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亞《東非人報》4月16日文章,原題:在東非,中國人不是外人,北京也可以加入東非共同體在我們慶祝剛果民主共和國加入東非共同體的時候,讓那些為我們著想的人認真考慮對東非立法議會的憲章進行一些修正。
去年,部長理事會提議將每個國家派往阿魯沙(坦桑尼亞城市,東非共同體總部所在地——編者注)的議員人數從9人削減到5人。當時我們有6個成員國,現在我們有7個。這對資金緊張的東非共同體來說不是好事。然而,東非共同體的主要目標不是為了在運作上節省一些錢。讓東非共同體有效運行比為多花100萬或200萬而苦惱更重要。
這把我們帶到了另一個重要且迫切需要的修正——接納中國為東非共同體的第8個成員國。
東非共同體是關于經濟一體化的,而中國已經或正在成為東非共同體的最大經濟參與者。難道有人不知道英國、美國和日本是非洲開發銀行的最大所有者嗎?所以,沒有必要假裝中國是東非共同體的外人。
東非國家最大的貿易伙伴是中國,如果不是因為價格低廉的中國鞋,可能有一半的東非民眾還在赤腳走路。
從消費品到生產資料,再到誨本、金融和基礎設施,中國都是東非的最大參與者。所以,可以說,中國現在是東非的“本地人”。那么,作為“本地人”,卻被當作“外人”,這對中國是否公平?▲(作者尤沃欽?布韋姆伯,喬恒譯)
環球時報2022-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