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飛
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指出,數據要素成為數字經濟深化發展的核心引擎。數據對提高生產效率的乘數作用不斷凸顯,成為最具時代特征的生產要素。協同推進技術、模式、業態和制度創新,切實用好數據要素,將為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強勁動力。
在此背景下,“產業數據中心”服務開始出現。這些服務以產業大數據資源為核心,依托產業數據中臺,實現公、私域數據資源的歸集、治理,形成產業要素明細數據、標簽數據和指標數據的產業數據資產,為產業分析研究及各項業務應用提供數據支撐,能夠滿足應用系統接入、產業分析研究、數據資產運營等多場景的產業數據使用需求。
“產業數據中心”是“產業大腦”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是依托“產業大腦”開展產業治理的數字基石。“產業數據中心”在實現產業治理的過程中,主要起到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是通過采集產業數據,按照產業的維度實現對產業數據的治理,形成產業數據資產;二是基于已構建的產業數據資產,搭建不同的具體數據應用場景,能夠為市場提供包括監測、預測與決策等功能的數據服務。
國家在產業數字化方面其實已經形成一系列指導性的發展規劃與意見,也是基于當前產業數字化進程中各地普遍存在的比較共性的問題來提出的規劃內容。
具體來看,這種共性的問題主要包括:一是各地獲取產業數據的工具相對缺乏。產業的發展本身是一個協同的過程,地方政府要實現對產業的監測、服務與決策等功能,皆需要足夠的產業數據支撐,但目前各地相對比較缺乏相應的產業數據獲取手段。二是產業數字化應用缺乏高質量的數據支撐。要實現產業數據的監測、預測與企業培育背后,沒有高質量的數據支撐是無法實現的。產業數字化應用的基礎一方面需要高質量的產業數據作為支撐,另一方面還需要具體應用場景的建模與分析,否則就可能成為一個信息化的結果。
今天的產業數字化賦能,遠不是一個產業信息化的過程,而是一個幫助產業發展的綜合能力,其要求提供產業數字化服務的平臺必須要具備懂產業、有高質量數據、能夠構建智能化應用場景三個方面的能力。
其實產業數字化改革的進程中,很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能夠賦能更多的企業。過去很多年間大企業投入了很多資源去做信息化與數字化的工作,而中小企業如果順著這些大企業的路徑來推進產業數字化改革,將需要一個很長的建設周期。
與此同時,即使中小企業按照上述路徑完成數字化改革,其運營成本也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此“產業數據中心”在市場側就是把原本企業需要在產業數字化方面做的大量工作,通過市場服務的方式予以實現。
“產業數據中心”所有的應用和服務功能設計,和過去企業信息化的思路完全不同,并不是去幫助企業實現業務流程的固化,而是通過數字化改造幫助企業獲得更多的發展資源。產業數字化賦能的本質是實現企業業務發展的智能化,幫助企業更好地獲取要素資源。例如,通過“產業數據中心”賦能企業的供應鏈,幫助企業科學選址,助力企業人才服務等,這些對于當前中小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我們火石創造推出的“產業數據中心”未來將努力服務于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這些重點產業與企業的崛起,更加需要科學準確的產業監測、分析與預警功能的支撐,更需要基于產業數據的市場分析與服務決策。未來“產業數據中心”的發展還會重點關注兩個方面的提升:一個是產業數據的質量與覆蓋度,進一步提高產業數據的覆蓋領域、數據質量等;另一個就是進一步提升產業數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提升產業分析研究的能力與應用場景建模能力,以更好地幫助各地在產業數字化的進程中,構建自身的產業數據資產。
“產業數據中心”是“產業大腦”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是依托“產業大腦”開展產業治理的數字基石。
(編輯 周靜 charm1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