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會利,張相冉,欒東坤
(1濮陽市油田總醫(yī)院 眼科,河南 濮陽 457001;2濮陽市人民醫(yī)院 眼科,河南 濮陽 457000;3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八八醫(yī)院 眼科,河南 鄭州 450007)
青光眼(glaucoma)是一種以視乳頭萎縮及凹陷、視野缺損及視力下降為共同特征的疾病,臨床好發(fā)于老年人群體,且有部分患者會合并白內障,隨著醫(yī)學水平的不斷進步,其治療方法多樣,但以手術治療為主[1]。傳統(tǒng)治療手段以超聲乳化技術較為常見,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但患者術后復發(fā)率較高,治療效果并不理想[2]。小梁切除術作為一種治療青光眼的傳統(tǒng)術式,效果較好,但術后較易發(fā)生早期淺前房低眼壓、角膜水腫等并發(fā)癥[3]。本研究探討超聲乳化結合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濮陽市油田總醫(yī)院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100例。納入標準:臨床資料完整,簽署知情同意書;可完成手術隨訪;符合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診斷標準[4];在本研究期間未參與其他臨床研究;認知功能正常。排除標準:患有精神疾病;存在自身免疫或凝血系統(tǒng)疾病;存在小眼球、頑固性淺前房現(xiàn)象、瞳孔強直、小角膜、角膜混濁等疾病;存在眼瞼或球結膜炎。依據(jù)治療方法的不同將患者均分為兩組。觀察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45~70歲,平均(42.6±1.4)歲;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44~71歲,平均(42.58±1.3)歲。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行超聲乳化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小梁切除術治療。治療前將患者眼壓穩(wěn)定,進行常規(guī)檢查,治療前20分鐘應用散瞳劑散瞳。應用利多卡因(2%)進行局部浸潤麻醉,切開角膜隧道,在前房注入透明質酸鈉,做一環(huán)形撕囊,長度約為4.5 mm,水分離。對乳化晶狀體核應用超聲乳化儀進行高負壓處理。將人工晶體植入囊內,應用卡巴膽堿縮瞳處理。將穹隆部作為結膜瓣基底,鞏膜止血,做二分之一厚度板層鞏膜瓣,進行虹膜周切術與小梁切除術。間斷縫合鞏膜瓣、結膜瓣,將前房內透明質酸鈉吸出,結膜下注射2.5 mg地塞米松包扎。術后注射左氧氟沙星氯化鈉,使用醋酸潑尼松龍滴眼液點眼,目的是進行擴瞳處理,降低前房反應。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與并發(fā)癥。無效:眼壓與視力均無改善;有效:眼壓降低25%,視力顯著提升;顯效:視力與眼壓均顯著改善。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并發(fā)癥包括前房滲出、角膜水腫、低眼壓,計算發(fā)生率。②比較兩組的裸眼視力、最佳矯正視力,越接近正常值,療效越理想。③比較兩組的中央前房深度和眼壓,越接近正常值,療效越理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或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臨床療效與并發(fā)癥比較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高于對照組的84.0%(P<0.05);兩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臨床療效與并發(fā)癥比較[n,n(%)]
2.2 兩組的裸眼視力、最佳矯正視力比較治療后,觀察組的裸眼視力、最佳矯正視力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裸眼視力、最佳矯正視力比較(±s)

表2 兩組的裸眼視力、最佳矯正視力比較(±s)
組別 n 裸眼視力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0 0.12±0.04 0.63±0.05 0.21±0.05 0.75±0.05對照組 50 0.13±0.03 0.44±0.02 0.20±0.04 0.58±0.04 t 1.414 24.948 1.104 18.773 P>0.05 <0.05 >0.05 <0.05最佳矯正視力
2.3 兩組的中央前房深度和眼壓比較治療后,觀察組的中央前房深度大于對照組,眼壓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的中央前房深度和眼壓比較(±s)

表3 兩組的中央前房深度和眼壓比較(±s)
組別 n 中央前房深度(m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0 1.56±0.32 3.21±0.68 35.3±0.8 11.3±2.7對照組 50 1.55±0.33 2.45±0.53 35.2±0.9 15.1±3.4 t 0.154 6.233 0.587 6.189 P>0.05 <0.05 >0.05 <0.05眼壓(mmHg)
青光眼好發(fā)于中老年人群體,隨著我國老齡化現(xiàn)象日益嚴重,青光眼發(fā)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且發(fā)病群體趨于年輕化[5]。青光眼會損傷患者的視神經(jīng),且通常會合并白內障,隨著疾病進展可能會演變?yōu)槭鳎?]。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發(fā)病機制復雜,因膨脹期晶狀體含水量增加,體積明顯增大,前后徑長度增大,會出現(xiàn)晶狀體虹膜隔前移,對瞳孔產(chǎn)生阻滯作用,眼壓升高,前房變淺。如果治療不及時,則會出現(xiàn)明顯失明癥狀,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與生活。
超聲乳化技術是應用超聲波對虹膜膠原進行分解,小梁網(wǎng)房水排出阻力降低,可有效控制眼壓。小梁切除術選用輕薄人工晶狀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降低,具有微創(chuàng)性特點。臨床對患者僅進行超聲乳化治療可提高術后視力,但效果并不理想[7]。小梁切除術是治療青光眼的一種傳統(tǒng)術式,兩者相結合,患者前房深度增加,可解除瞳孔阻滯現(xiàn)象,提高房水流暢度,增大房角開放范圍,效果較為顯著。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高于對照組的8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超聲乳化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治療較單純超聲乳化治療能夠更大程度提高效果。小梁切除術是一種經(jīng)典的治療青光眼手術,屬于外引流手術,與傳統(tǒng)的超聲乳化治療相比,效果更佳。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超聲乳化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治療并不會增加患者的手術風險,臨床應用安全性較高。小梁切除術較為成熟,操作難度低,便于臨床推廣。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與對照組比較,治療后觀察組的裸眼視力、最佳矯正視力更高,眼壓更低,中央前房深度更大,提示超聲乳化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可以更好地矯正視力,恢復眼壓,有利于視力恢復,預后較好,是一種安全且有效的治療方法,進而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超聲乳化結合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的效果理想,安全性高,可改善患者的眼壓與中央前房深度,有利于患者視力恢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