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鐘娟娟
摘要:目的:分析創傷疼痛護理對脛骨遠端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方法: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某院治療的92例脛骨遠端骨折患者納入本研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46例。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創傷和疼痛護理。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疼痛舒適度、臨床指標、踝關節功能恢復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護理后兩組簡明疼痛評定量表(BPI)評分均低于護理前,科拉巴舒適度量表(GCQ)評分均高于護理前,試驗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的自由活動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踝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創傷疼痛護理在脛骨遠端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有利于減輕疼痛,提高舒適度,促進骨折愈合和身體康復,促進踝關節功能恢復。具有良好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創傷疼痛護理;脛骨遠端骨折;骨折愈合;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6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9--0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某院醫治的92例脛骨遠端骨折患者納入本次研究中。納入標準:脛骨遠端骨折,并通過影像學檢查得到證實。排除標準: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既往存在骨折手術史;合并惡性腫瘤;存在精神、認知障礙。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46例。對照組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齡28~56歲,平均年齡(41.56±3.58)歲。試驗組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齡27~58歲,平均年齡(41.26±3.7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經審查,本研究符合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標準并得到批準;患者及家屬均詳細了解本研究內容,自愿參與并簽署了協議書。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撫工作;術前落實相關準備工作,告知患者注意事項、禁食水;術后進行基礎護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預防并發癥,根據醫囑指導患者用藥,告知患者和家屬飲食禁忌,并給予其生活上的指導,叮囑患者盡快下床活動,并協助其進行基礎康復鍛煉。
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實施創傷疼痛護理,方法如下。
(1)建立創傷和疼痛護理團隊。科室成立由骨科護士長、責任組長、責任護士組成的創傷疼痛護理小組,主要負責評估患者疼痛,制定護理計劃,實施和調整護理計劃。護士長負責護理培訓,定期組織團隊成員進行專業培訓,提高護士對疼痛管理的理解和實際操作能力;負責組長協調處理疼痛護理工作,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反饋給護士長;責任護士應根據科室制定的護理計劃實施,并細分護理職責。
(2)疼痛干預。包括藥物和非藥物干預。藥物疼痛干預措施:藥物干預方法主要包括病人自控鎮痛泵、靜脈用藥和口服用藥。根據視覺模擬量表(VAS)結果,采取相應措施。當比分結束時≤3、采取非藥物干預,當評分為4~6分時,采取非甾體抗炎藥干預,當評分為≥7、服用強效阿片類藥物聯合類固醇抗炎藥干預,達到最佳鎮痛效果。非藥物疼痛干預:(1)以親切關懷的態度積極與患者溝通,掌握患者情緒變化,通過多種方式疏導患者的負面情緒;安慰病人,體貼病人,指導病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為患者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以便他們四處走動并控制噪音。(2)視覺分心和觸覺分心用于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和緩解疼痛;播放喜劇電影、相聲和其他節目,并在舒緩的音樂下進行放松訓練,如深呼吸;輕輕按摩傷口附近的皮膚,均勻涂抹石蠟,促進血液循環;術后24小時內用冷毛巾覆蓋患肢關節,24小時后用熱毛巾適當刺激皮膚,但避免燙傷皮膚。(3)正確的體位有助于緩解疼痛。骨折術后早期疼痛明顯,活動時疼痛加劇。通過抬高患者的四肢并給予適當的制動,可以改善血液循環,避免因患肢腫脹而引起的疼痛。
1.3評價指標
(1)記錄2組住院時長及骨折端愈合時間。(2)于出院前1d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患者疼痛程度,在白紙上畫一條10cm橫線,分為10個刻度,一端標注0(無痛感),另一端標注10(劇烈疼痛),囑患者根據自我感知在橫線上劃記號,代表當前疼痛程度。
1.4統計學方法
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以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疼痛程度和舒適度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BPI、GCQ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BPI評分均較護理前降低,GCQ評分均較護理前升高,且試驗組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自由活動時間、骨折愈合時長、住院時長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疼痛是骨折患者普遍存在的癥狀,由于術后需要長時間臥床,加上肢體活動受限,患者易出現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同時術中對身體造成較大創傷,釋放大量乳酸、組胺等物質刺激神經末梢,增強神經敏感性,再加上麻醉消退、內固定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患者術后疼痛感強烈。術后強烈疼痛一方面會增加患者的身心痛苦,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患者術后盡早進行功能鍛煉,影響預后效果。常規護理措施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身體康復,但護理效果已無法達到預期目標,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社會環境的變化,人們對于醫療服務的需求不斷提高,更加注重身心舒適。
結論
綜上所述,在脛骨遠端骨折患者中應用創傷疼痛護理,有利于減輕疼痛,提高舒適度,促進骨折愈合和身體康復,加速踝關節功能的恢復,具有良好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羅學勤.外固定架結合有限內固定治療累及干骺端的青少年脛骨遠端骨折的療效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2018,25(21):2747-2749.
[2]楊玉佩,陳偉衛,管玲燕.疼痛護理管理在骨科急診創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基層醫藥,2019,26(18):2296-2299.
[3]范運強.不同手術方式對脛骨遠端骨折患者的創傷反應程度及成骨-破骨平衡的影響[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7,23(1):100-103.
[4]徐玲君.疼痛護理管理在骨科急診創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5):845-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