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異位妊娠俗稱宮外孕,指受精卵著床于子宮腔外位置的妊娠。異位妊娠發病率在近年大幅增加,由于診療技術提高,多數異位妊娠患者在破裂之前可得以診斷并治療。異位妊娠可急性破裂,是妊娠前三個月孕產婦死亡的頭號原因。
關鍵詞:異位妊娠;輸卵管妊娠;不良結局
【中圖分類號】R714.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9--01
受精卵在子宮體腔之外的地方著床稱為異位妊娠,也稱宮外孕[1]。按照種植部位,異位妊娠又可分成輸卵管妊娠、宮頸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闊韌帶妊娠等[2],當中輸卵管妊娠最為普遍,占 90%~95%[1]。在9%~14%的死亡率下,破裂的異位妊娠是懷孕后前三個月孕產婦死亡率的主要因素[3],大約占全部孕婦相關死亡率的5%~10%。所以,快速識別和正確定位對患者預后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
1異位妊娠的病因及高危因素
近年來,我國異位妊娠發病率明顯上升[4],主要原因包括:①近年來女性婚前性行為、首次妊娠人工流產率增加[5],使得盆腔感染發病率升高[6]。②盆腔炎癥引起的不孕癥女性增多,促進了輸卵管整形術的積極開展,但術后造成輸卵管損傷擴大。③剖宮產率的上升,導致剖腹產的瘢痕部位的妊娠發生率增加[7]。④輔助生殖技術的實施,提高子宮內外同時懷孕等特殊類型懷孕的機會發病率[8]。以上這些高危因素關系錯綜復雜,近半數的異位妊娠的病例找不到明確原因。
2 異位妊娠最易發生的部位
異位妊娠最易出現于輸卵管。一般情況下,精子與卵細胞在輸卵管壺腹部結合成為受精卵,隨后受精卵在輸卵管內慢慢移動,再經過3~4天的時間后進入官腔。其他原因導致受精卵運行延遲,以及影響受精卵正常生長發育、妨礙受精卵及時進入子宮腔內,都可能造成受精卵在尚未抵達子宮腔之前就在輸卵管內定植、發育,引起輸卵管妊娠。而按照受精卵定植部位,輸卵管妊娠又可分成輸卵管壺腹部妊娠、輸卵管狹部妊娠、輸卵管傘端妊娠,以及輸卵管間質部妊娠。其中,最常見的類型是輸卵管壺腹部妊娠。
除了在輸卵管外,通過不同的種植部位,異位妊娠還可能出現于子宮頸、卵巢、腹腔、闊韌帶等部位。
3 發生輸卵管妊娠后的不良結局
(1)輸卵管妊娠流產 多發生于妊娠8~12周內的輸卵管壺腹部。受精卵種植于輸卵管的黏膜,但由于蛻膜形成過程不完全,發育中的卵泡層剝離掉入管腔,或隨著輸卵管的蠕動掉入腹腔,形成輸卵管完全流產,又或由于卵泡不完全剝離,造成輸卵管不完全流產,可發生反復出血。
(2)輸卵管妊娠破裂 胚囊在輸卵管內生長,由于絨毛侵蝕、穿透肌層及漿膜,引起輸卵管破裂,妊娠物流進腹腔。輸卵管峽部妊娠多在懷孕6周左右破裂,而間質部妊娠通常延續到3~4 個月發生破裂。
(3)繼發性腹腔妊娠 輸卵管妊娠流產或破裂后,胚囊掉入腹腔多已致死。偶有存活的可重新定植于腹腔的內臟器官而繼續生長,從而造成繼發性腹腔妊娠。
(4)持續性異位妊娠 輸卵管妊娠保守性手術處理之后,血-HCG不下降或反而上升。這是由于保守性切除術未能徹底清除胚囊,或有殘余存活的滋養葉細胞繼續生長繁殖而造成的。
(5)陳舊性宮外孕 輸卵管妊娠流產或破損后,如因長時間反復大出血而形成盆腔血腫,若血腫不能消退而機化變硬且與周圍組織粘連,可發展為陳舊性宮外孕。
4 異位妊娠對未來生育的影響
有過異位妊娠病史,則再次發生異位妊娠的幾率可明顯上升[9]。一方面,輸卵管妊娠保守性手術可造成部分管腔的阻塞及輸卵管周圍炎癥粘連[10];另外,異位妊娠多由于炎癥所引起的,如盆腔炎、附件炎等多為不可逆炎癥,也可以引起部分管腔的阻塞以及輸卵管周圍炎癥粘連,進而引起異位妊娠的再次發生。
5降低異位妊娠發生率的措施
預防盆腔感染和手術創傷引起的輸卵管損傷可降低異位妊娠的風險,并鼓勵婦女避免處于危險行為,如無保護的性交和多性伴減少異位妊娠的發生率。嚴格執行剖宮產的手術要求,降低手術意外的發生。其次,應盡最大努力幫助產婦自然分娩,減少剖宮產率。最后應加強生殖健康教育知識的宣傳,定期檢查,重視自身疾病的發生,降低育齡女性婦產科疾病的發生率,合理治療疾病。
參考文獻:
1.單偉穎.婦產科護理學[ M ] .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108-109.
2.黃文靜.異位妊娠的臨床治療及護理研究進展[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02):152-154.
3.李亞里.異位妊娠的臨床診治要略及進展[J].解放軍醫學雜志,2013,38(05):395-399.
4.李東玫. 異位妊娠診斷與治療的研究進展[J]. 醫藥, 2015, 000(022):P.92-92.
5.吳早霞.發生異位妊娠的相關危險因素及診療情況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9,12(11):144-145.DOI:10.15887/j.cnki.13-1389/r.2019.11.095.
6.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 M ] .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58.
7.安海霞,吳素慧,尚海霞. 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的診治進展[J]. 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 2016, 8(8):5.
8.李倩,莫曉嫦,韓臨曉.輔助生殖技術導致異位妊娠的風險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20,18(28):63-65.DOI:10.14033/j.cnki.cfmr.2020.28.025.
9.楊麗萍. 異位妊娠發病相關因素及其體質類型的調查研究[D]. 浙江中醫藥大學.
10.賴少陽,周羅綺,周璇,葛逸盟,趙捷.首次輸卵管妊娠對后續宮腔內妊娠結局的影響[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21,50(01):72-76.
作者簡介:陳卯華,1999年11月,女,漢族,中共黨員,就讀成都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