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延續性護理屬于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是將醫院護理延伸至患者家庭及所在社區,為出院患者提供連續性、協作性照護。為保證PICC 置管患者的正常治療,出院后需要定期為其進行導管維護和健康指導等延續性護理措施至關重要。本文將國內延續性護理在PICC 帶管出院患者中的應用研究進行綜述,主要包含延續性護理的護理模式及健康教育方式等,為今后PICC 置管患者出院后延續性護理的完善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延續性護理; PICC; 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9--01
1前言
PICC稱為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術,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靜脈血管通路裝置,目前廣泛應用于腫瘤化療等方面1[1-2]。PICC技術可以免除患者因治療需要反復穿刺的痛苦,具有操作簡單、成本低及使用時間長,防止血管損傷及避免化療藥物外滲等優點[3-5]。同時,PICC置管患者其治療間歇期可帶管出院回家休養。但是,研究[6-7]證明,治療間歇期PICC帶管患者的相關并發癥發生率高于在醫院內接受治療的患者。為了減少PICC 置管患者出院后發生并發癥的問題,提出了行業和服務措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衛生行業標準《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的PICC 維護要求中有明確的規定,治療間歇期間對PICC置管患者應至少每周進行沖管一次等維護,該規范在導管維護方面有7 項要求2[8]。因此,PICC 帶管出院患者開展延續護理服務至關重要。現結合近年來,國內延續性護理在PICC 帶管出院患者中的應用現狀進行綜述。
2 延續性護理的定義
2003年,延續性護理由美國老年學會定義為一系列行動,主要目的是確保患者在不同的地點之間或者在同一地點而不同水平的醫療保健服務之間轉移時,患者所接受的服務具有協調性和連續性[9]一般是指從醫院到家庭的延續[10],為患者提供了由醫院返回家庭、以及正常社會生活和工作的過渡期的照護,并在一定程度上確保患者的治療不因環境的轉移而被迫終止或中斷。
3? 國內PICC 置管患者延續性護理的研究進展
3.1 國內PICC置管患者延續性護理的主要模式
3.1.1個案管理模式
杜萍3[11]等對 PICC置管患者患者運用個案管理,該模式是一套完整的工作程序,主要表現為評估、計劃、實施、評價和反饋5 個步驟,個案管理師按照此步驟動態完成,為患者設計個性化健康宣教及維護計劃,結果證明了個案管理模式為PICC 帶管出院腫瘤患者提供“一對一”、全程、高質量的延續護理。接受該管理模式的患者能夠嚴格按時對導管進行維護,依從性較好,患者出院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
3.1.2? 返院模式
3.1.2.1 返回原醫院模式
研究表明4[ 12], 患者帶管出院后,定期回到原醫院,完成導管的檢查、評估、維護,降低PICC患者出院后導管并發癥的發生率。醫院建立導管維護團隊,加強醫患溝通,教育患者按照要求至少每一周回到醫院進行一次導管維護,例如進行導管穿刺處皮膚的消毒,護理人員實施嚴格的無菌操作,按規范更換敷料和接頭,沖洗導管時注意避免使用10毫升以下的注射器;并告知患者,如果出現穿刺側肢體腫脹、出血、滲液等異常情況,需要立即到醫院由專業人員進行導管維護。為方便PICC 帶管患者進行維護,有條件的醫院應建立靜脈治療門診[13-14],從而提高靜脈治療的質量。PICC 護理門診開設期間,部分醫師針對各項流程和制度進行了完善。這些便利條件不僅讓患者滿意,同時還能夠方便導管的日常維護。告知患者當出現異常情況,需要立即到醫院處理
3.1.2.2 返回基層醫院模式
較多研究5[15-16]表明,在基層社區醫院開展PICC 維護技術推廣應用,結果表明,PICC 維護技術進社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以讓治療間歇期的患者免于往返奔波疲勞,社區醫院的PICC維護經濟成本明顯低于大型綜合性醫院,降低患者的費用。目前,一些基層醫院也開設了專門的導管維護門診,其護理質量達到與上級醫院同質化,方便了一些路途遙遠、交通不便的帶管患者就近就醫,患者的日常維護得到了保障,減輕了科室護士的工作負擔 6[17]。
3.1.3 居家模式
已有研究[18]結果顯示,為大多數PICC 帶管出院患者進行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后,患者能正確掌握常見的處理方法,在家即可完成部分護理工作。例如,在沐浴前用塑料薄膜包裹穿刺部位,沐浴后需要及時對穿刺處皮膚消毒,更換敷料。患側上肢不要提重物后。提高患者自我照護能力,能延長PICC 使用壽命,減少并發癥。
3.2? PICC 置管患者延續性健康教育方式
3.2.1 電話回訪
電話回訪是一種方便快捷的方式。束寒玲等[19]對PICC 帶管出院患者定期進行電話回訪,向患者反復講解導管維護相關知識,促進患者更好的掌握相關知識,患者依從性好,導管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延長了留置時間。
3.2.2 出院宣教
在患者出院時,專科護士為患者發放健康宣傳手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其進行詳細講解,宣教內容包括導管維護的重要性、間隔時間、周期、需要維護的項目,以及換藥時間,肢體腫脹,滲血等異常情況的觀察,出院后的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如何固定導管、防止脫落、移位,保持敷料干燥,避免手臂持重物或受壓等。攜帶PICC 管出院的告知書,囑咐患者按照要求選擇方便的,有資質的醫院進行PICC導管維護等7[20]。
3.2.3 運用通訊軟件健康教育
報道顯示[21-22]研究運用微信為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專科護士對導管維護視頻進行拍攝編輯,導管小組全體人員討論審核制定的宣教內容和視頻,確定后,投放在醫院微信公眾號及康復助手平臺。患者在住院期間,加入導管維護微信群,關注醫院公眾號、康復助手。患者對電子產品使用受限時,建議其照護者完成相關工作。定期舉辦相關知識的講座,該健康教育方式提高了患者的導管維護知識和自我管理能力。雷菊芯[23]等研究顯示,每周通過釘釘軟件向研究對象推送網絡平臺中的PICC 健康宣教,具有很好的效果,使用釘釘軟件不但具有和微信一樣的功能而且可以使用更多的功能。
3.2.4 個性化健康教育
劉友花8[24]等對PICC 置管患者實施個性化教育,根據個體差異,采取一對一的健康教育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患者導管維護的依從性,進一步延長了PICC導管留置時間。潘桂華等9[25]研究結果證明,向患者及其照護者同時進行健康教育,可以起到協同疊加的作用,該措施有利于提高部分特殊的老年PICC置管患者居家期間握拳運動依從性,降低導管相關并發癥發生率,提升生活質量。個性化教育具有機動靈活,因人而異的特點,是結合每一位患者的不同特點來提供合適的教育內容和方法。
4 小結
綜上所述,對PICC 置管患者進行延續護理滿足了患者的需求。護士為患者出院后到家庭和社區進行服務。避免患者的支持治療和跟蹤隨訪中斷,減少PICC帶管患者出院后的隱患,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降低。目前,臨床醫護人員需根據我國國情建立更完善的PICC 管理系統,為患者提供多樣化的延續性護理模式和健康宣教方式,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的康復。
參考文獻:
[1] 胡月華.PICC 置管前評估及護理干預對降低腫瘤患者并發癥的效果分析[J].當代護士,2019,26( 34) : 72-73.
[2]? Nüssli S,Schnyder F,Zenhusern R,et al. Improving Patient Safety with a Mobile Application for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 PICC) [J].
Stud Health Technol Inform,2016,225: 952-953.
[3] 肖秀盈,崔春玉,張磊等.延續性護理在腸道惡性腫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20,27(1)128—130.
[4] 周彩娟.延續性護理對腫瘤患者PICC術后并發癥的干預效果[J].中外醫療,2019,38(20):151-153.
[5] 張艷.延續性護理在腫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14):1316—1317.
[6 ] 韋小樂,趙翠松,凌瑛等.家屬參與護理模式在病人PICC置管治療間歇期維護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7,14(270:2819-283.
[7] 廖瑞月.延續性護理在腫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9):77—78.
[8] 國家衛生計生委.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中國護理管理,2014,14(1):1-4.
[9] Naylor MD.A decade of transitional care research with vulnerable elders.j Cardiovasc Nurs,2000,14(3):1-4.
[10] Sharma G,Freeman J,Zhang D,et al. Continuity of Care and Intensive Care Unit use at the end of life. Arch Intern Med,2009,169(1):81-86.
[11] 杜萍,王志敏,何佩儀.個案管理模式在PICC 帶管出院腫瘤患者延續護理中的運用[J] .中國當代醫藥, 2020,27(16): 207-209.
[12] 胡君娥,呂萬麗,陳道菊等.PICC置管后并發癥的原因分析及處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17,22(6):554-555.
[13] 王紅,盧慧芳,戴海燕,等.PICC護理門診的實施與效果.護理管理雜志,2013,13(4):297-298.
[14] 喬美珍,楊益群,熊威,等.PICC維護技術在基層社區醫院推廣應用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9):1759-1760.
[15] 王堅貞,丁嵐.對浙江省46家醫院PICC治療護理現狀調查[J].當代護士( 上旬刊),2016(4):21-22.
[16] 侯雪琴, 季英. PICC置管滲液的研究進展[J] .護士進修雜志,2015, 30 (15):1365-1367.
[17] 陳小芳,沈麗娟,王月兒.醫療共同體模式下PICC置管患者無縫隙延續護理的實踐體會[J].護理與康復, 2020, 19 (7) :65-67.
[18] 梁群英,邱海玫,龍秀蘭.精準化延續護理對腫瘤患者化療間歇期院外PICC管的影響[J].當代護士,2020, 27 (24)(下旬):114-115.
[19] 束寒玲,戴文君,張小華.電話回訪在腫瘤患者PICC置管延續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護理管理,2016, 16 (4) :535-537.
[20] 朱萍.基于微信的延續性護理對宮頸癌PICC 帶管出院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 上旬刊),2021(1):96-97.
[21] 鄭艷,胡玲,唐英等.基于網絡醫療平臺健康管理對腫瘤化療間歇期PICC帶管患者的影響研究[J] .護士進修雜志, 2015, 30 (5) :397-400.
[22] 繆景霞,李慧,姚志琪.基于微信視頻的延續性護理對腸癌化療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及導管維護知識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20,19(10):30-35.
[23] 雷菊蕊,劉銀花,黃楚忠.不同即時通訊軟件在PICC 患者延續護理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7,38(24):2951-2953.
[24] 劉友花, 彭莉貞, 曾嬪嬪等. 一對一視頻指導在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院外維護中的應用[J] .全科護理, 2017, 10 (7) 1818-1819.
[25] 潘桂華,李曉玲,唐娟妮等.照護者參與模式提高老年腫瘤患者PICC置管居家期間握拳運動依從性的效果[J].護士進修雜志, 2021,36( 20 ):1914-1915.
潘桂華:廣西桂林人,本科學歷,主管護師,從事腫瘤化療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