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瑞鶴
2月14日,河南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中原農谷”成為熱詞。
根據規劃,河南將依托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以平原示范區為中心,規劃建設“中原農谷”。從謀劃到實施,再到進入省級規劃,隨著“中原農谷”的落地,河南在建設現代農業強省上邁出了關鍵性步伐。
河南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萬億食品產業大省,食品產業在糧食種植、食品加工環節都極具競爭力,唯獨缺了高端研發這一環。而隨著“神農種業實驗室創建國家實驗室,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重塑三農領域實驗室體系”這個規劃的實施,“中原農谷”將助力河南整個食品產業形成閉環發展,對河南乃至全國的糧食安全作出重大貢獻。
助力河南邁向農業強省
北京有“中關村”,武漢有“光谷”,每一個經濟功能區都要有響亮的產業名片,才能在產業的打造上形成品牌效應。而產業名片打造要有一定的產業基礎,該地區也要有產業發展的空間。
平原示范區地處黃河北岸,土壤肥沃,水光熱資源充沛,地域代表性強、適宜種植區域廣,屬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區域。在此選育發展種業,既能補上沿黃區域缺少農業示范載體的短板,又具有典型示范輻射效應。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自古以來,種子都是重要的農業資源,關系到農業現代化發展。種子處于種植產業鏈的最前端,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都和種子直接相關。而河南也是種業大省和種業的重要市場,有數千家種子公司,為發展種業提供了良好的產業基礎。
去年,河南建設了三個省級實驗室,分別是嵩山實驗室、神農種業實驗室、黃河實驗室。其中,神農種業實驗室按照“立足河南、服務全國、面向全球”的總站位,以我國“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為目標,實現在種業科技領域“頂天立地”,努力成為育種理論和重大關鍵共性技術的策源地、突破性品種的產出地、種業高端人才的集聚地,種業產學研深度融合的重要載體,以及種業國際科技合作的重要平臺。
河南實驗室體系今年再有新動作。根據全省科技工作會議的部署,為推動重構重塑省實驗室體系,今年河南將加強與科技部等國家部委的溝通對接,爭創國家實驗室或成為國家實驗室基地。而這一謀劃,在河南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上得到了明確。
“中原農谷”怎么建?早在去年上半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正式啟動了中原農谷建設方案起草。農谷的核心就在平原示范區,致力于將中原農谷打造成為創新之谷、開放之谷、綠色之谷、智慧之谷,助力河南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
“中原農谷”以種為先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河南是育種大省和用種大省,在農作物尤其是小麥、玉米、花生、大豆等大宗糧油作物的育種創新上,有基礎有優勢,理應在生物育種技術攻關和產業發展上有新作為新擔當?!焙幽鲜∞r科院研究員田建民表示。
為此,河南省在“十四五”期間謀劃了“中原農谷”建設項目,以黃河為主軸,圍繞作物產前、產中、產后等全產業鏈條,整合沿黃地區優勢創新資源,在沿黃的洛陽、焦作、新鄉、鄭州、開封五市,通過優勢農業種質資源庫、糧食加工科技創新中心等農業科技基礎設施和研發機構,打造形成布局科學、功能清晰、有機融合的“中原農谷”。
在田建民看來,“中原農谷”仍然是一個寬泛的概念。目前,一個集區位、自然資源條件優勢和多重機遇于一身的地區——新鄉平原示范區,正在凸顯出種業創新高地的雛形和勢頭。該區域地域廣闊,土地資源豐富,具有典型的黃淮平原自然特征,且有城有農,是承接大鄭州都市擴展功能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的特佳區域選擇。目前,這一區域已聚集了一大批農業科技資源,建設有中國農科院、河南省農科院、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多家國家、省、市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基地,擁有國家和省多個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先正達(中國)、中農發種業、秋樂種業、牧原生物等一批國際國內知名育種企業正在落戶。
基于平原示范區的發展基礎、區位、資源條件等諸多優勢,以及搶抓到的系列重大發展機遇,田建民建議將這一區域打造成為農業科技城,作為“中原農谷”的核心區域和推進抓手,進行重點打造和建設。
一是站位國家層面,開展頂層規劃設計。研究支持政策,營造吸引人才和投資營商的良好環境。同時,借力平原示范區國家現代種業產業園創建工作,爭取更多種業創新資源聚集該區。
二是支持并強力推進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圍繞制約育種研發和產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特別是在小麥、玉米、花生、大豆、蔬菜等作物育種的基礎性科研工作、應用基礎研究、育種技術和模式創新方面組織強力攻關,努力實現生物育種創新能力的跨越式提升以及關鍵技術和新品種選育的重大突破,確保“補齊短板、縮小差距、實現趕超”目標的實現。
“一核三區”打造國家農業創新高地
驅車行駛在平原示范區,到處是正在緊張施工的項目。在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建設項目現場,400余名建設者加班加點,正如火如荼進行施工作業。
平原示范區管委會主任陳劍虹說,要加快建設“中原農谷”核心區,用好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這塊國家級“金字招牌”,圍繞種業發展實施產業鏈精準招商,促進種業、糧食、食品三體聚合,構筑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為突破“卡脖子”技術、打好種業翻身仗作出平原貢獻。
早在今年1月5日,河南省政協委員王勝昔曾就支持“中原農谷”核心區建設帶來了自己的提案。王勝昔說,“中原農谷”對于建設現代農業強省意義重大,建議省委、省政府支持平原示范區建設“中原農谷”核心區,整合涉農高校、農業科研機構等科創資源向核心區集聚,打造農業創新高地和農業科技新城。
王勝昔建議,將中原研究中心納入“中原農谷”統一布局。圍繞建設現代農業強省,河南省政府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將共建中原研究中心,包括“三中心三基地”(基礎前沿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科教中心,新鄉產業示范基地、安陽產業示范基地、商丘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國際一流的農業科學實驗平臺、成果轉化基地和實驗示范推廣平臺。
目前,中國農科院已在河南布局了3個重要站所,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已與平原示范區開展合作,中國農科院新鄉農灌所處于“中原農谷”建設范圍。王勝昔建議整合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中國農科院新鄉農灌所、中國農科院安陽棉花所等資源,在平原示范區設立中國農科院河南分院。
此外,王勝昔還建議,要豐富基礎研究中心內容,在中原研究中心基礎前沿研究中心增加科研教學、研究生培養、現代農民技能培訓、綜合實驗、新品種測試、新品種試驗示范、特色產業展示示范、研學文旅、種業科技展覽等建設內容,支持做大做強“中原農谷”特色優勢。
未來,河南將打造以平原示范區為主體、以“一核三區”為格局的“中原農谷”。總規劃面積1476平方公里,國家生物育種中心計劃今年5月投入使用;先正達夏玉米研發中心、河南大學農業科技園、長沙大咖生物科技公司第三代雜交水稻科研基地、河南省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菊芋產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項目正在加緊建設;河南省水產種質資源庫、中農發種業國家級小麥繁種基地、九州圣農公司生物蛋白制劑研發生產基地等8個項目即將動工;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爭取中央獎補資金1億元,完成投資4.97億元。
2022年,伴隨著盎然春意,河南步入了“農谷”時代,這無疑是振奮人心的非凡壯舉。根據謀劃,“中原農谷”將依托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國家現代種業產業園,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大等科研機構建立戰略合作,打造國家農業創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