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南鵬
對于一個創業企業而言,企業家能力與企業家精神都重要,但最重要的是精神品質。企業家要走正道,做對社會長期有價值的事情。
企業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地開疆拓土,肯定會碰到許多競爭。在企業成長的早幾年里所面臨的競爭,比今天碰到的競爭要難得多、多得多。如,美團今天面臨著諸多的競爭,但回想10年前,美團遭遇的可是“千團大戰”。尤其在最開始的一年半,美團還沒形成獨特優勢,那種競爭更加殘酷。想突圍出來,就一定要具備核心競爭力。
媒體常有這樣的問題:在你們投的A公司跟B公司合并當中,你們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我們樂意扮演“參謀”的角色,但其實每一個并購后面都有很清晰的商業邏輯。企業家們都是很聰明的。如果1+1=0.5,絕對沒人干;但是1+1=3,企業家就會考慮;如果1+1=5,大家肯定會非常積極地去探討這件事情。
“木桶理論”說的是不能有短板,但我更認可“反木桶理論”,初創期企業往往是“反木桶理論”起作用。不管“一把手”還是團隊,不可能什么都強。與其全才,不如專才。每個早期企業都需要獨門的殺手锏才能脫穎而出。
企業家要時時提防:今天的產品很成功,但明天這一商業模式就可能會消亡。事實上,運營一個基金和運營一個企業是一樣的,核心競爭力是其團隊文化和“產品能力”。“產品能力”對投資公司而言就是對商業項目的判斷力,這個判斷力是理念問題,也是技術問題。
對于年輕的創業者,我建議他們把重點放在公司的生存上。理順公司的現金流是確保公司得以存續的唯一方式。企業應該專注于產品,因為危機總會過去。真正差異化的產品,可以讓你在風雨過后以更強的姿態出現在市場中。
規模往往是增長和創新的敵人,小而美常常是發展之道。企業發展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一個輕盈的體態。道理很簡單,因為一個作用力對于一個質量大的物體幾乎起不到作用,但卻能輕易推動質量小的物體,并讓它加速前進。優秀的企業家務必隨時警惕規模成長陷阱。
公司存在冗余現象是可以預防的,它所呈現的早期信號包括:企業開始強調物理條件和設施、注重形式而非內容、管理人員的膨脹、不強調量化指標,反而強調不可量化的事物。企業家始終要關注的是真正重要的指標,包括客戶、訂單量、營收、毛利、流失率、盈利能力、現金流,讓真實的數字說話。
在企業快速發展過程中,資金成本、發展速度極限、市場規模、單位效益之間存在一個最佳平衡點。企業發展中一定要保持對階段性產品的專注和領域的專注,不要盲目擴張。
一家企業的任何一則正面或負面的消息內容都會在社會化媒體下達到指數級的擴散速度。企業與客戶之間的互動也隨之越來越緊密,特別是面向大眾消費群體的企業,客戶決定了企業品牌的成敗。任何一家企業都需要在社會化媒體環境下不斷培育新的視角,銷售、公共關系、客戶服務、業務拓展等功能都需要融合社會化營銷以幫助企業提升知名度和美譽度,擴大企業影響力。
成功的企業都非常有“企圖心”,但關鍵是它得在一個“好”的行業里,只有天空才是它的限制。優秀的創業者是有很多共通性的:首先,他們都極其專注,強調市場化驅動,從聚焦某一個產品,到發展到相當規模后延展邊界;其次,他們都是長期主義的實踐者,非常有進取心、企圖心;再次,他們將尊重商業規則放至首位,同時從某種程度上又改寫或重塑了很多行業的商業規則,這是非常令人欽佩的;最后,他們都有國際視野,會用全球的規則、全球的趨勢來思考當下的生意。
對于一個創業企業而言,企業家能力與企業家精神都重要,但最重要的是精神品質。企業家要走正道,做對社會長期有價值的事情。未來的創業者,在用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滿足多樣化需求的同時,還要更多思考企業發展對于民生的促進,要讓技術進步和企業成長創造的價值更好回饋大眾。
(編輯 周靜 charm1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