肝癌患病標準;基本病歷記錄完整。
排除標準:對研究相關藥物存在禁忌證者;依從性差,中途退出或隨訪失聯者;同時患有其他惡性腫瘤疾病者。
以無水酒精介入的方式對兩組實施臨床醫治, 內容如下:調整患者體位為左側臥位或平臥位,經超聲定位確定穿刺部位后常規消毒并施以麻醉, 待麻醉生效后將穿刺針在超聲引導下從探頭側方進入, 行進方向與探頭波束一致而后將無水酒精緩慢注入其中, 若聲像學顯示出彌漫性增強回聲,則表示抵達病灶且注射成功。 完成注射后緩慢退出穿刺針。 需要注意的是在實施注射時普遍遵循從中間向周圍均勻擴散的順序覆蓋全部腫瘤病灶,將機體內的癌細胞殺死。
研究組在使用上述方法治療的同時,配合中藥治療,并采取辨證施治的方式,具體如下:若患者屬于肝郁脾虛證,則配以疏肝健脾方治療,方劑組成含柴胡9 g、當歸12 g、太子參30 g、白術12 g。 若患者屬于氣滯血瘀證,則配以理氣活血方治療,方劑組成含枳殼12 g、柴胡9 g、桃仁10 g、紅花5 g、玄參12 g、白花蛇舌草30 g。 若患者屬于肝膽濕熱證,則配以解毒化濕方,方劑組成含茯苓15 g、茵陳18 g、苦參10 g、半枝蓮15 g、豬苓12 g。 若患者屬于正虛瘀結證,則配以益氣化瘀方,方劑組成含人參12 g、白術12 g、淮山藥24 g、香附12 g、三棱9 g。 均通過水煎法服用,早晚各1 次。 兩組患者均接受連續1 個療程的治療。
比較治療前后臨床指標變化情況、 生存質量變化情況、臨床療效。
①臨床指標: 包括患者肝癌特異性放射免疫檢測指標甲胎蛋白(AFP)變化情況、腫瘤直徑變化情況。 其中AFP 正常范圍在25 μg/L 以內。
②生存質量變化:包括功能狀態評分(應用KPS 評分量表評定獲取,分值0~100 分,分值與功能狀態正相關)、行為狀況評分(應用PS 評分量表評定獲取,分值0~5 分,分值與行為狀況負相關)、生活質量評分(應用QOL 評分量表評定獲取,分值0~60 分,分值與生活質量正相關)。
③臨床療效:包括治療總有效率、AFP 陽性率、3 年內生存率。 其中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判定方法如下:若患者腫瘤直徑降低幅度>50%,則評定為顯效;若腫瘤直徑降低幅度在0%~50%,則評定為有效;若腫瘤直徑較前增大,則評定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0%。
采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AFP、腫瘤直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AFP、腫瘤直徑均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在治療前后的變化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clinical indicator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在治療前后的變化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clinical indicator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組別AFP(μg/L)治療前 治療后腫瘤直徑(cm)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n=30)常規組(n=30)t 值P 值317.48±39.65 317.52±40.34 0.003 0.996 80.22±19.89 135.87±23.54 9.890<0.001 6.58±1.33 6.63±1.40 0.141 0.887 2.54±0.57 3.20±0.46 4.935<0.001
治療前, 兩組各項生存質量評分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生存質量評分均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在治療前后的變化比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points]

表2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在治療前后的變化比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points]
組別研究組(n=30)常規組(n=30)t 值P 值功能狀態治療前 治療后65.92±6.67 65.89±6.34 0.017 0.985 81.84±5.42 77.69±5.37 2.979 0.004行為狀況治療前 治療后3.65±0.62 3.71±0.76 0.335 0.738 1.56±0.48 2.20±0.37 5.784<0.001生活質量治療前 治療后23.46±2.41 23.42±2.63 0.061 0.951 47.46±2.47 39.33±2.80 11.926<0.001
研究組臨床療效均優于常規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n(%)]
肝癌在臨床中并不罕見,屬于惡性腫瘤常見病,其具有預后差、惡性程度高等特點,對人類生命健康構成諸多不利影響[5-6]。 通常來講,此類患者的臨床醫治工作以手術治療為主,但是由于其在發病初期沒有明顯的臨床特征,因此很多患者在就醫時便已經處于中晚期狀態, 或有肝內轉移等不良事件的產生, 對手術治療預后效果帶來不利影響[7-8]。
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 經皮穿刺瘤內藥物注射術開始受到關注,大量臨床實踐研究發現,通過在超聲引導下將無水酒精注入腫瘤內部能夠產生更為理想的治療效果[9-10]。 其為微創治療技術的一種,具有操作安全、簡單方便等優勢, 且可以顯著延長患者生存期及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因此已經取得醫學研究者的廣泛關注。 另有研究顯示,在運用該方法治療的同時,若配合中藥治療手段則能夠產生更多積極的診治效果, 中醫治療主要圍繞辨證施治的原則開展,會根據其證型不同而劃分為4 種類型,結合其實際情況給予針對性的中藥方劑, 最終產生的臨床療效更為理想[11-12]。 在該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6.67%)顯著高于常規組(76.67%)(P<0.05),該結果與臧紅玉[2]的研究結果一致,在其報道中提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78.05%高于對照組63.41%(P<0.05)。分析原因可以發現疏肝健脾方主要能夠針對肝郁脾虛證產生諸多積極作用,其方劑中的白術、柴胡等可以發揮健脾益氣、疏肝理氣的作用[13-14]。 理氣活血方主要針對氣滯血瘀證患者產生較好的治療效果,其方劑中、桃仁、紅花等均能產生理氣活血、化瘀通絡等作用[15]。 解毒化濕利膽方主要能夠對肝膽濕熱證產生良好的治療效果,其方劑中茯苓等能夠產生除濕健脾、清熱解毒等作用[16-17]。 益氣化瘀方主要能夠對正虛瘀結證患者產生積極作用,其方劑中人參、淮山藥等均能夠產生良好的補益氣血、活血化瘀散結等效果[18]。此外,該次研究中,研究組各項臨床指標、生存質量、治療效果等均顯著優于常規組(P<0.05),該結果也再次說明聯合治療方法可行性較強。
綜上所述,肝癌患者在接受臨床醫治的過程中,通過采取無水酒精介入聯合中藥治療的方式能夠顯著提升其治療總有效率,對各項指標的改善帶來諸多積極作用,因而適合普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