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靜宇
2021年以來,河南省獲嘉縣始終將產業扶持作為鞏固脫貧成果的重要抓手,立足實際,精準發力,不斷優化產業布局,實現產業項目規模化、資金使用集約化、利益聯結多樣化、脫貧成效持續化。
產業項目規模化
一是謀劃發展主導產業。為選準選穩主導產業,獲嘉縣委、縣政府經過反復論證,確立了以發展香菇為主導的產業發展方向。先后建立潤輝生物公司、中和鎮香菇農業示范園和城關鎮香菇現代農業產業園。2021年,在6個鄉鎮6個村布局實施了6大香菇產業基地。重點圍繞“鞏固脫貧成效、保障持續增收”的目標,建立了“公司+香菇基地+村集體+脫貧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共計1571戶,吸納周邊村民就近務工200余人,每戶增收2萬~4萬元,實現了村集體、脫貧戶和監測戶持續穩定增收。截至目前,全縣香菇產業已完成投資1.5億元,形成了“一核兩園多基地”的香菇產業發展格局,成為豫北地區規模最大、最規范的菌棒生產基地和現代化香菇種植基地。
二是強力實施“611”工程。秉持“既注重龍頭帶動,又注重多點輻射”的產業培育模式,雙管齊下,培育了“6大產業”基地和“11個”龍頭企業。所謂“6大產業”就是以錦昌農業為龍頭的果蔬產業,以萊恩月季為龍頭的花木產業,以中荷乳業為龍頭的食品加工產業,以同盟古鎮袁家村為龍頭的文旅產業,以六和包裝為龍頭的軟包裝產業,以鄭北冷鏈為龍頭的冷鏈產業。截至目前,“611”工程共帶動脫貧戶和監測戶2108戶,戶均年增收3000元。
三是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借助農村“五項改革”,采用“政企合作、村企共建”的方式,盤活了土地、人才資源,培育發展了100余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激發了產業發展活力,確保了脫貧戶和監測戶穩定就業。
資金使用集約化
一是用足用活金融扶持政策。依托主導產業,獲嘉縣充分利用“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和“精準扶貧企業貸”等特惠金融政策,累計發放貸款3.01億元,脫貧戶戶均年增收3700元,總貸款余額戶貸率在全省縣區中排名第二。
二是用好產業扶持政策。除保障剛性支出外,2020年以來,共投入銜接資金6013萬元,每年銜接資金用于產業發展占比均高于60%。
三是用好現代農業產業園政策。2021年,獲嘉縣申報了省級香菇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爭取到2021年至2023年香菇產業發展獎補資金共3000萬元。
四是積極動員社會資本注入。推動工商資本下鄉,先后動員福祿房產、御府地產、錦源化工、萊恩生態等一批企業發展相關農業產業,共投入產業發展資金近15億元。
五是統籌整合各類涉農資金。統籌使用好高標準農田建設、高效節水灌溉、人居環境、農業產業化等方面的資金,集中優勢資源,完善農業產業配套設施。
利益聯結多樣化
獲嘉縣建立健全了土地流轉、代種代養、入股抱團、訂單培訓及固定務工5種利益聯結機制,實現了產業發展、企業壯大、集體增收、群眾致富的“四方共贏”。同時,針對農村弱半勞動力,制定靈活多樣、多渠道的扶持政策,采用“政府鼓勵引導、社會力量主辦、村集體參與”的方式,支持鼓勵企業設立適合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尤其是適合弱勞動能力的就業崗位。2022年,獲嘉縣還將開發人居環境公益崗1167個,投入資金405萬元,確保每名脫貧人口與監測對象年均增收3000元。
脫貧成效持續化
“政企合作、村企共建”的發展模式,扶持了龍頭企業,壯大了特色產業,增加了村集體收入,鞏固了基層政權,促進了貧困戶就業。截至目前,全縣共有3799名脫貧人口實現就業,戶均就業率達1.3人/戶,2200多戶脫貧戶全部通過就業脫貧,實現了幫扶產業和脫貧戶就業聯動發展。今后,獲嘉縣將繼續抓住產業、就業兩個關鍵,壯大主導產業,以產業帶就業,以就業促增收,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