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琪

好的愛情片不一定是如糖果般甜蜜的童話,它也可以淡雅如花,有綻放的欣喜,也有凋零的苦澀。
【劇情簡介】影片講述了兩名文藝青年山音麥(菅田將暉 飾)和八谷絹(有村架純 飾)從大學到社會長達五年的“愛情長跑”故事。兩人因錯過末班車而偶然相識、相知,發現彼此之間有許多共同愛好,從而互相吸引,墜入愛河,承諾相守一生。可惜愛情的甜蜜終敵不過生活的柴米油鹽,兩個契合的靈魂在現實重壓下漸行漸遠,這段感情最終也如同花束般枯萎凋零。
“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花束般的戀愛》片如其名,結局有點悲傷,故事卻很美好。影片中,男女主角的愛情就像一捧花束,經歷了含苞待放、絢爛盛開到繁花凋謝的整個過程,盡管結局不是童話式的“王子和公主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影片帶給觀眾的啟發和溫暖足以彌補結局不完美的遺憾。
《花束般的戀愛》是一部具有明確時間坐標的電影,故事就發生在離我們最近的這五年,這種設定能凸顯故事的“真實性”,讓觀眾產生強烈的在場感和參與感。只有讓觀眾相信人物和故事合理,觀眾才會真正關心人物的命運起伏。
日本的愛情電影總有一股獨特的魅力,不論是浪漫純愛,還是悲傷遺憾,總能以貼近觀眾的角度展開敘事。該片編劇坂元裕二被稱為金牌編劇,擅長精準捕捉生活中平實精巧的細節,將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扎實、鮮明。在八谷絹的人物塑造部分,有一個細節最令我觸動:八谷絹穿著新毛衣卻臨時被約會對象拉去吃烤肉,盡管內心極不情愿卻依然笑著應付對方。這個細節讓我看到她在面對生活窘境時既無奈又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動,而這些反應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數人是如此一致。
電影前半段像一顆糖,甜得幾乎溢出了銀幕。男女主角一見如故,愛好相同,聊文學、電影、音樂,暢所欲言。兩人都穿了同款的帆布鞋,都喜歡用電影票根做書簽,都有著同樣的困惑:為什么在“剪刀石頭布”這個游戲里,布明明能被石頭輕易弄破,卻能夠在游戲中贏過石頭?兩個近乎百分百契合的人迅速墜入情網。八谷絹在冰淇淋店打工,山音麥則為網站畫插畫,兩個人做著自己喜歡的事,談情說愛為生活增添色彩,這段時光成為兩人最幸福的回憶。
坂元裕二采用大量的篇幅對男女主角的戀愛細節進行刻畫。男主角為女主角吹頭發,兩人趴在床上看同一本漫畫書、一起玩電子游戲、去大海邊拍情侶照、共同布置新家……這些不少愛情電影不屑于呈現的甜蜜日常,在《花束般的戀愛》中比比皆是,平淡卻真實,溫馨且浪漫,無不讓人感嘆愛情的美好,極易讓觀眾獲得參與感,代入其中——看著別人的故事,流著自己的眼淚。
看過電影的網友紛紛表示:“這部電影拍得既溫暖又真實,就像我們平常人的生活一樣”“編劇好像偷窺了我的愛情。”真實感、代入感,是一部成功愛情電影最為需要的,而《花束般的戀愛》做到了。
以往的愛情片編劇,往往認為觀眾喜歡新鮮、刺激的故事,但事實上,當重復上演的情節脫離生活現實、變為千篇一律的模板后,觀眾的審美也變得疲倦和乏味,反而更加渴望觀看接地氣的故事。顯然,《花束般的戀愛》迎合了觀眾的心理預期,沿襲了日本電影一貫細膩、清新的風格,以精致的畫面和柔和的敘事,將一對情侶如花般盛開又凋零的愛情故事呈現得如夢似幻,帶給觀眾的除了感同身受的強烈共鳴,還有一場唯美的視覺盛宴。
男女主角成熟自然的演技,更是為這部電影錦上添花。影片中,八谷絹和山音麥第一次見面,因為錯過末班車而留宿在山音麥的公寓,兩人在溫馨的雨夜促膝長談,情愫漸生。第二天,八谷絹早起回到家中,不理會家人的問候,急匆匆跑進臥室,往床上一趴,微閉著雙眼,面帶著微笑,回憶起昨天晚上兩人的相處細節,余味無窮,自言自語道:“如果有適合此刻聽的歌曲就更好了。”這一處細節設置得非常巧妙,也極其考驗演員的功力,臺詞寥寥無幾,有村架純游刃有余地演繹出了女主角八谷絹的甜蜜、嬌羞、驚喜、激動。女性觀眾看到這一幕,想必腦海中浮現的正是自己當年墜入愛河的影子吧!
電影的后半段,劇情發生了轉折,甜蜜的愛情在現實的摧殘下褪去了往日的純真。從校園走向社會,由于失去了家里的資助,山音麥放棄了插畫師夢想,成為一名銷售。兩人關系的變化正是從這時開始的。他經常忙到很晚才回家,期待已久的電影上映了卻沒時間看,原本約好去看的舞臺劇也因出差而臨時爽約……高強度的工作不僅蠶食了山音麥的時間,也改變了他的精神世界。令八谷絹不能接受的是,兩人一同逛書店,山音麥竟然翻閱《人生的勝算》這種成功學暢銷書。那一刻,八谷絹失望又震驚,她喜歡的那個文藝青年已經被現實磨得世俗又功利。而八谷絹還沉浸在夢想之中,并不希望過快地被社會同化。總之,兩人的步調漸漸變得不一致,分手的結局也就無法避免、在情理之中了。
沒有第三者插足,沒有天災人禍,沒有太多戲劇沖突,但兩人漸行漸遠的情感變化過程卻非常真實。表面上看,兩個人分手是因為缺乏溝通和想法不同,追根溯源,分手的實質是兩人家庭差異導致的理念分歧。影片中有兩場見家長的戲份,既交代了八谷絹和山音麥原生家庭的差異,也為兩人價值觀分歧導致最終分手埋下了伏筆。八谷絹的父母為女兒提供了富裕的生活條件,她一直都在堅持做自己熱愛的事情。山音麥卻家境普通,不得不面對現實,舍棄理想,為事業、家庭付出更多。正是這種家庭環境的差異,導致兩人的愛情在現實中經不起考驗,最終分道揚鑣。可見僅有相同的愛好不足以讓一段感情細水長流,對親密關系的錯位期待終將毀滅曾經的浪漫甜蜜。
《花束般的戀愛》表達技巧可謂平平無奇,但對于愛情本體的寫實性描繪,使其有了超越同類影片的真實質感。許多愛情電影像是童話,讓觀眾陶醉在虛假的幻夢中,而《花束般的戀愛》的真實質感提供了不一樣的思路,也給其他創作者一個提示:好的愛情片不一定是如糖果般甜蜜的童話,它也可以淡雅如花,有綻放的欣喜,也有凋零的苦澀。
雖然結局是無可奈何的分開,但影片呈現的格調卻是“哀而不傷”。結尾處,已經分手的兩人再度相遇,身邊都有了新的伴侶,擦肩而過后背對著彼此揮揮手,宣示兩人對過往已經釋懷。最后,山音麥在家中查看網絡街景地圖時發現這里記下了兩人曾經相愛的瞬間——他們迎風走在河堤上,手捧花束,正愜意地享受花束般的戀情。此處首尾呼應,凸顯主題,清新純美的畫面淡化了結局的悲傷,留在觀眾心中的依然是愛情之初最美好的模樣。
(編輯 謝云鳳 28611263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