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孟橋
(南寧師范大學,廣西 南寧 530299)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進程得到了快速推進,城鎮化率從1978 年的17.90%提高至2017 年的58.52%,年均增長將近1.03 個百分點。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而新型城鎮化是鄉村振興的助推器。在此背景下,如何使廣西壯族自治區大新縣適應新的發展形勢,將城鎮化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相融合,共同推進,是大新縣新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隨著大新縣新型城鎮化發展的不斷深化,大新縣城鎮規模不斷擴大,城鎮人口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城鎮化率不斷提高。2016—2020 年,大新縣城鎮化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2020 年底,大新縣城鎮人口達10.20 萬人,比2016 年增加了1.91 萬人,城鎮化率由2016 年的27.15%提高至2020 年的36.04%(見 表1)。
表1 2016—2020 年大新縣城鎮化率
隨著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大新縣城鎮基礎設施也得到了不斷完善。一方面,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有序建設。巴馬瑤族自治縣至憑祥市高速公路實現開工建設,大新德天至寧明花山一級公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車,隆安至碩龍高速公路、崇靖高速互通至碩龍口岸高速公路、德天至碩龍公路等交通項目穩步推進。另一方面,城鄉面貌持續提升。大新縣完成大新污水排泄工程、公廁工程、美化工程、雨污水管網及路面硬化改造工程,加快東部和南部棚戶區建設。2020 年大新縣城區面積從7.94 km擴大至 10.59 km,城鎮化率提高至36.04%,新型城鎮化示范縣創建工作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驗收。
隨著大新縣新型城鎮化發展的不斷推進,當地產業結構也得到了合理的優化與升級,從原來單一的產業結構發展為多元化、立體化的產業結構。錳、糖等傳統產業加快優化與升級,錳產業鏈下游的錳酸鋰產業及新能源項目相繼落地投產,實現錳業產值增長13.0%;大力引進湘桂集團和廣糖集團,實施糖企兼并重組,2020 年實現糖業產值增長10.5%。大新縣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 家,工業集中區被評為廣西壯族自治區A 類工業園區。2020 年,大新縣規模以上企業已達28 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65.22 億元,較2019 年增長3.2%;大新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6.74 億元,同比增長6.2%。
2020 年大新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6—2020 年大新縣生產總值呈逐年上升趨勢,2020 年生產總值達101.63 億元,較2016 年 增 長 了25.92 億 元(見 圖1)。2020 年,大新縣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5.80%,第二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2.10%,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 42.10%(見圖2)。
圖1 2016—2020 年大新縣生產總值及增長速度
圖2 2020 年大新縣三產占比
如表2 所示,2016—2020 年大新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上升趨勢;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6 年的27 722 元增加至2020 年的35 966 元,5 年間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8 244 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 年的10 222 元增加至2020 年的15 081 元??傮w而言,2016—2020 年大新縣城鄉居民收入增速較快,居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表2 2016—2020 年大新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況 元
如表3 所示,2016—2020 年大新縣城鎮化率逐年升高,從2016 年的27.15%上升至2020 年的36.04%,提升了8.89 個百分點。但與其他縣域相比,大新縣城鎮化率較低,整個崇左市城鎮化率從高到低分別為憑祥市、江州區、扶綏縣、龍州縣、寧明縣、大新縣和天等縣。2020 年,城鎮化率為36.04%的大新縣仍處于崇左市第6。整體來看,大新縣城鎮化水平雖逐年提升,但是城鎮化進程依舊緩慢。
表3 2016—2020 年崇左市部分縣(市、區)城鎮化率 %
一方面,大新縣不斷調整與優化產業結構,但產業結構比例失衡依舊凸顯。第一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16 年的28.0%下降至2020 年的25.8%,第二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16 年的31.7%上升至2020 年的32.1%;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16 年的40.3%上升至2020年的42.1%(見表4)。另一方面,大新縣工業支柱產業單一,資源依賴明顯。當地除了制糖業和錳加工業,沒有其他支柱產業,加之鄉鎮企業規模不大,無法穩定推動縣域整體經濟穩定發展。
表4 2016—2020 年大新縣三產增加值占比 %
大新縣新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及產業結構單一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一方面,大新縣以錳加工業為產業支柱,采礦業發達,并以露天開采為主,粗放式的礦山開采給大新縣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另一方面,傳統農業在大新縣的農業結構中所占比例較大,而在傳統農業發展模式中大量使用農藥、化肥、地膜等生產資料,造成土壤嚴重污染。另外,畜牧業發展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畜禽排泄物中所含的鈣、磷及氨化合物對空氣、土壤、水源造成了嚴重污染。這些生態污染問題不利于農業可持續發展。
大新縣應結合經濟發展狀況和人口規模等方面優勢,明確城鎮發展重點,發揮政府積極引導作用,對城鎮進行科學長遠規劃,為有序推進大新縣新型城鎮化發展提供強有力保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健康、有序發展,大新縣必須正確找準城鎮定位,采取因地制宜和差異化發展戰略,突出邊境特色和地方特色。一方面,大新縣要加快建設中心城區,推進特色城鎮建設,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另一方面,走特色化發展路徑,合理保護和挖掘城鎮特有的傳統文化,打造文化繁榮興盛的活力之鎮。
近年來,大新縣經濟增長速度得到快速提升,但由于其產業基礎薄弱,建設資金不足,導致新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的資金需求難以得到滿足,經濟發展滯后制約了新型城鎮化發展。這也進一步表明,要想加快推動新型城鎮化發展,大新縣必須根據實際經濟情況,發揮縣域經濟特色,依托區位和當地資源優勢,優化產業升級,抓好支柱產業和項目建設,為城鎮化發展提供動力。一方面,重點推進錳業、糖業、電業三大產業發展,努力打造工業強縣,加大對核心企業的扶持力度。工業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只有加快縣域工業經濟發展,才能提升縣域經濟水平,開創經濟發展新局面。另一方面,應統籌推進碩龍邊民互市點、德天邊民互市點、巖應邊民互市點建設,加快建設沿邊經濟帶,構建邊民互市點產業聚集走廊,提升沿邊地區經濟發展活力,使沿邊居民經濟水平穩步提升,推動大新縣新型城鎮化發展。
大新縣要想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必須全面加強縣域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鄉互聯互通,以強化城鎮綜合承載力,為大力引進產業和人口集聚提供一個更優的環境。首先,大新縣應完善城鄉交通運輸設施建設,統籌城鄉交通一體化發展,推進城鄉公路交通互聯互通。目前,大新縣的支柱產業主要分布在各個鄉鎮,縣域內公路網不完善造成運輸成本增加,且制約了其主要支柱產業與北部灣城市群及東南國家產業之間的互聯互通。其次,大新縣加快推進城鎮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是新型城鎮化發展最重要的基礎保障,是衡量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大新縣應加快城鎮供水、照明、城市道路、環境保護及排水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以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有效帶動城鄉融合發展。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大新縣要以推進高質量新型城鎮化建設為目標,發揮自身的地域優勢,依托旅游資源,將旅游業和鄉村經濟發展相結合,推動城鄉旅游業發展。另外,大新縣可以借鑒高質量新型城鎮化發展地區的有效經驗,從不同縣域之間的外部溢出效應入手,結合自身優勢,提升新型城鎮化水平,有效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同時,要不斷發展第二、第三產業,提高吸收農村勞動力的能力,加快農業勞動力轉移,通過提升新型城鎮化發展質量來促進鄉村經濟健康發展。
近年來,大新縣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雖然逐年提升,取得了較大進步,但與周邊縣域相比,其城鎮化程度仍處于較低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也存在差距。產業結構不合理、城鎮配套設施不完善、城鄉收入差距大等是導致大新縣城鎮化發展水平不高的原因。因此,大新縣要科學規劃城鎮布局,合理發展重點城鎮;要抓好支柱產業,推動經濟發展;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帶動城鄉融合發展;要促進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協同發展,以此實現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