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博 黃敏
摘要:本文以上海市某集團公司為實例,從集團公司基本概況及環保管家服務內容2個層面,闡述環保管家在大型集團公司中環境管理工作的服務模式及成效。以環保管家作為集團公司解決環境管理問題的新途徑,對環保管家服務模式進行探索分析。
關鍵詞:環保管家 環境管理 集團公司 上海市
自2014年起,隨著《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環境保護部關于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實施意見》等系列國家政策的出臺,“環境管理第三方服務”“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環保管家”等系列概念也相繼提出[1]。為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堅持全民共治,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國家及各省市在不斷引導和鼓勵環境服務業的發展。環保管家可為政府環保管理部門、工業園區、企業等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定制化服務,目前正逐漸成為環境污染治理和環保合規的發展新方向。
本文以2020-2021年上海市某集團公司(以下簡稱“集團公司”)開展的環保管家服務項目為例,探析環保管家服務工作在大型集團公司中開展的服務模式與服務內容。
1 集團公司基本概況
該集團公司為區域化統一管理單位,下設6家二級公司。各二級公司經營業務存在較大差異,其所轄范圍內的企業特點為:(1)經營業務范圍廣,包括食品加工制造、汽車維修、酒店、物流等;(2)環境要素涉及多,包括生活垃圾、餐飲油煙、餐廚廢棄油脂、危險廢物、揚塵、建筑垃圾等;(3)運營企業體量大,集團公司所轄范圍內涉及自有單位、駐場單位、租賃單位等,所轄企業數量龐大,服務期內納入管理范圍內的點位(包括建設項目和運營企業)共計196家。
該集團公司環保人員配置情況:集團公司設立了規劃建設部,工作人員身兼環保工作職責,但人員配置相對較少,且對環保工作要求掌握不全面不具體。
基于以上特點,集團公司對環保工作事項的日常管理缺乏一定的專業性,很難全面掌握集團范圍內的環保工作現狀[2]。
2020年初,為協助集團公司進一步加強環境管理工作,落實環保主體責任,解決環保問題,環保管家服務項目組開展為期2年的環保管家服務。
2 環保管家服務內容
服務主要從三個維度出發,(1)完善制度,著手完善集團公司的制度基礎;(2)環保合規性診斷,根據前期走訪調研,對所轄范圍內各家企業按季度開展現場核查,排查環保問題并協助解決;(3)管理提升,在環境管理現狀穩定的前提下,通過實施分級分類監管、推動環保檔案規范化管理、組織專題培訓等系列工作,提升集團公司的整體環境管理水平。
2.1 完善制度
企業規范化和標準化運行的根基在于制度化管理,隨著國家及上海市環保政策要求的不斷更新,企業需要實時掌握政策動態,并將其與企業制度融會貫通,以此實現企業的規范化運行[3]。
因此,項目組針對集團公司涉及的環境要素,結合國家及上海市最新環保政策要求,對集團層面的環境管理體系文件定期進行滾動式修編,形成了《環境管理總則》《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制度》和《運營企業環境管理制度》,同時對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固體廢物管理等工作的開展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此外,項目組根據集團公司及所轄企業的特定需求和日常環境管理中的重點關注項,針對性地編制了《施工場地恢復規范要求》《施工期固廢環保相關要求》等專項環境管理制度。
2.2 環保合規性診斷
環保合規性診斷是集團公司環境管理工作開展的核心內容。在2年的服務期內,項目組在首季度對集團公司所轄企業進行環境因素識別,自二季度起按季開展環保核查,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協助整改,對集團公司所轄企業進行全面的環保合規性診斷。
2.2.1 環境因素識別
項目組通過對集團公司所轄企業進行走訪調研,結合各下屬單位的不同業務類別,對涉及的環境因素進行系統的梳理分析,針對餐飲油煙、餐廚廢水、餐廚廢棄油脂、鍋爐廢氣、噴漆廢氣、危險廢物、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編制環境因素識別評價及控制措施表。
2.2.2 環保核查
根據已識別的環境因素,結合國家和上海市的法規標準要求,項目組制定環保核查評分表,記錄核查過程中企業的環保現狀及環保問題,對發現的問題提出具體的整改要求建議并協助落實環保合規。
核查要點包括:(1)環保手續:環評手續審批及備案情況、竣工環保驗收履行情況、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標志申領及張貼情況、排污許可辦理等;(2)水污染防治:雨污分流、污水達標排放、廢水日常監測、廢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等;(3)大氣污染防治:廢氣處理達標排放、廢氣排口規范化設置、廢氣處理設施運行維護等;(4)噪聲污染防治:噪聲達標排放、噪聲治理設施運行維護等;(5)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固廢規范化收集、貯存、管理及處置的合規情況;(6)環境管理體系和制度:環境管理人員配置、環境管理制度編制、應急預案演練等。
2.2.3技術支持
在服務開展過程中,項目組通過采用地理可視化信息工具和環保管家服務平臺2種信息化技術手段,幫助集團公司直觀總體地把握所轄區域內各企業的環保現狀。
在走訪調研及環保核查工作中,項目組通過地理信息工具,采用圖標圖形、文字影像相結合的方式,對各企業的位置、排口、污染因子等逐一記錄,初步建立了集團公司管轄范圍內各企業的環保-地理數據庫。集團公司可直觀掌握所轄企業的總體分布及環保現狀。
與此同時,隨著環保核查的深入,項目組通過上海環境保護有限公司自有的環保管家服務平臺,完善企業環保檔案,錄入企業環保信息,建立問題整改追蹤鏈,采用“一企一檔”的形式推行信息化管理。集團公司可登錄企業賬戶,對所轄企業的環境管理現狀及現存問題進行總體把握,實現環保資料“云上查”、環保整改“線上盯”。
2.3 管理提升
除對集團公司所轄企業定期進行環保合規性診斷外,項目組還通過實施分級分類監管、推動環保檔案規范化管理、組織環保專題培訓等方式,輔助提升集團公司的整體環境管理水平。
2.3.1 實施分級分類監管
對企業和環境問題分別實施分級分類監管,結合實際形成動態調整機制,針對性開展環境管理工作。根據集團公司所轄企業的環境現狀、環境要素等形成“特殊、重點、一般”的三分類管理模式,形成《監管對象分類管理名單》;根據現場發現環境問題的嚴重程度形成“現場告知、分類匯總、定期匯報”三級反饋體系,形成《環境問題分級管理清單》。
2.3.2 推動環保檔案規范化管理
協助指導企業建立標準化環保檔案。通過應用標準化環保檔案管理目錄,對各單位現有的環境管理文件資料及臺賬記錄進行梳理、分類并歸檔。做到環保檔案分類清晰、齊全完整、更新及時,實現企業環境檔案的自主運行管理,提升環境管理的精細化程度。
2.3.3 組織環保專題培訓
為使企業管理人員進一步了解、熟悉現行的環保法律法規及相關環保要求,促進企業環保規范化管理,從宏觀層面出發,對企業運營期間應落實的各項環保措施、環保要求及環保技術規范開展專題培訓。
3 結論與展望
3.1總結
在2年的服務期內,集團公司區域化管理范圍內環保問題數量顯著減少,各企業環保手續陸續齊全,環保意識明顯增強。項目組通過制度完善、環保合規性診斷、管理提升三個方面有效協助集團公司規范環境管理工作,強化環境管理水平,提升環境管理效率。
首先,制定和完善環境管理制度,對生態環境任務進行分解和細化;完善集團環境管理體系,對環境管理流程進行優化,協助集團公司更好地履行環保主體責任。
其次,通過環保合規性診斷,協助指導集團公司和所轄企業落實環保政策要求,確保環保手續及環保措施的合規,規避環境違法違規行為,減輕集團公司的環保工作壓力。
最后,通過豐富的環境管理手段,從專業角度給予集團公司和所轄企業技術支持,協助指導問題整改,提升集團公司所轄企業的整體環保意識。
3.2 展望
由于集團公司涉及行業較廣,運營體量較大,項目組擬于后續結合集團公司所轄企業的行業特性,根據最新環保政策要求,制定通俗易懂、圖文并茂、便于攜帶的環保指導手冊,明確環保執行依據和環保管理要求。
此外,擬針對集團公司建立環保責任考評機制,包括《環境績效考核辦法》和《主要行業準入清單》。對內,在監管范圍內開展橫向評比,建立內部評星機制,開展環境績效考核;對外,構建環境約束體系,包括準入約束及行為約束,對供應商進行必要的環境約束。
相信通過以上措施的開展,環保管家在大型集團公司的服務模式能夠逐步清晰,形成一套體系化的流程,為今后環保管家服務模式的探索提供借鑒。(作者單位為上海環境保護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商亞東, 程仕雨. 上海市環境管理第3方服務案例分析 [J]. 上海環境科學, 2020(4):177-180.
[2]文靚,羅迪,黃忠. 企業引入環保管家機制的優勢分析——以自貢某公司為例 [J]. 資源節約與環保,2020,No.227(10):160-162.
[3]楊靜. 生態文明視域下環境管理制度創新研究 [J]. 河南科技, 2019, 000(005):156-158.[5]劉銳,姚新.環境應急信息化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