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
關于俄烏談判事宜,克里姆林宮18日作出最新表態,烏克蘭在談判中立場不一致,基輔經常變來變去。這是俄烏新一輪談判難以展開的一個現實原因,而俄方之前曾指出,烏方立場的變化背后有美國的因素。
俄烏沖突發生后,美國聯合西方盟國加大對烏克蘭的經濟與軍事援助,進一步升級對俄制裁力度,不僅沒有運用其大國影響實現勸和促談的目的,反而有意無意推動戰事無限延長。究其原因,是希望重復“發戰爭財”的歷史,在俄烏沖突中坐收漁利,最大限度實現自身的戰略利益與經濟利益并繼續維護美國霸權。
首先,借助俄烏沖突,可以實現美國繼續操縱北約、拉住歐洲,消耗俄羅斯的地緣戰略目標,鞏固其全球霸主地位。
二戰結束以來,歐洲一直在美國的安全保護下生存發展,北約也成為美國控制其歐洲盟友強有力的工具。冷戰終結以及蘇聯解體為歐洲帶來了和平與希望,歐洲希望擺脫美國控制,發出“自己的聲音”,走向戰略自主,這不可避免地對美國的霸權地位以及在歐洲的地緣戰略利益提出了嚴重的挑戰。
2014年烏克蘭危機的爆發,尤其是此次俄羅斯對烏克蘭實施“特別軍事行動”,俄與美西方關系發生了本質的改變,也給美國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美國借助俄烏沖突,使歐洲再一次置身戰爭帶來的恐懼中,俄則不得不承受美西方的極限制裁,烏克蘭則成為美國對付俄羅斯的“棋子”與代理人。但美國卻可以隔岸觀火,坐收漁利。
從現實來看,俄烏沖突的劇本基本上按照美國的導演向前推進,北約在俄烏沖突中得到“重生”,顯示出新的活力,長期保持中立的芬蘭、瑞典表態尋求加入北約,這勢必掀起新一輪北約擴張的浪潮。俄烏沖突發生后,德國馬上宣布加大防務投入,向沖突地區提供武器,二戰后長期奉行的戰略克制與和平主義被快速突'破。美國大力渲染的危機感與“戰略焦慮”不可避免地向全球擴展,亞洲方向上,日本一些也乘機也呼吁美日“核共享”,參照北約標準將防務經費提高到GDP的2%,無疑給地區與全球政治帶來新的異動。
其次,借助俄烏沖突,可以實現美國軍工利益最大化, 并進一步延續其軍事霸權。
多年來,美國軍工復合體與全球范圍內的戰爭及動亂如影相隨,通過戰爭與沖突獲得“滾滾紅利”。2023財年美國國防預算申請高達8133億美元,是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防務預算。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國承諾對烏克蘭軍事援助總額已超過25億美元,大量的進攻性武器彈藥源源不斷運往烏克蘭;另一方面,波蘭、保加利亞、德國等歐洲國家也分別向美國遞交金額可觀的武器大單,極大地刺激了美國軍火企業資本的“逐利”本性。
美式武器的全球泛濫,北約軍事機器的加速運轉,必然帶來世界范圍內的軍備競賽,嚴重影響世界的和平安寧。美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烏克蘭的抵抗能力,為俄羅斯的軍事行動制造了障礙,并影響到俄烏之間的外交談判。通過前幾輪的談判,烏克蘭基本上同意不加入北約、作為永久中立國這一條件來與俄方進行協商。,和平的曙光初現,,但稍縱即逝。烏方再次改口,推翻了之前的.協議,使得俄烏談判陷入僵局。這一局面的形成除了烏克蘭還未完全從對西方的幻想中清醒過來外,美國有意識地推動,“鼓勵”烏克蘭繼續戰斗下去也是一大根本原因,美國軍工復?合體的現實利益、美國在全球軍事霸權的維護等都需要烏克蘭繼續戰斗下去。
第三,通過對俄羅斯的極限制裁,進一步夯實美元的強勢地位并鞏固其金融霸權。
美國成為金融帝國之后,致力于通過作為世界貿易結算和儲備貨幣的美元進行隱性的金融殖民擴張,進而控制各國經濟來維護美國在全球的金融霸權。盡管面臨“去美元化”的挑戰,但作為全球支付的通用貨幣,美元在全球的影響力在短時間內很難被代替,美國會繼續頻繁利用美元霸權打壓它國。
俄烏沖突發生后,美國對俄羅斯實施了經濟、金融方面的極限制裁,嚴重惡化了俄羅斯的投資環境,在俄投資的各大企業被迫從俄羅斯市場撤出。全球資金從歐洲、新興市場等地回流美國本土,直接推動美元指數沖高,美元走強超乎多方預期。隨著美元指數進一步沖高,包括人民幣在內的多國匯率在短期內調整壓力加大。這也意味著美國利用美元霸權“割韭菜”故技重演。
國際輿論普遍認為,俄烏沖突沒有贏家,唯獨美國從中漁利。從現實來看,美國在地緣政治、軍事工業以及能源、金融領域均獲得全面的“豐收”,這也是美國希望俄烏沖突長期化的主要原因。筆者認為,從短期看,重復“發戰爭財”的歷史固然可以帶來明顯的利益,但從長期看,不過是充當自己的“掘墓人”,歷史終將證明這一點?!ㄗ髡呤侵袊鴩H關系學會副會長、華東師范大學國際關系與地區發展研究院院長)
環球時報2022-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