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日益
香椿芽是香椿樹在春天長出的嫩芽,又稱香椿、香椿頭、香椿尖等,素有“樹上青菜”的美譽。香椿芽分為紫香椿和綠香椿,入菜芳香馥郁,風味獨特,是只有春季才能吃到的限時美味。
香椿芽不僅風味獨特、誘人食欲,而且所含營養素較為豐富。除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外,香椿芽還含有較豐富的維生素E、胡蘿卜素,以及鉀、鈣、鎂、鐵、銅、錳、鋅、硒等多種礦物質。香椿芽中的鉀、鈣、鎂元素和B族維生素的含量在蔬菜中名列前茅。每100克香椿芽中,含蛋白質9.1克,為群蔬之冠,其所含的人體必需氨基酸種類多、含量高、配比合理。
香椿芽含香椿素等揮發性芳香族有機物,不僅具有獨特的芳香氣味,而且有助健脾開胃、增加食欲,是春天滋養脾胃的保健佳蔬。
香椿芽中的維生素E和類性激素物質,有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此外,香椿芽還含有豐富的多酚類抗氧化成分。這類物質具有消除體內氧自由基、調節血脂、保護動脈等功能。
香椿芽含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卜素等物質,有很好的保護皮膚的作用。
古人很早便認為食用香椿芽可以防病,我國民間素有“春食香椿,不染雜病”的說法。祖國傳統醫學認為:香椿芽味苦性寒,入肺、胃、大腸三經,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澀腸止瀉等功效,可用于久瀉久痢、腸風便血、崩漏帶下、目赤腫痛等病癥。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香椿葉的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等細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香椿嫩葉的萃取液對降血糖有很好的療效,且不會引發低血糖。
香椿芽以谷雨前采摘的質量最好,應吃早、吃鮮、吃嫩。過了谷雨,香椿芽所含的膳食纖維增多,營養價值和口味會有所下降。在海拔高的地區,香椿發芽稍晚一些,但也要在適當時機采摘。通常香椿芽長度為6~10厘米時最美味。如到菜市場選購,應挑選葉片有光澤、莖短壯肥嫩、香味濃厚、無老枝葉的香椿芽。
香椿芽吃法很多,可制成各種美味佳肴。根據不同地域的飲食特點,個人的口味愛好、飲食習慣,可以變幻出不同的美味。最常見的吃法有涼拌香椿芽、香椿芽拌豆腐、香椿芽炒雞蛋、香椿芽拌雞絲、油炸椿芽魚等特色菜式。也可將香椿芽搗爛加鹽攪拌制成香椿糊,再澆上辣椒油,制成香辣可口的涼菜。此外,香椿芽中的谷氨酸、天冬氨酸等呈鮮味氨基酸含量很高,故作調味用也很適宜。將香椿芽與大蒜一起搗爛成糊狀,加適量鹽、香油、醬油,適量涼白開水,做成香椿蒜汁,用其拌澆面條,味道別具一格。
香椿在生長的過程中會吸收環境中的氮,通過復雜的生化反應,產生硝酸鹽。因此,香椿芽食用前應焯燙1分鐘左右,降低亞硝酸鹽的含量。盡管如此,吃香椿芽也要注意適量,成年人每天以100克以內為宜。過敏性體質者應慎吃香椿芽。
香椿芽、粳米各100克。香椿洗凈、焯水,切碎備用。粳米洗后加水適量,水燒開后小火熬至八成熟,放入香椿芽繼續熬至菜熟粥成,用鹽調味即成,可作早餐食用。
清熱、解毒、祛風,尤宜于痔瘡、痢疾、腸炎等患者食用。
香椿芽100克,豆腐500克。豆腐切塊后用開水焯燙,瀝干水,切小丁。香椿芽洗凈、焯水、切末,放大碗內,加適量鹽、香油,與豆腐丁拌勻即可,佐餐食用。
潤膚明目、益氣和中、生津潤燥,尤宜于心煩口渴、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病癥。
香椿芽250克,雞蛋3枚。香椿芽洗凈、焯水、切碎,雞蛋打散。油鍋燒熱,倒入雞蛋略炒,放入香椿芽炒勻,加鹽調味即成,佐餐食用。
滋陰潤燥、健脾開胃,適合食欲不振、營養不良的人群食用。
香椿芽250克,里脊肉100克。香椿芽洗凈、焯水后切段。將里脊切絲,以料酒、老抽腌制30分鐘,入鍋滑炒斷生,放入香椿芽略煸炒,放少許生抽即可,佐餐食用。
清利濕熱、寬腸通便。
香椿芽100克,面粉200克,雞蛋2枚,蔥花少許。香椿芽洗凈,焯水后切末。面粉調糊,加入雞蛋、蔥花和香椿芽拌勻。平底鍋放油燒熱,舀入一大匙面糊攤薄,煎至兩面變黃即成,可作點心或佐餐。
健胃理氣、滋陰潤燥,尤宜于體虛、食欲不佳、四肢倦怠、大便不暢等病癥。
香椿芽250克,春筍200克。春筍切絲后與香椿芽分別焯水,將香椿芽切小段。熱油鍋倒入春筍翻炒,加少量醬油,將熟時放香椿芽炒勻,用鹽調味即可,佐餐食用。
清熱解毒、利濕化痰,尤宜于肺熱咳嗽、胃熱不適等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