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巖
(國有彰武縣勝利林場,遼寧 彰武 123200)
楊樹是我國重要的人工林造林樹種。其用途和功能廣泛,不僅可以為種植戶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而且可以改善環境,具有一定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當前,隨著楊樹種植面積的擴大,病蟲害問題嚴重影響了楊樹造林成效。因此,為降低病蟲害對楊樹生長造成的不利影響,應不斷深入研究楊樹常見病蟲害,并根據實際生長環境條件,綜合考慮各類病蟲害的危害,探尋科學合理的病蟲害防治措施,為楊樹的健康生長提供保障。
楊樹易發的病害主要包括爛皮病、灰斑病、潰瘍病和銹病等,都會對楊樹的健康生長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只有明確各類病害的危害特征和發病規律,并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才能消除病害,促進楊樹更好生長。
1.1.1 爛皮病。該病害又稱腐爛病,一旦楊樹感染該病,會對楊樹枝干產生較大危害,主要是導致樹皮腐爛,但也會出現枯枝等癥狀。發病初期,病部出現暗褐色水漬狀病斑(見圖1);一旦病株長勢衰弱或空氣濕度大,病部組織迅速壞死,使得楊樹皮層腐爛,流出褐色液體,病斑干縮下凹。有時病部樹皮龜裂,甚至變為絲狀,病斑邊緣呈明顯的黑褐色,無固定形狀,病斑在粗皮樹種上表現不明顯。后期病斑上長出許多針頭狀黑色小突起(見圖2),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條件適宜時,病斑擴展速度很快,縱向擴展比橫向擴展速度快。當病斑包圍樹干一周時,其上部即枯死。病部皮層變暗褐色糟爛,纖維素互相分離如麻狀,易與木質部剝離,有時腐爛達木質部。
圖1 楊樹爛皮病發病初期
圖2 楊樹爛皮病發病后期
1.1.2 灰斑病。這種病害常見于我國北方地區,多發于高溫高濕條件下,5 月為發病初期,7—8 月進入高發期?;野卟〔≡袟罨倚侨~點霉和楊棒盤孢。這種病害主要危害楊樹的葉片、嫩梢等部位,發病初期出現水漬狀斑點,隨著病情的加重發展成不規則形狀的褐色斑,病斑持續擴大,最后中心呈灰白色,邊緣呈灰黑色(見圖3)。發病后期,特別是濕度較高時,自葉尖和葉緣出現大塊死斑,病斑上出現黑綠色霉狀物,即分生孢子堆(見圖4),之后形成大面積黑斑。嫩梢受侵染后出現黑色梭形斑,其后變黑萎縮下垂。楊樹苗頂梢受侵染后,易出現多頭梢。
圖3 楊樹灰斑病發病初期
圖4 楊樹灰斑病發病后期
1.1.3 潰瘍病。潰瘍病是楊樹種植后常見的一種病害,3 月底至4 月初開始發病,4 月中旬至5 月為發病高峰期,7—8 月病勢減輕,9 月后又有發展,之后逐漸停止。該病對楊樹的危害相對較大,尤其對枝干的危害是毀滅性的。當前,楊樹潰瘍病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發生,且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不僅如此,潰瘍病的感染范圍相對較廣,除了感染苗木外,還會對幼齡樹、大樹等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但從發病角度來看,苗木和幼樹的發病率相對更高。在楊樹潰瘍病發生初期,病變部位會形成橢圓形的瘤,直徑在1 cm 左右。隨著病斑部位的不斷擴大,瘤的外形隨之發生變化,從橢圓形逐漸發展成為梭形和圓柱形大瘤,腫瘤部的韌皮部和木質部顏色向灰褐色轉變,并逐漸布滿整個樹干。此時樹皮變得非常粗糙,出現開裂現象。在夏季,病變部位會從裂縫處流出棕褐色黏液,且具有相對強烈的刺激性氣味。不僅如此,病瘤韌皮部位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病部質地松軟,用手壓水漬狀病斑充滿棕紅色液體,病部后期下陷逐漸轉變為灰色,之后發展成紅色。病斑擴散后期則會出現嚴重且明顯的腐爛現象,此時會影響楊樹健康生長,若不及時防治此病害,會導致楊樹枯死。
1.1.4 銹病。該病害又名黃粉病,多發于新建幼林地或一些苗圃地,主要危害葉片,同時危害楊樹的嫩梢、葉梗與芽。在楊樹展葉期,楊樹葉片及樹體上出現一些黃色的小粉堆,即該病菌的夏孢子堆。一般植株下部葉先感病,逐步向上蔓延。嚴重時可以聯合成大塊,且葉背柄部隆起。特別是種植密度較大、高溫高濕環境條件下,發病更為嚴重,受害葉片上有時形成大型枯斑,病葉提前脫落甚至枯死。嫩梢受害后,其上產生潰瘍斑,嚴重影響楊樹的健康生長。
針對楊樹種植和生長過程中出現的病害,相關人員應根據具體的病害類型采取多種防治措施,提高楊樹的綜合抗逆性,消除病害引發的危害,為楊樹健康生長提供保障。
1.2.1 爛皮病防治措施。一是要培育健壯苗木。栽植時要因地制宜,根據土壤條件選擇適應性強、抗寒、耐干旱和耐瘠薄的優質壯苗進行栽培,這是預防爛皮病發生的關鍵。二是采取科學造林技術。爛皮病的發生與樹皮含水量有直接關系。因此,造林時要嚴格按照技術要求操作,起苗后及時栽種,并澆足底水,有效縮短返苗期,增強苗木的抗性,降低爛皮病的發生率。三是加強營林撫育管理。栽植后加強松土鋤草,促進林木正常生長;干旱少雨地區要及時進行灌溉;防治蛀干害蟲,合理整枝并不留殘樁;初冬樹干要涂白,以防日灼傷害和人畜損傷;成林后要改善林分衛生狀態。楊樹爛皮病菌有喜酸和病斑變酸的特點,發現病斑可用10%碳酸鈉涂抹,改變病菌生長環境,抑制病菌繁殖。冬季和早春在常發生病害的部位涂抹40%福美砷100 倍液或噴灑50%退菌特1 000倍液。另外,針對爛皮病發生十分嚴重的楊樹,應考慮清除,避免病菌擴散對其他楊樹產生危害。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控制楊樹爛皮病擴大化,繼而有利于楊樹種植業可持續發展。
1.2.2 灰斑病防治措施。首先,在管理上,應科學確定楊樹的種植密度,給楊樹健康生長創設一個良好的外界環境,并及時清除生長不良的苗木,補充健壯的苗木。同時,對大樹下的萌芽要及時清除。其次,藥劑防治可選用50%速克靈1 000 倍液,有效消滅菌源,獲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1.2.3 潰瘍病防治措施。在楊樹潰瘍病發展到一定階段,可以噴涂70%甲基托布津100 倍液、50%多菌靈100 倍液、50%退菌特100 倍液等,都可以獲得良好的病害防治效果。
1.2.4 銹病防治措施。發現病芽后,根據病芽顏色及形狀的特殊性進行判斷,及時摘除病變部位,并放入垃圾袋中集中處理,以避免夏孢子揚散帶來更大的危害,也可噴灑50%多菌靈800 倍液防治病害。發病期間,可用50%退菌特1 000 倍液或 50%代森胺100 倍液進行防治。
常見的楊樹蟲害有楊大透翅蛾、天牛2 類,一旦發生,對楊樹的危害程度雖不盡相同,但都不利于楊樹健康生長。
2.1.1 楊大透翅蛾。此蟲害往往危害楊樹基部,也會對樹干中部產生一定危害。蟲害擴大后,直接危害根部、樹干,形成大量蛀孔,嚴重時出現楊樹基部翹裂現象,使得楊樹樹干逐步中空,最終導致楊樹枯死,在大風條件下也會從基部折斷。
2.1.2 天牛。此病害常見類型有2 類,分別是光肩星天牛和青楊天牛。前者主要危害成年楊樹,通過幼蟲來逐步蠶食樹干,最終導致楊樹的受害部位形成大量小孔,隨后從小孔部位流出大量樹液,并伴有大量木屑出現在樹底部位。尤其在每年的6—8 月,害蟲會啃食楊樹的枝葉,引發楊樹枯枝、枯葉,最終影響楊樹正常生長發育。后者則主要對2 ~ 3 年生幼苗造成危害,危害部位往往會出現紡錘形癭瘤,并會使樹梢出現干枯現象,遇大風天氣易折斷樹梢,也可能引發樹冠畸形發展,對楊樹成材產生較大影響。
根據蟲害的具體成因制訂合理的措施,才能確保楊樹蟲害得到有效防治。
2.2.1 楊大透翅蛾防治措施。在楊大透翅蛾防治措施中,可以采取人工手段捕捉楊大透翅蛾,并且捕捉時間以害蟲羽化階段為宜,原因是楊大透翅蛾在羽化階段往往是在樹干上爬行或者靜止停駐在樹干上,便于集中捕殺。同時,春季,相關人員應對楊樹進行合理修剪,將蟲疤鏟除后,殺死露出的幼蟲,并徹底清除蟲疤部位的翹皮及老皮,并對清除的樹枝、樹皮進行集中銷毀。通過這種方式,徹底消殺幼蟲,避免影響楊樹健康生長。
防治楊大透翅蛾時,除了要做好常規的管理工作外,還要注重化學防治方法的使用。在成蟲羽化階段,要采用80%敵敵畏乳油2 000 倍液或40%氧化樂果1 000 倍液進行噴灑防治。在幼蟲階段,發現害蟲在樹干上排出新鮮糞便,要及時使用藥劑涂抹樹干,旨在滅殺這些害蟲,為楊樹健康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另外,在幼蟲孵化期,相關技術人員可以按照7 d 噴灑1 次的頻率,連續2 ~ 3 次噴灑40%氧化樂果乳油 1 500 倍液或50%甲胺磷1 500 倍液,可以獲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2.2.2 天牛防治措施。防治天牛時,要區分天牛種類,進行針對性防治。針對成年楊樹進行光肩星天牛防治時,相關技術人員可以采取鉆孔方式,向楊樹內部注入80%敵敵畏乳油20 倍液或40%樂果乳油10 倍液,并封堵鉆孔。鉆孔位置往往選擇距樹木基部30 cm 的位置。防治青楊天牛時,可以選擇50%殺螟松乳油150 ~300 倍液或40%氧化樂果乳油 1 000 ~2 000 倍液進行噴施防治,能獲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另外,對樹干天牛少、枝干天牛密度大的蟲源樹,可在1.5 m 處截干,及時用水浸泡帶蟲枝,如果主干有蟲,可用環保藥棍插入新排屑孔中熏殺天牛幼蟲。用長50 cm、直徑25 cm 左右的心腐木(帶皮的最好)捆掛在離地3 ~4 m 高的樹干或主枝南面上,招引啄木鳥來啄洞、建巢、食蟲、護林,每20.00 ~ 26.67 hm林地內設置巢木1 組,每組4 ~ 5 根。
目前,楊樹作為廣泛使用的樹種之一,已經實現大面積種植,但隨之而來的是病蟲害問題嚴重,不利于楊樹健康生長。因此,在楊樹種植期間,應加強楊樹病蟲害的研究,落實針對性的防治措施,才能保障楊樹健康生長,從而更好地發展林業,促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最終有利于我國生態環境的改善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