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梅 姜彥
【摘要】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及能力,以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是目前廣大教師們面臨的新難題。本文通過對當前的教學體系進行分析,探討對學生開展創新性思維及能力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應的培養建議。
【關鍵詞】創新思維及能力;素質教育;協同育人
目前,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以及經濟、科技的快速發展,導致社會對具備創新思維及能力的人才需求量增大,這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應重點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边@一重要論述為各階段的學生教育指明了方向、強調了重點、提出了要求,同時也凸顯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及能力的最佳時期是學生的在校期間,如何針對各階段的學生開展創新思維及能力培養是當前教育研究的熱點課題之一?;诖?,本文就學生創新思維及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做出分析,并提出了相關培養建議,希望可以為推進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教學并最終實現各階段培養目標提供思路,也為教師相關教學與培養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一、學生創新思維及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一)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需求
當前世界格局紛繁復雜,競爭激烈,科技創新已經成為增強綜合國力和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目前全球科技蓬勃發展,創新技術層出不窮,新產業的發展現狀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美國、日本等國家陸續推出系列政策以加強科學研究的布局,引導本國科技快速發展。我國在推進科技創新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以推動國家和社會發展,也成為當今教育的重點。對學生的各階段教學中,都有必要加入相關教育活動,以推進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
(二)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
創新活動是學生在具備一定理論知識和研究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實踐活動,創新能力則是新時代學生應當具備的一種能力。學生處于社會群體中,不可避免地處在復雜的競爭環境之中,具備一定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可以提升學生自信心,讓學生從容地面對困難。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更好地成長,讓學生勇于迎接挑戰,將來走出校門后能更好地服務社會和實現自身的價值。
具體來說,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體現在研究、分析并解決復雜問題上,具有一定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學生能夠設計出有創新性的解決方案。當然,創新思維和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學生需要積累大量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同時接受不同層次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培養,才能學有所成。此外,這些不同層次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培養課程,對于學生發現問題、綜合分析問題、多層次處理問題能力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為學生畢業后出色完成工作任務奠定基礎。
二、對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培養的建議
(一)教育部門應加強頂層設計
要培養出具有創新思維和能力的人才,應確保學生在接受教育的各個階段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創新教育,讓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能力隨著知識和經驗的積累逐步提升。因此教育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對整體及各個階段的創新教育的頂層設計,根據學生學習生涯或者特定成長時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頂層設計,制定并完善相關制度,確保整體及各階段的培養目標具備可行性。具體來說,頂層設計的加強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第一,為各階段學生提供參與實踐和創新活動的機會。要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及能力,應先打牢學生的理論基礎,學生在高質量完成相關理論課程學習的基礎上才能有所拓展。為給學生提供拓展學習的機會,教育部門可以推出,或者建議各級學校推出適合特定成長階段的學生參與的實踐和創新活動,教師們應當鼓勵有條件的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和創新活動,讓學生在實踐和創新活動中積極調動理論知識,運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由此逐步形成創新思維,同時穩步提升創新能力。
第二,加強對指導教師的相關培訓,建立具有創新思維及能力培養意識的教學團隊,教學團隊應定期進行研討、理論教學內容設計、實踐項目設立等工作。教育部門應通過相關培訓切實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幫助教師改進教學內容、實踐項目等,為引導學生形成創新思維和發展創新能力打下基礎。鼓勵教師根據學生特點加強個性化指導和過程監控。教學團隊負責人應緊跟教學和科研實踐前沿,引領團隊持續發展。教學團隊對于發現的問題要及時反饋,團隊負責人組織研討,根據研討會形成的解決方案付諸行動,以保證教學質量的提升,確保逐層、有效地提升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教學團隊成員應在豐富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逐漸引入新技術,充分利用與建設優質教學資源平臺如在線課程、線上線下混合課程等。此外,這些豐富而先進的教學手段也可以用于教學,新技術、新方法往往可以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
第三,應建立一定的獎勵制度以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梢詷淞炐銊撔隆摌I教師典型,營造爭先創優的良性創新思維及能力培養的教學氛圍,等等。
第四,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評價體系應由學校、家長和第三方科研機構共同構建,評價標準中應設立關鍵指標,確保評價結果能客觀、科學地反映學生的創新能力??紤]到教師及科研項目具備不同的特點,評價中應該有針對教學型、科研型、社會服務型等項目的分類評價指標,確保教師及學生可以得到合理的評價。此外,還應該注重開展過程與結果相結合的動態評估體系,引導教師合理認識和發揮自身優勢,投入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及能力培養中。
第五,在培養創新人才的過程中,應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在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及能力培養期間,教師應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目標,充分挖掘思政元素,適當將相關思想品德課程的內容融入創新課程中。例如,可以在針對學生的能力培養的課程中,適當分享有關愛國、敬業、奉獻等優良品質的創新故事等,在切實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的同時,進一步錘煉學生的意志,培養學生的優良道德品質以及奮斗精神,實現學生德、智的協同發展。3C7D4F95-0118-493B-927E-EE6BECA5C702
(二)學校應注重創新教育的系統性和連續性
目前,各個階段的教育都形成了獨立的創新教育體系,但是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培養應該具有連續性,單純依賴某一個階段、某一門課程來實現是不可能的。真正的創新教育應該貫穿學生學習的各個階段。因此,不同的學習階段之間應有序銜接、相互補充、逐層遞進,有計劃地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學前教育階段的孩子處于模仿學習階段,有強烈的探知欲和成功后的滿足與驕傲感。教師可以在游戲、手工等環節中引導幼兒認識自我、實現自我,使其主動思考與探索、主動求知,培養其創新思維。
從小學階段開始學生逐步進入系統性學習過程,教師可有針對性地利用案例式、討論式等教學活動并結合豐富的課外活動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逐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初中和高中階段的學生具有活躍的思維能力和較強的動手能力,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知識、自我認知和社會認知能力,教師可以通過作業及較為豐富的實踐活動等,讓學生運用理論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能在此過程中大膽質疑,多角度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
高校階段學生開始較為系統的專業學習,學校可以通過設置創新創業相關課程加深理論指導,結合基礎實驗、專業實驗等實驗活動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支持學生開展創新活動。此外,學??膳c企業進行深度融合,實現協同育人,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競賽,形成以賽促學的良性發展態勢,全面提升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學校應組織多方人員參與協同育人
要實現協同育人,學??梢苑e極構建課外輔導員、校外導師、第三方人員共同參與的實踐平臺,利用實踐平臺組織創新實踐活動,鼓勵多方人員積極參與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并通過多種方式選拔社會各領域優秀人員積極參與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能力培養教育活動中。在政府、科技聯盟等各方的指導及協助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逐層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讓學生了解社會和企業需求,協同開展科學研究等創新活動。多方面因素的融入能夠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對創新有充分理解。利用學生思維活躍的特點,輔以指導教師團隊的合理引導和指導,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培養將起到推動作用。
(四)家庭教育也應起作用
家庭教育對于學生的客觀認知和健康成長具有重要作用,家長對學生影響深遠。因此,要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能力的人才,離不開家庭教育的助力。將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結合,可以讓創新教育發揮更大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塑造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才。家庭是每一個孩子的起點與歸宿,它無時無刻不在發揮著重要的影響作用,特別是對于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與完善等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此家長可通過家訓、言傳身教、親子活動等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創新活動,使家庭教育積極為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培養助力。
(五)有關部門應推動校內校外的教育協同合作
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學校與企業、研究所等的協同合作,推進校內與校外、課內與課外、教學與科學研究多維度融合,建立具有實用性的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此外,有關部門還可以組織相關創新成果展示、科技節等活動,展示學生的創新成果,彰顯學生的創新風采,由此提升學生參與創新活動的積極性。
結語
創新是以理論為基礎的創造性實踐活動,教育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和不同成長時期的學生的特點加強頂層設計,逐層推進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工作。充分整合各類教育資源,多方協同參與,開展豐富的創新活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切實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以培養出滿足國家和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發勁.論如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02):286-287.
[2]宣翠仙,邱曉華,王成福.面向創新人才培養的高職院校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1,39(04):108-112.
[3]徐健,付麗麗.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中“課程思政”探討[J]. 科學咨詢,2021(14):129-130.
[4]俞念勝.高校思政課教師踐行立德樹人使命的難題與對策[J].江蘇高教,2021(04):102-106.
[5]張穎捷,張洪文.專業認證背景下產學研協同創新在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中的作用[J].江蘇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42(06):131-133.
[6]羅曉敏. 高中生物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1(1):41.
[7]黃欣,吳遵民,黃家樂.家庭教育:認識困境、使命擔當與變革策略[J].現代遠距離教育,2020(02):17-22.
[8]白雪,王靜.大學生學科競賽與創新人才培養途徑探究[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03):163-165.
作者簡介:張洪梅(1970.10—),女,龍江縣教育幼兒園,大專學歷;姜彥(1972.12—),女,常州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學歷。3C7D4F95-0118-493B-927E-EE6BECA5C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