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春天,神州大地春播春種進入旺季,讓每一寸耕地“物盡其用”。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嚴峻,農產品市場波動加劇等不穩定因素增多。中國歷來重視糧食安全,“悠悠萬事,吃飯為大”,“民以食為天”。今年的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加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全年糧食增收關鍵的一仗已打響。


“3·21”東航MU5735墜毀事故是近期一個特別讓人悲痛的新聞。航班上人員已全部罹難,對空難家屬進行心理撫慰是救援的一項重要內容。應急處置指揮部組織心理專家團隊對旅客家屬開展心理輔導和安撫工作;搜救現場,救援組為乘客家屬準備了陶罐供給想帶泥土回去的家屬……這些都體現了人性化。雖然搜救工作會結束,但心理撫慰不能停止。空難家屬的心理陰影可能會縈繞很長一段時間,這需要心理援助持續“供暖”,盡可能降低心理創傷,同時也要把握好度以免造成二次傷害。


早前,某銀行逾2.5億元存款“不翼而飛”的消息登上熱搜。事因多位受害者表示,他們在該銀行現場辦理大額存單業務后,存款被高管梁某利用職權悄悄轉走。然而,一審法院認定梁某對儲戶實施了盜竊行為,銀行不用承擔任何賠付責任。而除了這一個報道外,不少類似的案例銀行都是擔責很少甚至不擔責的,如2021年在山西發生的“1200萬存款被銀行職員私自轉走,儲戶被判擔責八成”的案件。為何一旦發生銀行職員犯罪的問題,銀行都是第一時間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而自己就能拍拍屁股不管?不少律師都認為,梁某等人犯罪應構成職務侵占罪而不是盜竊罪。客戶和銀行之間存在儲蓄存款合同關系,銀行對儲戶存款具有安全保障的法定義務。


又到了春茶采摘的季節。現在,大江南北,茶園星羅棋布,無論是西湖龍井、黃山猴魁,還是都勻毛尖、六安瓜片,價高量少,這很正常,畢竟是名茶。然而,它們只不過是中國茶葉中的“少數派”,大部分茶葉知名度一般,同質化嚴重,以至于很多茶企乃至地方政府將心思花在過度包裝、炒作“天價茶”上面,更有急功近利者,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嚴重影響了我國茶產業的發展。要想改變這種現狀,改變千家茶企不及一家“立頓”的局面,我覺得要從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三茶”融合方面入手,提高產品附加值,在普遍優質的基礎上創造更多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