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大瑜
(廣東省郁南林場,廣東 郁南 527121)
黑木相思()原產地為澳大利亞南部。黑木相思為含羞草科相思屬常綠喬木,為相思類高大喬木之一,一般高達20 m,最高可達35 m,胸徑約為0.35 m,最大胸徑可達1.50 m。黑木相思葉狀柄直且較小,長披針形,長8 ~13 cm,寬0.7 ~ 2.0 cm,主脈3 ~5 出;小枝不下垂,與主干呈銳角。黑木相思是強陽性樹種,具有喜光性強、耐干旱、耐瘠薄、壽命長、適應性與抗逆性強等典型生物學特征。無性系黑木相思的主根根系較淺,但側根發達,適宜在森林灰壤或赤紅壤中種植。黑木相思的根系具有豐富的根瘤,固氮能力強,可凈化空氣,是生態友好型的中短期珍貴樹種之一。黑木相思樹枯枝落葉較多,樹葉腐化后,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有效提高林地肥力。
試驗地點設在廣東省云浮市郁南縣通門鎮廣東省郁南林場通門管護站小葵工區3 小班,地處東經111°06′~111°37′、北緯22°13′~22°59′,年平均氣溫21.6 ℃,極端最低溫度為1.0 ℃,極端最高溫度為37.0 ℃,年平均降雨量1 600 mm,雨季集中在5—9月,雨量充沛,年平均濕度82%。試驗地土壤為沙頁巖、層積巖和花崗巖發育而成的赤紅壤,pH 值4.2 ~5.5,肥力中等。林地主要雜草種類有大芒()、芒箕()、烏毛蕨()、 白 茅 草(var.)等。試驗地為2016 年采伐跡地,前茬為馬尾松,小班面積9.4 hm,試驗區(施基肥)面積 6.0 hm,對照區(不施基肥)面積3.4 hm。
2.1.1 劈雜。試驗區于2016 年將馬尾松采伐完成后,當年10 月6—13 日在采伐跡地上進行除雜作業,將采伐跡地上的所有雜灌木、雜草等進行全面劈除。之后將雜灌木、雜草等整齊地堆放在兩條種植行的中間位置。為了便于后期作業,堆積雜灌木、雜草的寬度控制在1.5 m 以下,并形成整齊通直的帶狀,在帶兩邊清理出寬度不少于3.0 m 的種植行,種植行與堆積帶平行。
2.1.2 打穴。采伐跡地清理完成后,10 月13 日至11 月30 日,按株行距2.0 m×3.5 m(667 m種植95 株)、穴規格60 cm×50 cm×35 cm 進行打穴。打穴時,將挖出的表土和心土分別堆放在穴的兩側。打穴完成后,暫時不回填表土,讓表土和心土在烈日下暴曬10 ~20 d,讓表土、心土及穴內的土壤充分自然風化。
2.1.3 回土施基肥。12 月20—28 日開始回土,回土方法是將打穴時挖出堆放在穴兩側并經烈日暴曬、充分自然風化的表土和心土打碎,將土中的草根清除后,再回填至穴內。回土至穴深的1/3 時,施入基肥,每穴施奇力牌20%有機肥[(N)∶(P)∶(K)=6 ∶10 ∶4]250 g,讓基肥與穴內表土充分拌勻,再把穴兩側和穴上方的表土打碎回入穴內至平穴面。之后以穴為中心,對穴周圍進行擴穴,將擴穴挖出的表土打碎后也回至穴內,使穴內碎土略高于原土表層,再在穴中心位置打1 個15 ~20 cm 深的小植樹穴,為后期順利植樹打下基礎。至此,回土施基肥工序完成。試驗區處理完成后,繼續讓穴內的有機肥漚制、充分腐熟(見圖1)。
圖1 試驗區施基肥圖
劈雜、打穴操作要點、操作時間與試驗區一致,但回土不施基肥。12 月20—28 日開始回土,回土方法是將打穴時挖出堆放在穴兩側并經烈日暴曬、充分自然風化的表土和心土打碎,將土中的草根清除,再回至穴內,直至平穴面。之后以穴為中心,對穴周圍進行擴穴,將擴穴挖出的表土打碎后也回填至穴內,使穴內碎土略高于原土表層,再在穴中心位置打1 個15 ~20 cm 深的小植樹穴,為后期順利植樹打下基礎。至此,回土工序完成。
黑木相思造林適合選擇苗高30 ~40 cm 的苗木,因為30 ~40 cm 高的苗木造林成活率高、干形好、栽植后生長速度快。試驗區和對照區都是選用苗高30 ~40 cm 的黑木相思營養袋苗木進行造林。
試驗區和對照區均于2017 年3 月春季雨后土壤充分濕潤時造林。栽植過程中,有2 個關鍵技術環節。一是泡水:將營養袋苗放入水中充分浸透,以保證苗木在造林后20 d 內有充足的水分滿足苗木根系萌發新根所需。二是除袋:栽植時將營養袋苗的營養袋剝除,苗木除袋時要保證營養袋內營養土的完整性,可用手適度壓實營養土,避免營養土大量脫落而影響苗木成活率。 植苗時要做到不坐根、不屈根、不露根。栽苗要正、直,從外到內打實土,并要培回松土。栽植深度一般以高出苗木根際1 ~ 2 cm 為宜,具體應視苗木的高矮而定。
3.3.1 補植。種植后20 d 內,及時檢查黑木相思的成活率,對死株、缺株及時進行補植,以確保造林成活率。
3.3.2 除草。黑木相思栽植后2 個月進行第1次化學除草。為了降低勞動強度,節約生產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林場全部采用化學除草方式。選擇晴天,667 m用41%草膦丙胺鹽除草劑0.6 kg 兌水50.0 kg均勻噴灑雜草。造林當年10 月進行第2 次全面劈草撫育。造林后第2 年4—5 月進行1 次化學除草:選擇晴天,667 m用41%草膦丙胺鹽除草劑0.6 kg 兌水50.0 kg 均勻噴灑雜草;10 月再進行1 次全面劈草撫育。造林后第3 年6—7 月進行1 次全面劈草撫育。此時黑木相思已郁閉成林,樹高6 ~7 m。
3.3.3 培土追肥。黑木相思栽植當年7—8 月(除草后)進行第1 次培土。培土以苗木為中心點,在半徑 50 cm 的范圍內進行培土。培土后,在苗木兩側約30 cm處,開深20 cm 的施肥溝,將有效成分為30%的復合肥[m(N)∶m(P)∶m(K)=15 ∶8 ∶7]按100 ~150 g/株均勻施入溝內,再覆土。第2 年結合撫育施有效成分為30%的復合肥[m(N)∶m(P)∶m(K)=15 ∶8 ∶7]250 ~300 g/株。第3 年結合撫育施有效成分為30%的復合肥[m(N)∶m(P)∶m(K)=15 ∶8 ∶7]500 g/株。每次施肥時,添加硼砂0.5 ~1.0 g/株,以確保林木健壯生長,預防炭疽病的發生。
試驗區與對照區立地條件相同,整地方法、株行距、穴規格、回表土等措施及造林方法、撫育方式等營林措施均相同,且均采用同一批(次)苗高30 ~40 cm 的黑木相思營養袋苗木進行造林。在此條件下,于造林次年6 月開始,對試驗區和對照區黑木相思的生長情況進行了連續3 a 的觀察調查,主要調查黑木相思的樹高、胸徑、冠幅等生長指標,結果見表1。
表1 黑木相思生長指標
從表1 可以看出,在黑木相思栽培中,打穴后施基肥,經漚制充分腐熟后再進行造林,黑木相思生長迅速、林相整齊、生長優勢明顯(見圖2);而打穴后不施基肥,直接回填表土后造林,黑木相思生長緩慢、林相不整齊、生長優勢不明顯(見圖3)。
圖2 試驗區黑木相思生長情況
圖3 對照區黑木相思生長情況
試驗結果表明,打穴后施基肥,經漚制充分腐熟后造林,黑木相思的各項生長指標(樹高、胸徑、冠幅)明顯優于不施放基肥栽培的黑木相思。
黑木相思是一種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非常可觀的速生豐產樹種。黑木相思能較好地適應我國南方大部分區域的氣候和土壤環境,大規模推廣種植的可行性強。黑木相思是廣東省郁南林場森林樹種結構調整優化的理想樹種,推廣種植黑木相思對實現國有林場森林樹種結構調整目標、豐富生物多樣性、提升森林生態功能和整體質效具有重要意義。但需要注意的是,造林后第2 年適當扶苗,對樹干生長通直有一定作用。第3 年開始修枝,沿主干修剪,剪除2 m 以下的側枝和個別影響主干的分杈枝,有利于培育通直干形,是培育高質量大徑材的關鍵技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