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云鳳
營地建設者應細化服務、規范建設、加強管理,不斷推陳出新,避免同質化經營,為游客提供高質量的露營體驗,將露營做成細水長流的生意。
草長鶯飛的春天是露營人最愛的季節。風和日麗、春光明媚,喜歡戶外活動的人三五成群外出踏青,在綠草如茵的地上扎起露營的帳篷,鋪上地墊,擺上精心準備的水果、零食,可賞花開似錦、品美味佳肴,亦可在帳篷內小憩,享受“偷得浮生半日閑”的愜意與樂趣。
露營,既是一種老少皆宜的假日休閑新模式,也是旅游行業的新風口、新業態,近年來發展迅猛,催生了如火如荼的“露營經濟”。
2020年被很多人稱為“戶外元年”,新冠肺炎疫情給國內外旅游帶來了沉重打擊,卻給露營行業帶來了更多機會。露營原是指為了工程、軍事、測繪、旅游等而特設戶外駐扎區,進行一種短時戶外生活的方式。隨著經濟的發展,露營漸漸成為消費者體驗另類生活、接近大自然的一種方式。露營不同于野餐與民宿,露營需要在野外建立適合短期生活的環境。
位于南京市六合區的金牛湖風光優美、交通便利,是南京市民露營的首選地,周末早上,90后露營愛好者嘉嘉約上朋友早早來到金牛湖。為了保證露營質量,嘉嘉購入了幾乎所有能用到的露營工具,包括帳篷、睡袋、天幕和充氣枕頭等必備物品,以及串燈、卡式爐、折疊椅、戶外餐具、營地主光源等精致物品。嘉嘉和朋友在湖邊游山玩水,累了就回帳篷休息,餓了便去農家樂吃一頓當地有名的金牛湖巨碗魚頭。待到夜幕低垂,嘉嘉點亮串燈,五彩繽紛的光束與星空遙相呼應,浪漫溫馨。嘉嘉感嘆:“露營讓我發現生活如此美好,更有勇氣去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
可見,露營已經成了大眾尤其是年輕人豐富生活、釋放壓力的詩意途徑。疫情的暴發,又將露營推向高速發展的車道,隨之而來的是露營產品和相關產業的迅速發展,很多商家看準商機,涌入露營行業掘金。一位營地運營者稱,其服務客單價在1500元左右,頻率最高的客戶,一年露營能達到17次;一些民宿從業者利用天然資源也加入到露營隊伍中來,提供豐富多彩的露營業務,比如星空電影、荒野篝火、鄉野美食等。
艾媒咨詢調查數據顯示,2014年至2021年中國露營營地市場規模從77.1億元增至299.0億元,預計2022年增速達18.6%,市場規模達354.6億元。隨著“露營經濟”的深入發展,目前已經出現了“營地+景區”模式、“營地+田園”模式、“營地+研學”模式、“營地+體育”模式、“營地+玩樂”模式、“營地+演藝”模式等,預計未來露營營地仍會朝著多樣化、創新化道路發展。
“露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2015-2017年,我國政府出臺了多項露營產業相關政策,《休閑露營地建設與服務規范》《“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等文件提出了休閑露營地通用的基礎性規范要求,鼓勵規劃建設一批山地戶外營地和徒步騎行服務站,對露營產業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露營場地往往在風景優美的郊區或者鄉村,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思路。營地企業應抓住機遇,深耕美麗鄉村,挖掘盈利空間;鄉村建設人才應因地制宜,積極布局謀劃,將露營熱引入鄉村旅游,為鄉村振興激發更多的活力與產能。
露營人向往的“詩和遠方”,成為露營周邊產業發展的助推劑,也為后疫情時代經濟的復蘇與發展提供了新可能。盡管露營熱情使得營地市場快速擴大,但不可否認這一新興業態仍處于起步階段,面臨著許多挑戰。部分游客因為體驗不佳,失去繼續消費的熱情。營地建設者應細化服務、規范建設、加強管理,不斷推陳出新,避免同質化經營,為游客提供高質量的露營體驗,將露營做成細水長流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