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蔓

?2021年第13屆珠海航展上,空軍航空大學“紅鷹”飛行隊表演
飛行表演被稱為“空中芭蕾”,是飛行技巧和藝術的完美結合。當飛機從觀眾頭頂不足百米的上空呼嘯而過時,勁舞藍天,誰能不為之驚嘆。驚嘆之余,有人不禁要問,飛行表演只是為了炫技嗎?這其中蘊含了哪些科學知識呢?
逢重大節日、特殊紀念日或者航空博覽會等場合,特技飛行表演隊的飛行員都會駕駛飛機一展雄姿,為人們呈現無與倫比的視覺盛宴。
飛行表演的動作五花八門,驚險刺激的同時又具有極強的觀賞性,堪稱速度、技巧與美的完美結合。飛行表演分單機表演和多機編隊表演兩種,主要內容有低空或超低空大速度通過,低空做翻滾、筋斗、轉彎等特技動作,飛行軌跡組成各種彩色拉煙圖案等。
那么,飛行表演只是為了炫技嗎?當然不是。實際上有些飛行表演動作之所以經典,主要是因為它具有實戰價值。這就不得不提飛行表演的起源。

2021年第13屆珠海航展上,八一飛行表演隊駕駛殲10戰機飛入云端
飛行表演并非來自專業的航展舞臺,而是荷槍實彈的戰爭。戰場上,一些技術高超的飛行員無意中做出了特別的飛行動作,或者千鈞一發之際發明了一些驚險的動作。后來,隨著飛機性能的改進、空戰和表演的需要以及人們對飛行動作的認識加深,這些動作逐步發展起來,才最終形成了系統的、專業的飛行技術,比如飛行表演中的超低空飛行。
超低空指的是距離海平面或地面100~10米間的高度范圍。在現代戰場上,超低空突防戰術具有很大的實戰意義。它是指戰斗機在超低空高度范圍內,依靠山峰、樓群等地形掩護,利用雷達盲區,繞開雷達搜索實施突防行動。
在20世紀80年代初爆發的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馬島(阿根廷稱馬爾維納斯群島)主權而爆發的一場戰爭中,阿根廷飛行員就發現了超低空飛行能夠躲避雷達追蹤的秘密。1982年5月4日,阿根廷飛行員在南大西洋上駕駛法國生產的超軍旗艦載攻擊機,擦著浪尖向英軍發起突襲。他們利用超低空飛行的隱蔽性,再加上英軍自身失誤的助攻,成功用兩枚飛魚反艦導彈擊沉了英國一艘主要裝備防空武器的導彈驅逐艦。
雖然超低空飛行充滿風險又極具挑戰,但為了爭奪制空權,各國空軍都非常重視超低空飛行。飛行員要將超低空飛行技巧練到爐火純青的地步,至少要經過100小時以上的專項訓練,而且每年的超低空飛行時間通常不少于20小時。
現今,超低空飛行作為一種具有特殊戰術意義的飛行技能不僅受到各軍種的重視,更成為航展上飛行表演的必備節目。

美國愛國者噴氣機特技飛行表演隊在進行低空飛行表演

戰機編隊在海洋上空做超低空飛行(概念圖)
超低空飛行由于接近地面,這個范圍內的大氣因受熱不均而導致亂流較大,對飛行員和飛機都有潛在風險。此外,因為近地面空間有限,飛行高度如有上升或下降,很容易發生撞地險情。而地面障礙物多,飛機遇到突發險情的可能也會隨之增大。萬一飛行中再突發機械故障,留給飛行員處理的時間往往只有一瞬間,這些都給超低空飛行帶來很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