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
(朝陽縣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遼寧 朝陽 122600)
我國是森林松毛蟲種類最多的國家,分布的森林松毛蟲有27 種,松毛蟲的危害樹種包括柏類、松類、杉類等。全球變暖有利于松毛蟲繁殖、越冬,為松毛蟲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導致其發生量較大、危害面積較廣、危害較嚴重。由于松毛蟲具有較強的繁殖能力,其大面積暴發時會食盡樹葉,對樹林造成嚴重的危害,甚至導致林木死亡。同時,馬尾松毛蟲具毒毛,人體接觸后易引起皮膚癢、皮炎、關節腫痛,嚴重時會導致殘疾等,影響人體健康。加強防治松毛蟲,可以保證樹木健康生長,有利于調節氣候、涵養水源,有利于我國林區健康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政府開始重視保護森林資源,對于松毛蟲的分布及防治技術進行了研究。20 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開始用農藥防治松毛蟲害,但因用藥不合理,造成松毛蟲的抗藥性增強,并且由于農藥具有劇毒,在防治中造成了環境污染。根據防治工作者的研究和實踐發現,最佳的防治措施是綜合防治。林業部門可以根據林區的自然條件、松毛蟲的生活習性等,建立森林松毛蟲防治體系,加強對森林松毛蟲的綜合防治。在松毛蟲發生前可以采取預防措施,防止松毛蟲集中發生,以此降低松毛蟲的治理難度。同時,林業部門可以采取科學的方法治理松毛蟲,防止松毛蟲危害擴大造成巨大的損失。現階段,我國對于松毛蟲防治的研究相對較少,主要是針對松毛蟲分布特點、大面積暴發原因及防治中對環境的污染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對于專業化防治技術的研究較少。對此,筆者重點研究森林松毛蟲綜合防治措施,從根本上控制松毛蟲的 發生。
松毛蟲是森林中常見的害蟲,被稱為“看不見的森林火災”,尤其對松樹的危害比較嚴重。在適宜的氣溫條件下,松毛蟲可以快速繁殖,在大面積的人工林中分布較多,周期性暴發成災。松毛蟲暴發周期與林區的地形、氣候、天敵資源、森林類型和植被分布情況密切相關。馬尾松毛蟲的發生周期為三四年,油松毛蟲的發生周期為3 ~5 a。松毛蟲發生后會嚴重危害林木,導致林木大面積枯死,因此,防治松毛蟲非常重要。森林松毛蟲的種類、分布、危害樹種及危害特征具體如表1 所示。
表1 森林松毛蟲的種類、分布、危害樹種及危害特征
由于我國森林面積廣闊、地形復雜,經過繁殖和擴散,松毛蟲數量不斷增加。在松毛蟲暴發之前,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松毛蟲的發生特點和發生規律制訂預防方案,并根據預防方案嚴格落實預防措施,避免松毛蟲大范圍危害森林安全。
為了預防森林松毛蟲,林業部門應建立完善的松毛蟲監測預警機制。技術人員可以采用先進的設備進行監測,在監測過程中及時收集林區松毛蟲的發生情況,并根據監測情況制訂緊急預案。同時,在林區配備專業的蟲情調查員,對于災害常發的林區,可以通過巡山調查蟲情。通過監測和調查,可以及早發現松毛蟲害,并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治理。
此外,林業技術人員可以查閱網絡數據庫中的數據信息,分析歷年松毛蟲的發生特點、發生時間,總結歷年松毛蟲的發生規律,為松毛蟲的治理提供參考依據。
隨著我國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我國的人工林面積在不斷增加。在我國人工林營造過程中,松毛蟲是林木的頭號蟲害,因此,林業技術人員需要采用科學的營林措施預防森林松毛蟲。林業技術人員要加強營林規劃,包括對苗木的品種、數量、種植時間等進行科學的規劃,以保證苗木種植的合理性,保證林木結構合理化,使林區樹木種類更加多樣化,從而增強林區生態系統對松毛蟲害的抵御能力。例如,對于闊葉樹、山礬花等價值比較高的林木,可以加大種植量,同時搭配種植松柏、山杏、刺槐、沙棘、樟樹和楓香樹等樹種,并合理規劃種植間距。通過營造混交林,使森林內部的生態系統更加穩定,以有效抵抗松毛蟲危害。另外,種植之前,選擇長勢較好、對松毛蟲抵抗能力較強的苗木進行栽種。
林木栽種后,林業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林木的生長情況進行施肥和澆水,及時修剪干枯和遭受松毛蟲侵害的枝葉,及時清理林區的落葉,保證林區通風、透光條件良好,確保林木在良好的環境中生長。對于郁閉度較大的林區,林業技術人員可以適當撫育間伐,在護林過程中及時砍伐掉老、弱、病木。對于樹木稀疏的林區,可以通過封山育林等措施優化林木的分布結構,保護冠下植物,為松鴉、赤眼蜂等益鳥和益蟲創設良好的棲息環境,從而抑制松毛蟲的繁殖與生長。
此外,林業部門可以加大對防控松毛蟲害的宣傳力度。通過宣傳增強廣大群眾對于生態環境保護的認知,使其自覺保護林區環境,杜絕在林區亂扔垃圾、亂砍濫伐等,保證林區結構的完整性和穩定性,從而增強林木對松毛蟲的抵抗能力。
加強檢疫可以預防森林松毛蟲的發生。對于產地和調入、調出的苗木,都需要進行檢疫。檢疫人員要具有豐富的檢疫知識,并且要了解檢疫相關的法律法規,保證檢疫工作能依法進行。同時,在檢疫工作中要落實責任制,確保檢疫工作按照流程規范化開展。經過檢疫合格的苗木,可以頒發合格證,禁止不合格的苗木進入林區栽種,從源頭遏制松毛蟲的發生和傳播。另外,為做好檢疫工作,要加強執法管理,以確保檢疫工作落實到位,并提高檢疫工作質量,從而確保栽種的都是合格的苗木。
森林松毛蟲發生后,需要根據具體的發生情況采取生物、化學、物理等治理措施,以控制并消滅森林松毛蟲,并保證治理過程不會侵害益蟲,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采用生物防治手段治理松毛蟲,具有低毒、高效、無污染等優勢,在不污染環境的情況下可以有效殺滅松毛蟲,維持林區生態平衡。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為以蟲治蟲、以鳥治蟲和以菌治蟲三大類,其中以蟲治蟲最為常用。森林松毛蟲的天敵種類和數量較多,如赤眼等,林業技術人員可以在松毛蟲產卵盛期釋放赤眼蜂,以有效毒殺松毛蟲。當森林松毛蟲小范圍發生時,林業技術人員可以設置人工鳥巢招引益鳥,達到控制松毛蟲害的效果,促進林木速生豐 產。通常,人工鳥巢的數量、設置時間、巢箱類型等需要根據森林松毛蟲危害情況來確定。另外,林業技術人員可以使用白僵菌治理松毛蟲。需要注意的是,北方地區使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蟲時,在溫度24 ℃以上的連雨天或露水較大的條件下,施菌量應適當增加三四倍。另外,可以使用蘇云金桿菌防治松毛蟲,一般防治三四齡幼蟲,但多雨季節慎用,使用方法是噴粉、地面常規或低量噴霧、飛機低量噴霧,噴霧時可加入一定劑量的洗衣粉或其他增效劑,以有效殺蟲。此外,林業技術人員可以采用質型多角體病毒防治松毛蟲。
在森林松毛蟲治理過程中,化學藥物治理是最重要的治理手段之一,但林業技術人員要注意選擇無公害的化學藥劑,并保證化學藥物的使用劑量和施用方法合理。同時,林業技術人員要選擇合理的治理方式,如可以在春秋季害蟲上樹和下樹前在樹上涂抹殺蟲藥劑,毒殺爬樹的幼蟲;對于小面積的松毛蟲害,在地面噴灑殺蟲粉來殺死松毛蟲幼蟲。地面施藥是采用人工壓縮式噴霧器或背負式超低量噴霧器,對樹干基部30 cm 范圍內噴藥,可以選擇殺蟲凈、氧化樂果等藥劑。林業技術人員采用地面噴藥治理技術時,需要選擇最佳的治理時機,如在春季松毛蟲上樹前進行治理。此時松毛蟲的抵抗能力較差,藥物的滲透可以使松毛蟲中毒死亡,從而消滅大部分松毛蟲,并且殺蟲過程中不會污染林區環境。
選擇性殺蟲劑的大面積應用具有較高的殺蟲效率,并且殺蟲過程安全性強,可以保護松毛蟲的天敵,同時保證殺蟲過程中人畜和林區環境的安全。選擇性殺蟲劑噴在松葉上具有較強的黏著力,并且耐雨水沖刷,在松毛蟲大面積發生初期應用較多,可以控制松毛蟲災害蔓延。
物理治理手段是一種有效的治理手段,包含的治理方法較多。例如,對于不易噴霧的高大松樹,林業技術人員可以用毒筆涂閉合毒環,以毒殺松毛蟲。這種治理方法適合在幼蟲越冬上樹前和下樹前使用。同時,林業技術人員可以采用扒樹盤的方法治理松毛蟲,可以在每年12 月或1 月進行防治。此外,可以在冬季氣溫較低時,利用鐵耙翻出柴草和落葉層,使松毛蟲裸露出來被凍死,以控制松毛蟲數量,治理效果比較顯著。林業技術人員還可以實施人工捕蟲,主要針對的是變成毒蛾前趴在落葉松枝條上的松毛蟲。松毛蟲趴在落葉松枝條上,會對針葉造成危害。由于樹體不高,可以采用人工方法進行捕蟲,同時可以人工摘卵和采卵。
另外,林業技術人員可以在樹干的胸徑部位綁塑料環,用大頭針固定塑料環,使得越冬害蟲無法上樹。這種治理方法操作簡單,可以達到良好的治理效果。人工捕捉松毛蟲、綁塑料環等物理治理手段的操作需要林業技術人員佩戴口罩和橡膠手套,以防止治理過程中出現中毒現象。林業技術人員還可以采用燈光誘殺松毛蟲,燈光誘殺可以應用于電源比較方便的林區,可以在林區外部比較開闊的地段設置白熾燈、高壓誘蟲燈、直流黑光燈,通過多種誘蟲燈的配合集中消滅松毛蟲。
隨著我國林業發展速度的加快,松毛蟲危害會影響林業的發展,因此,林業部門需要采取有效的綜合防治技術控制松毛蟲害,從根本上消除松毛蟲害,保證林木健康生長,并保證防治過程中不會對林區的生態環境造成污染,推動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