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學生在小學階段的發展會影響學生一生的發展。在對小學生實施教育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承擔著十分重大的責任,教師要積極革新教學理念、合理創新教學方法。文章具體探討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問題驅動式教學方法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問題驅動式教學;小學語文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490(2022)07-110-03
【本文著錄格式】秦春龍.問題驅動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外語文,2022,21(07):110-112.
對小學階段學生來說,良好的學習習慣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未來的發展。高質量的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能使小學生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對學生的精神意志進行熏陶的教學目的,使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能真正得到有效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教師在對小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行培育的過程中,也需要及時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轉化。在教學中合理應用問題驅動教學法,使小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能真正得到有效提升。文章具體探討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問題驅動式教學方法的應用價值,并對研究結果進行詳細闡述。
對小學語文課堂來說,教學目標是一節課的靈魂,教學目標不僅是一節課教學的起點,同時也是一節課教學的終點,其貫穿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全過程,在為學生設立學習目標的過程中,如何保證精準性的核心素養大背景下,教師在教學活動的組織過程中要能跳出課時帶來的限制,進行單元學習目標的制定,使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能得到更好的培育。通過單元教學目標的制定,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初始階段就能主動進入學習狀態,在教師的指導之下進行問題的思考。針對在學習中遇到的一系列實際問題,促使學生能合理應用自己的智慧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但教師在為學生制定單元學習目標的過程中,要結合課程標準深入地對教材進行解讀,對學情進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保證確定的單元學習目標具有更高的合理性。在引導學生進行單元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合理應用問題驅動式教學法,使學生的探究性思維能得到有效激發,將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轉化為一次解謎活動,使學生的神經時刻保持興奮,有效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效率。
例如,教師在進行以“愛國情懷”為主題的單元課文教學中,可以合理應用問題驅動式教學法。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愛國情懷是一個深刻的話題,單純地通過語言文字很難使學生對文本表達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為了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能更好地發散思維,教師就需要在教學中合理融入單元語文要素,帶領學生“結合資料,感悟文本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并將這一語文要素融入每一節課的教學。在初始學習本單元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中國近代史的相關事件,借助相關事件為學生創設問題驅動情境,使學生能在情境的引導下,對列強的殘暴行徑能有初步感悟。引導學生聯系現實生活認識到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促使學生能深刻思考和平以及戰爭的相關話題。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那么在和平年代我們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呢?”如此學生在實際進行文章學習的過程中也能有更加全面的思考,進而有效提高學生閱讀的廣度以及深度,充分體現學生的愛國情懷。除此之外,當學生對文本的思想感情有了深刻的感悟之后,學生對愛國情懷在生活中的重要價值也有更加深入的感知,愿意閱讀一些能體現深刻愛國情懷的文章。之后,教師可以繼續向學生布置任務,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說一說對中國近代史相關歷史事件的看法,表達自己對未來生活的暢想,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由此可見問題驅動教學法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同時,對提高學生的思維寬度以及思維廣度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小組合作是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十分常用的一種方式,合理的小組合作教學活動能有效促進學生的成長。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大背景下,學生通過與小組內其他成員的交流溝通,能對身邊學生思維過程的閃光點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反思自身在思考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學生以教師在課堂中設置的問題為依托,在激烈的討論過程中發現更多學習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對整體教學活動的推進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促使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能選擇更加多元化的方式。但是,教師在借助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營造問題驅動教學氛圍的過程中,針對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各類問題也需要能合理地進行答疑解惑,對學生的困惑之處給予必要的指導,能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茅塞頓開之感,進而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更加愿意學習語文的相關知識。但是要避免隨意打斷學生的討論,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設置引導性的問題,促使學生能主動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如此,語文課堂上教師在進行語文知識解答的過程中,學生才能真正做到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師在教學《草船借箭》的過程中,可以合理應用問題驅動教學法。首先,教師需要為學生介紹故事發生的背景以及當時的社會形勢,使學生思考自己在面對一個嚴峻的戰爭形勢時,如何打破困局。其次,將班級學生劃分成若干個小組,組織教學活動,每一位學生都要針對當時的戰爭形勢進行討論,有學生說:“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要想真正獲得勝利,就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真正做到出其不意。”也有學生說:“在一場戰爭中,如果沒有充足的武器儲備,那么要想真正獲得勝利,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武器儲備不足的問題。”還有學生說:“要想真正取得戰爭的勝利,不能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敵我懸殊的軍事力量方面,還需要能善于借助外界的力量為我所用。如此勝利的概率才能真正得到有效提升。”最后,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動腦筋思考:“采用何種方法才能有效打敗敵人?”但是在后續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提出的方案都被一一否定,此時教師再向學生介紹草船借箭的方法,學生就會恍然大悟。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每名學生都有機會對自己的思維成果進行展示,學生的課堂學習參與度有較大幅度的提升。而學生在課堂上有了展示思維成果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教師單純傳授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更加活躍,學生在課堂上思考語文問題的熱情也更高。而面對課本中給出的一系列問題,學生也能主動思考。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深化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育來說有更加積極的意義。
現實生活中,學生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從文學作品的自身特點來看,文學作品的素材多數來源于現實生活,是對現實生活中各類問題的高度總結。對學生的成長來說,文學作品能起到一定的啟發作用。實際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為了有效培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能真正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教師要強化對學生的引導,經常在課堂中組織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受到啟發,真正發揮語文學科知識對學生成長的指導作用。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父愛之舟》這篇文章時,本單元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感悟親情的偉大,引導學生感恩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付出,懂得親情的可貴。但在實際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發現了一個問題:有很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親情缺乏足夠的重視。原因在于很多家長為了使學生能獲得更好的啟蒙教育,往往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學生的學習成績方面,導致部分學生認為學習就是自己成長過程中的主要任務,而忽視了對生活細節問題的關注,雖然學生在智能方面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但是這樣的教育方式卻非常不利于學生情商的發展,部分學生甚至出現了抵抗父母管教的情況。為了使上述問題能得到有效解決,教師則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問題驅動式教學法,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對自己的照顧體現在哪些方面,使學生能對父母照顧自己的辛苦有初步的感悟。在學生初步受到了啟發的基礎上,為學生布置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在周末選擇一天和父母互換角色,承擔洗衣做飯、收拾家務等方面的工作,進而更加深入地感悟父母的辛苦,在學生有了親身實踐的體悟后,繼續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與父母曾經出現過哪些矛盾,同時思考:如果自己能站在父母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這些矛盾是否能得到有效解決?由于學生在之前的活動中已經有了切實的經歷,因此更能換位思考問題,進而使生活中的親子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借助問題驅動法不僅能有效引發學生對現實生活中一系列問題的思考,同時也能教會學生換位思考,懂得從對方的角度出發來思考問題,進而有效尋找更利于雙方的解決問題的方案,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學生多數具有好奇心強以及活潑好動的特點。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存在難以集中注意力的問題,而對小學語文教師來說,要想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則需要認真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態以及興趣愛好情況,借助合理有效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充滿興趣。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達到構建高效課堂的教學目的。教師要能充分考慮實際的教學情況,為學生進行趣味性課堂教學驅動問題的創設,所設置的問題一方面要能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有高度的關聯性,又要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此設置的問題才能有效點燃學習熱情,切實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
例如,教師在教學《珍珠鳥》這篇文章的過程中,可以合理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正式開始教學前,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收集珍珠鳥的相關資料,并且將學生收集到的資料制作成課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使學生能對珍珠鳥有直觀的認識。在學生對珍珠鳥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向學生提問:“作者和珍珠鳥相處的過程中有哪些細節?通過這些細節你能得到哪些啟發?”通過提出上述問題,促使學生能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閱讀結束之后,很多學生都分享了自己與小動物相處的經歷,并且得出了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的結論,教學過程中,教師并沒有對學生進行說教,所有的結論均是由學生通過思考得出。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有效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有效豐富學生對外部世界的認知,使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能得到有效激發。對教學效果的整體優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除此之外,教師在為學生設置語文課堂驅動問題的過程中,在保證所設置問題趣味性的基礎上,也可以密切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設置問題,或是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任務化的驅動問題,使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不僅能對文本內容產生情感共鳴,同時也能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有效發展。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想使學生的語文素養能得到更好的培育,就要能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主動更新教學觀念,教師要能保證教學目標制定的合理性,使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能真正得到有效提升。同時教會學生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能主動融入自己的思考,主動參與教師組織的語文實踐活動,通過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融入問題驅動教學法,能使學生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中進行語言文字的運用,主動聯系學習到的語文知識與現實生活,使自身的語文創新能力和語文實踐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林惠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的路徑探究[J].考試周刊,2021(70).
[2]牟生愛.核心素養下微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21(70).
作者簡介:秦春龍,回族,1971年生,甘肅華亭人,大專,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