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不確定不僅來自疫情,事實上,商業的本質就是對抗種種不確定,解決不確定便是抓住了確定的機遇。
“3·15”剛過,南京因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需要,中小學生又開始新一輪居家學習。朋友圈里的媽媽們集體發出哀號:“‘神獸’歸家,咋整?”父母還要上班,娃們在家上網課,即便家里裝了十個八個攝像頭,老母親們那顆焦慮的心依舊無處安放。
就在這時候,朋友圈有幾則廣告引起關注,其中有一則稱:“既然要停課,學校和家長不妨直接把娃丟來酒店。我們保證一娃一屋,互不干擾。我們有IT團隊保障網絡不卡,有客房部員工一人盯一間看著娃寫作業。有人力資源負責檢查作業進度,有餐飲團隊負責定時投喂,有安保團隊負責安全隔離保障。寫完作業還有賓客服務團隊把娃拉出來做操……對了,要交作業了,我們還有市場部負責拍照拍視頻。家長不再焦慮可以安心上班,酒店可以增收。在這特殊時期,一家酒店好不好,不要光看網絡評價,更要看考試成績!”
且不說這家酒店是否真的如廣告所言緩解家長們的焦慮,僅從營銷角度來看,這短短數句話肯定迅速讓該酒店打響了知名度。疫情的到來,讓世界陷入極大的不確定之中,各行各業多多少少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是餐飲、旅游業,更是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創。即便如此,仍舊有像這家酒店這般迎難而上、于不確定之中尋找確定商機的企業,或通過跨界轉型,或嘗試新模式,或延長產業鏈,不拘泥、不恐慌,在彌漫的危機之中,積極尋找出路。
當下,疫情改變了消費者的行為和心理,人們開始重新審視到底什么才是更重要的,更愿意理性地思考消費、享受和風險之間的關系。理順這一邏輯,以此為思考原點,便能洞察危機背后的商機究竟有哪些。
朋友小范從事餐飲業多年,他在南京河西開了一家特色中餐館,不過,這兩年因疫情影響,堂食生意一落千丈,餐飲店開始把主要精力轉為線上外賣,慢慢也打開了局面。年初,小范又將目光投向了有機凈菜。他說,這幾年,他明顯感受到客戶對有機食物的青睞,經常有消費者問他哪里有品質不錯的有機食材銷售。比較有心的小范便悄悄關注起了這個市場,他先小規模幫客戶順帶采購有機食品,發現需求逐漸增多,于是在年初便開拓了這項業務。小范分析,有機食品受歡迎,主要原因是疫情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更加注重健康的生活。
確實如此,有數據顯示,僅在美國,2020年貼有“有機”標簽的食品銷售額就增長了12.4%,英國同期增長13%,是15年來最大增長。在被視為歐洲最大有機市場的德國,有機食品行業的增長速度是傳統市場的兩倍。而小范對有機食品市場的微觀感知如此敏銳,一方面是因為他總是密切關注客戶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他對疫情之后人們更加追求健康生活的理性判斷。這兩個因素促使小范找到了可以把握的商機,他真正將危機轉化成了機遇。
不確定不僅來自疫情,事實上,商業的本質就是對抗種種不確定,解決不確定便是抓住了確定的機遇。華為公司創始人便是一位積極擁抱不確定的高手。創業多年來,盡管華為屢創奇跡,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大通信企業和第二大手機企業,但任正非從來不覺得可以高枕無憂,他內心里總是充滿憂患。在華為蒸蒸日上的時候,他專門寫了《華為的冬天》,警告大家要準備過凜冬。在云淡風輕的時候,他做出極限生存的假設,從操作系統、芯片等各方面,都為最壞的情況作著準備。
任正非說:“我們無法準確預測未來,但仍要大膽擁抱未來。面對潮起潮落,即使公司大幅度萎縮,我們不僅要淡定,也要矢志不移地繼續推動組織朝向長期價值貢獻的方向去改革。”這番信念不僅對創業者而言至關重要,對普通人來說,同樣也是一種激勵。用積極的心態擁抱種種不確定,才能讓我們不懼風雨,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