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教材視域下,高中語文學科課程教學把不斷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整體素質與語文綜合水平作為教學的一個總體和最終目標。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的不斷提高,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教學方式當然同樣應該豐富多彩,通過師生互相反饋、互相交流,以期學生能夠真正達到發現錯誤及時改正、提升學生語文思維能力、活躍語文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語言溝通與表達能力、教學相長、協調師生關系、培養學生的民主平等德育教學實踐意識等六大教學目的。基于此,研究高中語文課堂問題設置藝術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新教材;語文課堂;問題設置;高中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2)09-0034-04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會用不同的提問方式來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語文課堂中問題的設置是否得當,將直接影響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好壞。準確、細膩的問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主動參與課堂,認真猜測,啟發思維,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課堂氣氛會更加活躍。在拋出問題之后,我們要時刻觀察學生的表現,并相應地調整具體的課堂內容,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每一位語文教師都必須知道課堂問題的重要性,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科學地設置課堂上的每一個問題呢?教師的語文課堂教學提問到底是為了什么?教師提問最基本的教學功能就是尋求反饋以及矯正,此外提問還可以起到集中廣大學生集體注意力、活躍語文課堂氣氛、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作用。長期以來,我國的高中語文課程設計教學一直是陷入一種回歸理論的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課程設計方法理念中,沒有完全根據我國語文課堂的學生的個體發展特點,以及其所需要培育出的學生個體具有創新性的科學思想活動特點等來進行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課程設計,在很大程度上也可能使得目前我國高中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處于極其落后的水平。學生一直以來普遍認為學習高中語文不用那么費心費力,只要自己掌握語文詞匯、語文句子就行,這是極其不正確的看法。語文的學習不僅關系著我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傳承,還關系著如何將我國傳統文化弘揚得更好,其語文中蘊含的傳統民族精神與民族情感,并不是單純的學會句子詞匯自己背幾首詩就能完全了解到,它需要更深層次的學習與探索。高中語文教師,想要讓教學質量得到穩步提高,在教學中要設置具有藝術性、實踐性等特點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對語文學習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 高中語文新教材概述
高中語文新教材,以語文探究專題為教材核心,正在變革語文學習體驗方式。傳統的高中語文課,給學生的第一印象也就是一旦拿到一篇好的課文,就是一個分段,找出一篇文章中的主旨,說說語文表現手法。但在新課改后的高中語文課上,這只是三種語文學習體驗方式中的一種。以語文探究專題為教材核心重新設計一個專題,推動了語文學習活動方式和課堂教學方式的重大變革,表現手法為三種新的呈現體驗方式,而且三種呈現方式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新的語文教材學習體驗三種方式主要包括文本活動感悟體驗、問題感悟探討和通過文本活動研習。傳統的語文學習方式就是通過文本活動研習,而現在更加強調問題感悟活動體驗,形成新的語文文化素養,在這種活動體驗中學語文。比如,以小組探討、以小組寫一封信來表達自己感受,甚至以小組開詩歌會或朗誦會等活動形式。
同時,老師們也會發現,開始學習新版的課本后,學生們都很容易喜歡,而且常常是主動回頭去進行思考。因為高中課本選文文質聲色兼美,提供了豐富的高中語文學科學習生活素材,貼近高中學生的真實心靈,是他們健康成長的重要精神物質養料。高中課文課本給了高中學生更多的與其他人互相對話的交流平臺,可以跟教學文本互相對話,和同學互相交流,與老師共同探討,甚至還可以和家長共同參與,使高中語文教學課本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更富有意義。
二、 新教材視域下高中語文課堂提問設置藝術的原則
(一)情感性原則
教師一定要把學生在課堂上的提問活動看作是自己與全班學生進行交流的一個絕佳互動機會,注重情感交流。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應該適時地以積極贊揚態度給予評價、給予鼓勵,在教學課堂中不斷樹立學生的文明形象。但是當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不夠了解,很可能做出錯誤的回答的時候,教師不能直接進行批評指責,更多的時候應該積極主動給予學生安慰和加強引導,使學生此時能夠有自己想要繼續認真深入思考的積極學習的勇氣和信心。繼續努力學習,進而積極思考,直到掌握知識,解決問題。需要強調的是,教師一定不能對學生進行批評或冷嘲熱諷,要知道,學生此時最需要的應該是老師的高度理解和耐心的鼓勵。嚴厲的批評或冷嘲熱諷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并且可能因此產生逆反心理。
(二)合作、思考與探究的原則
我們必須知道,班級學生學習能力各異,并且有的教師只讓優秀的學生回答問題,這樣課堂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并沒有真正吸引整體班級學生的積極參與,這顯然不是所有的教師真正期望的讓學生能夠自由參加合作與共同自主討論探究這一類的活動的實現方式。因此教師必須要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積極參與自由合作思考、討論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自我表現欲,自主探究教師經常提出的一些教學難點問題。
當然我們還要充分考慮到整個語文課堂引導學生回答提問的社會教育性與示范性。并且教師還要積極引導他們彼此之間進行充分交流合作與共同學習探究,要努力創造提問的條件,使不同語文知識思維層次的同學間進行交流,互相學習。
教師每次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提問時,還要特別注意,不要輕易地、直接地要求學生給出正確的答案??鬃诱f:“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币馑际牵骸安坏綄W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時,先不要去開導他;不到學生心里明白,卻又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時,也不要去啟發他。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進行了?!闭n堂提問的最大意義就在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夠讓學生深入地理解問題,以及探究這個問題的來龍去脈,不僅僅是為了了解正確答案。所謂: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三)互動原則
現在學生的思維能力其實并不比教師差(某些技術方面可能要遠遠超過教師,比如,在多媒體信息娛樂和應用計算機信息技術等方面)。要真正堅持學生課堂積極提問的師生互動討論原則,教師就要秉持著細心與耐心的態度,去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并且一視同仁,放平心態,不要把自己當作領導者去回答學生的問題,要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回答他們的問題。如果遇到回答不上來的問題,不要為了面子而給學生編造答案,要與學生一起去探索尋找答案。
(四)計劃性與靈活性結合的原則
首先,教師要針對當前高中生的各種心理發展特點,來認真做好每次課堂學生提問的課前準備。高中學生學習時容易表現出矛盾、焦躁和壓抑的心理特點,他們不會輕易主動地去接近別人,一般也不會主動向老師提出問題。這就非常需要我們語文教師能夠積極主動地與其進行交流,做好心理健康輔導。如果學生對教學問題無法理解怎么解決?如果學生回答時無法抓住問題重心怎么解決?如果學生出現有緊張恐懼感的情緒怎么解決?如果學生不能回答出與課堂內容有關的答案怎么解決?諸如此類問題,教師備課時一定要認真思考。其次,教師還要對所有教學計劃做好研究設計,如,每次語文課堂學生提問的具體方式、提問時的過程及如何評價提問結果等。我們教師要始終緊扣教學目標,抓住教學重點,突破難點,設計并提出一個個鮮明準確的教學問題,并努力使每個問題回答具有一定連貫性和遞進性。最后,在具體的課堂教學設計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大膽展開提問,靈活變通,不拘一格。
(五)評價多樣性的原則
學生對知識有很強的探索欲望。教師可以根據這一點,一方面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尋找、探索答案,增強其主體性。另一方面采用評價多樣性的原則來鼓勵其勇于尋找答案解決問題的做法,增強其自信心。
三、 新教材視域下設置語文課堂問題的策略
(一)緊扣課題內容中心
高中語文教學既要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應用等能力。因此,在課堂提問時,應緊扣教學內容中心,引導學生思考,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課堂提問具有層次感
高中語文課堂問題設置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以及綜合學習實踐能力都已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語文問題設置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充分考慮語文問題的不同層次,逐步發展深化,以這種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因此教師必須要根據每個學生的性格、學習進度等的不同情況設置不同層次的語文問題,保證學習能力強和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都可以有收獲。
(三)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
高中語文課堂提問設置,雖然從很大程度上對學生的學習有啟發性,并且鍛煉了其邏輯思維能力,但是他們在思考問題時需要一定的思考時間,教師要好好地把握對高中學生思考時間的控制,留給學生合理的思考時間,只有高中語文教師給予了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才能讓學生更全面地進行思考。
(四)利用情景進行問題設置
目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主要依賴于多媒體進行情景教學,這種教學模式主要偏向于系統理論教學,對語文這種語言課程教學而言,其容易受到局限,難以起到實際的推動作用。因此,在高中語文課堂的問題設置過程中也就需要使用情景教學法,它能夠做到最大化地引起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在情景問題的設置過程中,需要注意設定真實問題情景,聯系學生實際,讓廣大學生在真實的問題情景中學習具體的語文知識。這樣不僅可以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人際交流以及溝通的綜合能力。
(五)題型要具體、準確、難度適中
如果教師設置的課堂問題過于寬泛或模棱兩可,學生就會難以回答,找不到準確的切入點,隨意回答,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因此,在設置問題時,教師必須仔細考慮問題,以確保問題的特殊性和準確性。同時,也要考慮課堂教學的基本情況,每個班級學生的基本情況不同,學生的基礎水平也不同,教師的提問也要符合學生的思維水平,設置的問題太深、太難,會引起學生的恐懼,會大大降低課堂的效率。教師應該考慮學生的各個方面的因素,設置幾個合適的問題。前面的問題是為后面的問題做準備,難度要由淺入深,符合學生的基本水平。
(六)設計問題實現細化
問題設計的細化是基于對文本的整體考慮。為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高質量的訓練是不可缺少的。選題是學生理解課文的突破口,也是課文的眼睛。通過課堂上的提問,學生可以快速獲取課文中的信息,快速掌握文章的主題。因此,在教學中提出的問題可以指導學生。相關數據說明,學生的認知領域目標由記憶、應用、綜合、評價等多個層次組成。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明確,教師不僅要遵循設計問題的層次結構,也要根據學生的差異,“因材施問”。直接提問顯然不能解決問題。只有注重整體的高度,促進學生思維的多層次、深入發展,學生才能循序漸進地完成學習任務。當在一節課或兩節課教學中對問題設計進行有效的探索時,可以發現應該根據每個學生的思維活動來討論問題設計,進行相應的指導。
(七)設計有趣的訓練,加強對知識的記憶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為了實現高效課堂的有效建設,必須保證學生的課堂知識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必須做好課堂培訓環節的設計,運用靈活的任務來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課堂知識,推動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在課堂培訓設計中,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應努力創設生動有趣的培訓環節,讓學生有濃厚的探究學習興趣,從而保證高效課堂的有效建設。例如,在完成《雷雨》這一課后,為了加深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筆者組織他們在課堂訓練階段表演了一出“小戲”。在表演過程中,學生自愿選擇角色,通過課堂表演表現出來,從而提高學生課堂活動的興趣??紤]到課堂時間有限,在完成“小戲”課堂表演后,筆者特別組織了“小戲表演”活動,讓學生從《雷雨》《竇娥冤》《哈姆雷特》《青春之歌》等經典文學作品中進行選擇,在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的同時,也感到快樂,他們也可以通過更多的文學作品,開闊自己的文學視野,體驗人物,把教學變成“活的”教學。學生完成話劇編排后,筆者將邀請本班老師利用課余時間欣賞話劇,展現學生的風采,拉近師生距離,為以后的教學做鋪墊。
四、 結語
總而言之,高中語文課堂提問設置是一個能夠直接幫助教師引導學生對語文知識體系重新進行正確理解以及有效吸收的過程,能夠幫助學生對語文知識體系重新進行深入探究,不僅能夠鍛煉和突出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表達能力,同時也能有效實現在課堂上師生的信息交流及互動。所以教師在對高中學生進行語文問題設置的時候,要注重其提問原則以及策略,使學生在問題設置后的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熱愛語文學習。
參考文獻:
[1]李國春.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藝術設計的問題和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4:153,154.
[2]王中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的問題和策略[J].中華少年,2019:143.
[3]胡新生.新課標下語文課堂教學的提問藝術[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3-115.
[4]馬飛燕.淺談新理念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提問的藝術性[J].學周刊,2020:129-130.
[5]王其中.淺論語文課堂教學藝術設計的問題和策略[C]∥北京恒盛博雅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會議論文集,2014.
[6]任楊華,宋春麗.新課標導引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提問藝術初探[J].教育界,2014:55,56.
作者簡介:陳春艷(1977~),女,漢族,福建漳平人,漳州市龍文一中,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