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的課堂提問啟發學生思考、促進師生交流、幫助語文教師及時把握學生學情,是擴充課堂教學容量的最佳選擇。小學語文課堂提問存在著提問流于形式、隨意性強、機會不均等、缺乏啟發性等現實問題。本文提出了以下解決對策,確保課堂提問的質量、課堂提問應有計劃性、課堂提問應機會均等、以啟發為主進行提問。
【關鍵詞】課堂提問;小學語文;存在問題;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490(2022)07-068-03
【本文著錄格式】曹麗霞.小學語文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課外語文,2022,21(07):68-70.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啟發學生思考、促進師生交流、幫助語文教師及時把握學生學情,是擴充課堂教學容量的最佳選擇。由于不同學校的不同要求、不同的班級學習氛圍、不同的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以及教師自身的敬業精神和能力素養差異等各種各樣的原因,小學語文課堂提問存在諸多問題,需要大家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正視存在的問題,注重合作探究,找尋解決問題之道,采用多種提問技巧,提高教師對提問時機的把握能力和課堂駕馭能力。
(一)啟發學生思考
小學語文課堂上,語文教師恰到好處的課堂提問,能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甚至能將部分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學生,重新拉回到課堂學習中。學生其實都喜歡刨根問底,恰當的提問正好能幫助學生開啟新思維、打通新的思考方向,順便活躍了課堂氣氛,是小學語文教師喜歡課堂提問的原因。
(二)加強師生交流
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單純地講解或者學生自己默讀、齊讀等教學方式,都不利于師生的交流和溝通。課堂提問,可以讓教師把想問的問題提出來,待學生思考后,舉手回答這些問題。一問一答,看似很不起眼的教學過程,能幫助教師和學生很好地交流各自的想法、溝通感情。
(三)及時把握學情
及時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小學語文教師來說至關重要。學生的年齡、膽量等都普遍偏小,對某個知識點沒有掌握也不會主動向教師請教,需要教師去發現、去補救。最簡單快捷的方式就是提問。通過課堂提問,可以很快發現學生對某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以及學生對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等,這既方便了語文教師對某個知識點的鞏固強化,又方便了教師安排下一步教學的進度。
(一)課堂提問流于形式
目前,有些小學語文教師,為了追求課堂教學的進度與緊湊性,很少或不愿意進行課堂提問,甚至干脆不提問。有時,為了活躍氣氛,順便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膽量,會選擇性地提問幾個問題。但大多數的課堂提問都流于形式,忽略了問題的答案,甚至都不關注課堂提問的效果。有的課堂提問脫離實際、脫離文本,且過分冗雜,學生不知所云。課堂提問完全變成一種形式、變成走過場。
(二)課堂提問隨意性強
在小學的課堂提問中,還有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課堂提問隨意性太強。語文教師的提問完全是根據課堂教學場景而臨時發揮的,根本不是備課過程中提前預設的問題。隨意提問,對學生來說是有利有弊的。利在鍛煉了學生的臨場反應能力,弊在很容易打亂課堂教學秩序、擾亂教學思路,導致出現無人回答問題、學生根本反應不過來等尷尬場面。
(三)課堂提問不均等
通過對學生課堂回答問題情況進行調查發現,有好多學生從來沒有舉手回答過問題,有部分學生被教師提問過,有少數學生經常被教師提問。這一現象說明課堂提問對學生來說機會是不均等的,容易導致從來未被提問過的學生越來越害怕回答問題。語文教師在提問時要注意避免多次重復提問學習好的學生。
(四)課堂提問缺乏啟發性
小學階段,是學生鍛煉各種能力的起始階段;小學語文課堂,是學生鍛煉各種能力的主要陣地。語文教師富有啟發性的課堂提問,能讓學生快速地進入思考狀態,讓學生的注意力被問題吸引,是對學生諸多能力的有效訓練。但部分教師的課堂提問流于形式,沒有啟發性;教師課堂提問的語言不夠精練,未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問題,難以激起學生思考和回答問題的興趣。
(一)確保課堂提問的質量
盡管面對的是學生,是小學語文課堂,但是高質量的課堂提問,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語文教師要確保課堂提問的質量,就要在課前備課時,提前備好相關的問題,做好問題預設。通過課堂提問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促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吸收。在課堂教學時,讓每一個環節的課堂提問都相互關聯,最好是各個問題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用明確、高質的提問,將教學思路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深度思考。
如《走遍天下書為侶》一課,教師在講授過程中,是用環環相扣的問題,讓學生在問題引導下,不斷地生發出想象與聯想,不斷地熟悉、掌握課文內容,理解作者的感情。這一課程,教師先讓學生看課題中的“侶”字,教師提問“由右邊緊挨著的兩個口字,你們想到了什么”,有很多的學生立刻想到了“伴侶、情侶”,教師再次關聯性地提問“你會想到哪些四字詞語”“把這些詞語放到題目中去,你會怎么理解課題”,學生回答的四字詞語各種各樣,有“形影不離”“如影相隨”“朝夕相伴”等,再把另一個問題關聯起來讓學生去理解,學生立刻就理解了課文題目的含義: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讓書本如影隨形。接著教師用一些關聯性很強的問題,繼續點撥學生,如“作者其實是要告訴我們一個什么觀點呢?能找到書中的語句嗎”。學生很快就找到了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現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二)課堂提問應有計劃性
在進行課堂提問前,要明確計劃,用課堂提問激活師生思維、促進教學進度。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要靈活運用課堂提問,多講究一些提問的技巧,在課堂提問時,要有計劃性、目的性。語文教師的任何一個提問,都是在課堂教學計劃內進行的,都是為了引出下一個問題或者引導學生去思考某個問題,絕不是隨心所欲地提問,更不是漫無目的地提問。課堂提問的計劃性,表現在語文教師的備課、上課,以及學情反饋上,要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上體現出來。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的《小橋流水人家》一課時,教師對課堂提問是有明確計劃的,整個課堂教學過程,我很少出現隨意性的、無效的等不在計劃之列的提問。為了更好地導入新課,教師讓學生來說一說自己平時所積累的思鄉名句;為了引導學生關注這一課程的課題,我提問的問題是“輕輕地讀一讀課題,看看這一課的課題有什么特別之處”。學生很快發現,這一句詩,是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的一句。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熟悉課文、理解課文,教師提問:“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終年潺潺地環繞著村莊。在清澈見底的小溪里,能看到什么呢?”學生有的回答“能看見游來游去的小魚”,有的回答“能看見大大小小的,光滑的鵝卵石”,有的回答“還有綠綠的水草呢”。品析完前4段之后,我接著又提問:“那么,住在小橋流水旁邊的人家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呢?”學生立刻明白,要想知道問題的答案,必須到第5、第6自然段去找,于是,學生在第6段發現了三個能說明生活特色的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
(三)課堂提問應機會均等
每個教師都會盡量平等地對待每一名學生,從相處的態度到課后作業的批閱檢查,從課外的輔導到課內的課堂互動,每個環節都離不開師生的互動交流。每次交流互動,都存在能否對學生一視同仁的問題。最明顯的師生互動平臺就是課堂,課堂教學中的提問環節最能反映教師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提問應把握一個大的原則——機會均等。讓每名學生都有機會回答教師的問題,有機會與教師進行面對面、一對一的單獨交流。哪怕是很小,甚至在教師眼里不值一提的問題,但對學生來說,也是一次展示自我、鍛煉自我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被教師重視了,學生也會被教師想起,這對學生來說或許比回答出問題的答案意義更重大。
讓學生公平地享受課堂提問的機會,這對語文教師來說,不是一件難事,但要真正地做到,卻并不容易。在講課的過程中,教師難免會忘記提問誰的次數多、提問誰的次數少。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應對問題。時刻提醒自己。語文教師要時刻提醒自己:平等提問,把機會留給在座的每一位學生,讓學生都能有機會回答問題,都能有機會表達自己、展示自己。采用“開火車”的形式。在提問的過程中,不妨變化提問的方式,把以前的“誰會誰舉手”“誰想回答誰舉手”“叫名字回答問題”等提問方式變成“開火車”的形式,即從上課開始的第一次提問起,讓學生按“從前到后”或者“從左到右”的順序來回答問題,給每一個學生機會;第一輪所有學生都輪完后,開始第二輪的輪流,直到下課結束。用語言提示學生。比如,“這節課,誰還沒有回答過問題”“誰還沒舉過手”“誰還沒展示過自己”“還有沒有想說的同學”……通過提示性的語言,讓學生珍惜回答問題的機會,并抓住機會。
(四)以啟發為主進行提問
小學教師總是容易放松自己,容易降低對自己的要求,容易用“學生太小、講多了啥也不懂、提問不用啥技巧……”借口來糊弄自己,心安理得地安慰自己“教幾年級,就是幾年級的水平”。這些想法并不可取,小學語文課堂提問,要十分注重課堂提問的技巧,要進行課前扎實的備課,要備課文內容、備學生、備問題、備教法。語文教師的提問語言簡潔精練,且能啟人心智、引人深思,提升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聽到較為滿意的答案或妙語連珠式的回答,點燃語文課堂火爆的氣氛。以啟發為主進行提問,對語文教師的要求是比較高的,除了要教師精心備課之外,還需要對教師的提問語氣、提問語言的組織、教學中的創意性發揮等都有相應的訓練;以提問促進教學,用提問提高教學效率,讓語文課堂具有更大的延展性。
如在教學《竊讀記》時,教師提問:“這篇課文很好懂,一讀就懂。請告訴我,你讀懂了什么?”這個問題很寬泛,學生可以回答的點也很多,回答起來難度不大。教師繼續提問:“到底是什么樣的竊讀呢,能不能在竊讀前面加個詞表現出來”?這樣的提問,語言精練,直接將學生送到“答案的門口”,學生回答“緊張貪婪的竊讀”“混入人群的竊讀”“察言觀色的竊讀”“長久站立的竊讀”“沉浸快樂中的竊讀”等。“只讀書,不買書,這就是竊讀。為什么要竊讀,竊讀說明了什么?”我繼續啟發學生。有的學生回答“作者熱愛讀書”、有的學生說“作者有毅力”、有的說“求知欲很高”等,經過我的啟發式提問,學生基本都能理解這個問題。然后,教師又啟發引導學生,圈出“滋味”一詞,并且說一說竊讀都有哪些滋味。仍啟發學生,在“滋味”前加一個合適的詞語。學生回答的詞有“擔心、害怕、察言觀色、戀戀不舍、貪婪、急切”等。在無形中,課文的內容在學生的思考下拓寬了許多。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是小學生今后語文學習的基礎,基礎牢固,不斷地抬梁架柱。今后想要在語文學習之路上有所建樹,夯實小學語文基礎極其重要。小學語文課堂是打基礎的重頭戲,課堂提問是教師的慣用手段,更是較為高效的手段。小學語文教師要靈活運用課堂提問,抓住小學生浮躁好動的內心,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保證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曾振虹.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6(8).
[2]鐘軍民.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存在問題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 2017(25).
[3]周舒.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1(5).
[4]李彥榮.小學語文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析[J].課外語文,2022(7).
作者簡介:曹麗霞,女,1988年生,甘肅環縣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