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菁

擁有深厚荷藕文化的“荷藕之鄉”,走出了荷文化特色路。
四月的春風里,在揚州寶應的射陽湖畔,一幅生機盎然的新農村畫卷正徐徐展開:射陽湖畔的藕田中,掏藕工正蹚著水,持著水槍沖洗、采摘春季的老藕;藕田岸邊的油菜花開了一大片,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猶如嫩黃色的波浪……
擁有深厚荷藕文化的寶應縣射陽湖鎮,依托當地優質的景觀條件,與文旅企業合作,挖掘荷鄉水韻,打造渾然天成、別具特色的水鄉風貌;同時大力發展荷藕種植、加工、銷售,形成蓮藕特色產業。將特色產業與鄉村旅游、鄉村文化相結合,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助推當地旅游業和文化的興旺發展,“荷藕之鄉”走出了荷文化特色路。
美麗鄉村的吸引
射陽湖,一半是湖水,一半是文化。湖畔的寶應縣射陽湖鎮地處揚州、鹽城、泰州、淮安四市交界,鎮域面積198平方公里,是全縣區域面積最大的農村鄉鎮,轄30個行政村、3個社區、295個村民組,戶籍人口8.6萬人。這里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濃郁的民俗風情、迷人的自然風光。
射陽湖豐富的湖蕩資源成就了當地的水文化,氣候、水資源和特有的蕻渣土,為荷藕生長提供了優質條件。從中伏花香藕,到其后的中秋藕,再到寒露以后的紅銹藕,直至來年春季的老藕,寶應湖的蓮荷流霞披錦,藕香變換。作為寶應縣的荷藕種植重鎮,依托種植技術、荷藕產業,射陽湖鎮打出了自己的荷文化品牌特色。
近年來,射陽湖鎮的鄉村面貌也有了不小的提升。平坦、寬闊的道路,白墻灰瓦、整潔清爽的村舍,還有村民房前屋后由廢棄雞舍、豬圈改造而成的花壇景觀,讓鄉村舊貌換新顏。由原來臟亂差的廢棄荒地改造的體育公園、濕地公園如今成了村民休閑的好去處,還被賦予了文化創意的基因,成為網友競相打卡的“網紅”景點。除了這些看得見的變化,還有更多看不見的“功夫”。河道整治,清理垃圾,完善地下給排水和污水處理、無線網絡等公共服務設施,讓村民享受到了便利的現代生活。
這一方美麗宜居的靈秀水土吸引了不少青年企業家的目光,其中便有在南京品牌文化市場深耕多年的江蘇盛夏彩虹旅游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簡稱盛夏彩虹)總經理顧西權。2020年,他參加了江蘇省共青團組織的“青春四進”助力鄉村振興活動。通過參觀、走訪、考察,顧西權愈發認為,鄉村是一塊新的創業熱土,也是青年創業者可以施展拳腳的大舞臺。當他第一次到射陽湖鎮考察時,這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獨特景色令他印象深刻。了解到當地還有深厚的荷藕文化以及極具特色的荷藕產業,他萌生了在這里運用自己的專業大干一場、助力鄉村振興的念頭。
“鄉村是演繹中國故事最生動的土壤。”顧西權說。在他看來,射陽湖鎮所擁有的文化底蘊和自然條件不僅能營造出獨特的鄉村味道,喚起人們的鄉村情結,在農文旅產業的帶動下,還能成為鄉村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在多次實地考察以及與當地政府溝通洽談后,盛夏彩虹與當地合作建設美麗鄉村,承接了射陽湖鎮荷園的設計建設以及當地農文旅和荷藕產業品牌打造推廣等多個項目。
打造特色農文旅
“荷藕之鄉”射陽湖鎮荷塘遍布,荷藕元素在這里無處不在,沿湖而居、傍荷而建的鄉村肌理,水文化、古文化、紅文化貫穿其中。
每年6月至9月的傍晚,佇立射陽湖邊,荷風醉人,田田蓮葉密密緊挨,層層碧玉中懷抱朵朵白花,有的裊娜開放,有的羞澀地打著骨朵,碧葉滾珠,粉荷垂露,白荷帶雨,晶瑩無瑕,真正是爭映芳草岸,霞落水中天。
位于射陽湖畔的荷園是國家3A級景區,園區總面積超過萬畝,是中國“荷藕之鄉”寶應的一顆璀璨明珠。2020年開始,當地對荷園進行配套提升建設,新建了荷品種園、彩虹路、游客服務接待中心、綜合一體化等項目。盛夏彩虹參與到了荷園的規劃、設計、建設中。
“荷園原本就是當地的一個特色景點。”顧西權介紹,此番的規劃充分挖掘當地的歷史文化,從內容創作、景觀提升、管理升級、配套升級等方面著手,圍繞市場深化方案。規劃設計采取軟硬結合的方式,從內容和景觀的角度打造荷園四季運營的特點,又充分調動和利用當地的現有資源,讓農戶資源動起來,主動參與市場化,為荷園的發展提供市場化的資源配置。在去年年底省文旅廳組織的方案評選中,該方案以第一名的身份通過專家評選。
“好的景區一定是有靈魂的,”顧西權說,“否則就會落入千篇一律的藩籬,反而失了美好景色的光輝。”在他看來,景區的打造不單單是景觀的營造,而是要將這里的文化內涵、特色產業呈現出來。正是抱著這樣的理念,盛夏彩虹以“紅河勝境,藕鄉千年——一池湖水閱千年”為策劃總綱,以優質的荷藕產品為主線,賦予射陽湖大文旅的文化內核。這樣的理念與當地的發展思路不謀而合。當地在挖掘紅色資源的基礎上,建成《蘇中報》紀念館、新四軍兵工事業創建者和新中國兵器工業開拓者吳云鐸紀念館等一批紅色旅游景點,一幅包含生態涵養、文化滋養的農文旅藍圖正徐徐展開。
射陽湖鎮黨政領導在探索中大膽前進,請勘探隊打出了溫泉井。這個消息不僅讓全鎮人沸騰了,也讓縣委、縣政府領導為之振奮。溫泉資源的開發為射陽湖農文旅發展增加了康養元素,前景一片大好。當地不少外出務工的年輕人聽聞這個消息,紛紛回鄉創業,共同為家鄉的農文旅產業添磚加瓦。而以醫健康養為主題的荷蕩溫泉風情小鎮項目也成為當地農文旅建設的重頭戲,意在打造出一個養生、養心、養未來的怡人小鎮。
由紅色文化與荷藕文化串聯起的射陽湖鎮,藕田與荷園相連接,構成了一幅欣欣向榮的新農村畫卷。結合地方特色,以“綠色生態+紅色文化+鄉村旅游+康養經濟”的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有效助推當地經濟轉型發展,讓村民們吃上了“旅游飯”,走出一條鄉村振興的發展之路。
產業振興為核心
農文旅產業的欣欣向榮讓鄉村變得更美、更宜居,核心產業的提振則讓鄉村變得更好、更富裕。
作為寶應縣的特色核心產業,荷藕種植與加工由來已久,歷史可追溯至唐朝,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鹽漬藕、保鮮藕、水煮藕、精制藕粉、藕粉圓、碧荷茶、蓮藕汁……從當地藕農處收購來的新鮮荷藕在加工廠變成特色藕制品銷往各地。射陽湖鎮現已形成種植、加工、外銷的特色荷藕產業化鏈條。當地藕粉制作技藝高超,外形潔如霜雪,白似鵝毛,“鵝毛雪片”之美譽流傳至今。
2021年,寶應全縣荷藕產業產值達47.6億元,帶動就業10萬余人。其中,射陽湖鎮荷藕年銷售量已近7萬噸。荷藕種植豐產、豐收是產業發展的基礎保障,更大的成長空間則來自于產業向高附加值、向產業鏈高端邁進。2016年,當地的老牌荷藕加工企業——荷仙集團開發的速凍蓮藕合產品工業化生產試水成功,一舉成為國內消費市場的藕制明星產品,打通了一條從田間到餐桌的藕制品產業鏈。隨后,糯米藕、荷藕獅子頭、藕汁飲料等多個新品種陸續投產,寶應荷藕的產品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作為品牌管理與推廣的資深從業者,顧西權認為這里的荷藕產品有著得天獨厚的品質基礎,但“酒香也怕巷子深”,要讓更多的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了解、喜愛這些優質的產品,還要在品牌以及新品研發上下功夫。盛夏彩虹與荷仙集團目前正在共同開發荷藕產品,以新產品、新包裝形象為老品牌吸引更多的荷藕產品“粉絲”。
此外,盛夏彩虹還和當地政府探討規劃圍繞荷藕加工的工業旅游。游客未來可以在蓮藕加工生產基地現場觀看藕粉和藕汁的加工生產,還可以直接在生產基地品嘗新鮮出爐的各種蓮藕產品。遇上心儀的產品,消費者可以直接購買或通過電商郵寄到家。
“未來,‘蓮藕產業游’將圍繞當地的歷史人文以及蓮藕文化推出一系列文創產品,既有欣賞價值又有實用價值。”顧西權介紹,“除了直接售賣產品所產生的效益外,工業游產生的品牌文化宣傳和品牌打造則是產業未來發展的一塊金色招牌。”在顧西權看來,工業旅游的精髓不是以效益帶動口碑,而是以口碑帶動效益。更重要的是,此舉還能進一步促進城鄉融合,更好地服務社會與鄉村的發展。農村廣闊天地,大有可為,更多的城市力量投入到新農村的建設和發展中,必將推動農村建設的大力發展,助力中國經濟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