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發展的背景下,在教學中利用互聯網手段提高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現智慧教學是教師教學的重要目標。APP作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借助其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探究,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還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豐富教學資源,貫徹、落實雙減政策。本文分析了APP在新時代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實施原則和有效策略。
【關鍵詞】教學APP;新時代語文教學;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490(2022)07-008-03
【本文著錄格式】梅凌春.用好APP,上好新時代語文課程[J].課外語文,2022,21(07):8-10.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指出,促進教育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合,對于提高教育質量具有重大意義。移動APP在教學中的運用,對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減輕學習壓力,培養學生學科關鍵能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高中生面臨著高考壓力,借助手機APP引導其語文學習,可以充分發揮APP的交互性、數據智慧性、適用性和趣味性,減輕學習壓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因此,本文分析了APP在新時代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實施原則和有效策略。
(一)有利于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語文課程由枯燥的語言文字組成,大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第一印象就是枯燥乏味、單一無趣,背不完的文言文,悟不完的人生哲理,讀不完的長篇大論,再加之教師講授教學法的運用,導致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在不斷下降。而移動APP在教學中的運用,可以促使枯燥的文字以更加形象生動的形式進行展現,通過視頻、圖片,還原文本故事情節,增強學生審美體驗,激發閱讀探究興趣,同時可以借助APP朗讀指導,訓練其語音、語調、語氣,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得到能力的提升。
(二)有利于發展學科關鍵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素質教育倡導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科關鍵能力,提高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文化傳承與理解能力。但是,在以往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耗時耗力,抑制了學生的思維活躍度。而手機APP的使用,讓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拓展其知識視野,通過資源整合、對比學習,促進其思維發展與提升,或者還可以利用高考蜂背,助力學生鞏固學科知識點,提高其閱讀能力,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由此可見,該教育信息化的滲透應用,對發展學生學科關鍵能力和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精準教育,契合適用
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改變了學生被動學習的模式,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借助手機APP隨時隨地進行在線學習,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但是,由于教師對信息技術手段的特點和使用注意事項還不是特別了解,會導致濫用,或者出現資源匹配不契合等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應用APP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遵循適用性的原則,根據學生所需推送對應的課件資源,從而促使學生能結合自己的課堂學習情況,進行及時的鞏固、練習,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內化,發揮智慧教學的育人價值,讓學生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促進其學習發展、提升,幫助其更好地完善知識體系。
(二)重視交互,促進發展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各種教育APP、軟件層出不窮,導致部分教師在教學中依賴網絡資源,忽視了自身對學生的指導,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不僅違背了教育信息化滲透的育人目的,還嚴重阻礙了高中語文教學高效發展。因此,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在具體使用時,教師要重視人機交互,重視學生和學生、教師和學生的在線溝通,及時檢測學生學習成果,利用數據的智慧性,分析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其推送更加適合的應對高考的學習內容,幫助其共同制定學習計劃,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和提升,提高其學習能力。
(一)借助微信平臺,引導在線預習,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高中生面臨著高考的壓力,時間緊,任務重,如果沒有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不僅會影響課堂聽課效果,還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充分掌握。為積極響應雙減政策,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微信為輔助,在微信平臺共享學習課件,通過在線交流、視頻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方便教師制定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課件。例如,在教學《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內容時,旨在通過窺探中國基層社會,引導學生了解中國鄉村社會的面貌,更為具體、深入地理解中國鄉土社會的文化傳統和文化精神。那么在學習時,教師可以充分借助微信,在該平臺共享整本書閱讀學習課件,深入進行整體感知、閱讀目錄探索、閱讀意義解讀、閱讀方法暢談等,讓學生觀察社會、研究人事、學習表達,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整本書的學習思路,可以直觀呈現預習思維導圖,如:

通過在線引導預習探究,讓學生在預習閱讀整本書時有一個明朗的線索,從而助力學習探究,隨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微信平臺共享自己的學習成果,交流閱讀心得以及閱讀方法,讓學生先說一說自己對該書籍的了解,或者借助微信讓學生搜索有關該書籍閱讀方面的內容,了解其他人對該書籍的評價,拓展知識視野,鼓勵學生深入探索文本內容。通過在線學習引導,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為教師進行針對性教學提供了科學依據。
(二)借助朗讀APP,創設閱讀情境,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學生語言素養的關鍵。但是,傳統閱讀學習都是教師朗讀,學生跟隨的狀態,枯燥乏味,對文本語氣、音調、情感的表達非常平淡。為了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繼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可以借助朗讀APP創設閱讀情境,在情境中,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訓練語音、語調、語氣,提高其語言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竇娥冤》閱讀內容時,旨在通過閱讀學習,感受竇娥身上的人性美,認識惡劣社會秩序對人性的摧殘,了解元雜劇的特點。為提高閱讀的趣味性,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朗讀APP,讓學生先了解中國古典戲劇、元代雜劇等知識點,拓展知識視野,然后跟隨朗讀APP,以聽為輔,以情境為核心,按照一定的宮調、曲牌,包括戲劇動作、唱詞等對文本內容進行直觀演示,在聽的過程中,讓學生認識不同角色的音調、音色、語氣,然后設計閱讀情境,讓學生扮演其中的人物,鼓勵學生跟隨朗讀APP朗讀自己所扮演人物的臺詞,訓練音調、音色、語氣,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并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說竇娥冤,她冤在哪里?身陷冤情的竇娥有什么表現?第三折可以分為幾個場景?竇娥為何埋怨天地?面對邪惡勢力,竇娥敢于反抗,可為什么屈招?又怎甘心忍受這冤屈?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教師還可以充分借助朗讀APP拓展學習資源,引導學生閱讀學習中國十大古典悲劇,如《趙氏孤兒》《桃花扇》《漢宮秋》,元代四大愛情劇《拜月亭》《墻頭馬上》《倩女離魂》《西廂記》等,關聯課外,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借助朗讀APP進行自由朗讀,使之形成良好的朗讀學習習慣。這樣一來既可以豐富學習資源,拓展知識視野,又可以訓練語言能力,提高閱讀素養。
(三)借助高考蜂背,鞏固內化知識,促進思維發展提升
高中階段的學習內容非常多,如果沒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學生很容易對知識點產生記憶混淆,降低學習效果。為幫助學生內化知識,教師可以利用高考蜂背APP,同步學習核心內容,通過聽、背、總結歸納等,讓學生查找自己需要學習的資源,節約學生搜集整理的時間,使其集中精力在資料學習和探究方面,增強學習的針對性,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引導學生復習知識時,涉及文言文、古詩、詩歌、現代文閱讀、國學經典、古典小說等文章類型,針對不同體裁的文章、不同類型的知識,學生需要采用不同的復習方法進行針對性學習和鞏固,此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高考蜂背APP,借助該APP,深入早讀、午聽、晚修三個板塊,讓學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內容,戴上耳機,讓知識變得靈動起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不同學習內容,讓學生學會有選擇性地復習鞏固,促進其思維能力的提升。同時,學生還可以充分利用高考蜂背的互動區板塊與教師、同學進行話題交流,釋放自己的學習壓力,拉近與教師、同學之間的距離,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該APP,開展知識鞏固交流會的活動,讓學生按照手機APP所提供的知識整理,交流自己對知識整理的經驗,促進學習遷移,從而更好地發揮手機APP的育人價值,讓其服務學生的學習。還可以充分借助該軟件中的音頻,增強學生的復習能力,充實學生的學習基礎。高考蜂背APP的助力,為學生創建了一個輕松的學習平臺,讓記憶變得簡單,在聽的過程中,使學生的學習更加靈動,有效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了其思維發展和提升。
(四)借助知乎APP,智慧引導學習,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高三是一個沖刺的階段,經過這么多年的學習,以及學習經驗的積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文本有不同的理解和見解是正常的現象,為提高學生文本理解,促進閱讀鑒賞能力,在學習時,可以利用知乎APP,讓學生對文本觀點進行表達,并圍繞該話題進行探討,促進思維碰撞,從而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在此過程中讓學生做筆記、批注,整合不同觀點,這樣既可以引導其進行學習探究,鞏固內化知識,又可以提高教學有效性。
例如,在引導學生進行語文解題探究時,教師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還要在夯實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包括判斷思維能力、語言分析能力、閱讀審美能力以及文化傳承素養等。此時教師可以充分借助知乎APP,上傳自己對某一個觀點的表達,以解析《尋陸鴻漸不遇》為例。
尋陸鴻漸不遇
皎然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
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分析詩中塑造的陸鴻漸形象。
在分析時,學生會有這樣的觀點,如陸鴻漸是一個寄情山水、不以塵事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整體分析是不錯的,但是要想拿滿分是不夠的,分析不夠透徹。此時,教師可以利用知乎APP對這一觀點進行全面分析、批注,從核心主題人物形象分析出發,引導更多的專業人員參與其中,發散自己的思維,為學生講解有關人物形象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列舉常用詞語,教授學生學習技巧,從而使其在分析時,能針對不同問題采用不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五)借助作文寶APP,豐富寫作素材,提高寫作質量
寫作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文化傳承與理解等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但是以往習作都是教師講授,然后安排任務引導學生進行習作,寫作過程枯燥、寫作內容乏味,缺乏真情實感,繼而導致學生寫作應付差事、照搬模板等。因此,為提高寫作質量,教師可以借助作文寶APP,拓展學生寫作思路,豐富寫作素材,讓學生從多個視角、多個層面認識寫作主題,提高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文學短評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利用白板為學生收集有關文學短評,提高學生對文學短評的認識,然后讓學生借助作文寶,在詞條中搜索有關文學短評的內容,認識文學短評的寫作方法和寫作思路。或者讓學生進入交流圈,發帖討論,讓學生學習文學短評寫作思路,了解寫作注意事項,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又可以提高其對文學短評的認識。通過作文寶手機APP的合理利用,可以豐富寫作素材,拓展寫作思路,讓學生學會分析文學作品,可以掌握寫文學短評的要點,提高寫作的深度,強化寫作質量。
用好APP,上好新時代語文課程,對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具有積極的作用。在雙減政策的落實下,教育教學要做到減壓、樂學。因此,在具體實踐過程中,要重視智能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將核心素養落實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優勢,通過微信、高考蜂背、知乎、作文寶等APP的使用,讓學生在智慧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語文核心素養,學會利用手機APP助力自己學習、成長,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肖瀟.線上線下融合式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實踐研究探索[J].教育與裝備研究,2021(3).
[2]李冬季.“互聯網+”背景語文教學與App融合初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0(18).
[3]徐曉琳.借助App提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效果[J].新課程,2020(28).
[4]李雨霏.基于教育APP實現語文移動學習的策略[J].中小學電教,2021(Z1).
作者簡介:梅凌春,女,1982年生,江蘇江陰人,本科,中小學一級,研究方向為高中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