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晶,劉玉新,胡培利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心血管內科,河南 洛陽 471000)
老年高血壓患者由于缺乏正確疾病認知,往往自我管理意識較弱,常出現私自停藥、飲食不健康、缺乏運動等情況,導致血壓控制情況較差,不利于患者身體恢復[1]。因此,臨床需采取有效護理措施進行干預,以改善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從而提升治療效果。老年高血壓患者治療過程通常在家庭與社區進行,社區在患者治療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社區護理以社區為單位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護理服務,在高血壓患者疾病治療中取得了不錯的應用效果[2-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社區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遵醫行為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2020年1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59例老年高血壓患者納入對照組,另將2020年5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59例老年高血壓患者納入觀察組。對照組男38例,女21例;年齡62~75歲,平均 (68.41±4.22)歲;病程3~10年,平均 (6.63±1.02)年;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21例,高中以上38例。觀察組男36例,女23例;年齡61~76歲,平均(68.50±4.25)歲;病程2~10年,平均(6.68±1.05)年;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19例,高中以上40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4]中高血壓的診斷標準;②進行正規抗高血壓治療。排除標準:①無法正常交流患者;②合并惡性腫瘤患者;③存在肢體殘疾、無法正常活動患者。
1.3 護理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向患者發放宣傳手冊,普及高血壓相關知識,提高患者疾病認知度;指導患者正確使用降壓藥,禁止私自增減藥量、停藥或換藥;指導患者清淡飲食,多食用低鹽、低脂、高蛋白食物,禁煙戒酒;囑咐患者合理運動。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社區護理干預,內容如下:①為患者建立完善的社區個人檔案,包括患者個人信息、病情、用藥情況等,并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為其制定針對性護理計劃。②每周組織一次社區群體健康教育活動,邀請專科醫生通過視頻講解方式向患者宣傳高血壓病因、危害、疾病治療及預防方法等知識,并在講解過程中主動向患者提問,了解患者知識盲區,進行針對性講解;對于理解能力較差的患者,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單獨進行健康宣教,直至患者完全掌握相關知識。③護理人員與患者建立有效溝通,及時了解患者心理狀況,引導患者傾訴心中存在的問題及擔憂,并給予耐心解答與鼓勵;指導患者通過傾訴、冥想、看娛樂節目等方式緩解負面情緒,使其以輕松、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④每周進行一次家訪,測量患者血壓水平,了解患者服藥及飲食、運動情況,糾正其不良習慣,囑咐患者家屬每日協助患者測量血壓,并提醒、監督患者服藥。⑤每2周開展一次社區聯動會,邀請血壓控制良好的社區病友分享治療經驗,并設置游戲環節,通過打羽毛球、慢跑比賽等方式幫助患者達到運動目的,并通過高血壓知識問答比賽方式提高患者的疾病認知度,游戲獲勝者可獎勵其血壓儀、新鮮蔬菜、水果等以示鼓勵,提高患者積極性。
1.4 評價指標①自我管理能力:干預前及干預3個月后,采用醫院自制高血壓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評估患者病情監測、用藥管理、飲食管理、運動管理、情緒管理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強。該調查表克倫巴赫系數α為0.846,重測效度為0.797。②遵醫行為:干預3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規范服藥、合理飲食運動、每日監測血壓等遵醫行為。規范服藥:患者遵照醫囑按時服藥,無漏服、私自換藥、停藥情況;合理飲食運動:患者清淡飲食,未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每日運動時間在30 min以上;血壓監測:每日測量2次血壓。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自我管理能力干預3個月后,兩組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3個月后 t P觀察組 59 76.22±3.75 90.18±4.22 18.994 0.000對照組 59 76.28±3.77 82.79±4.16 8.907 0.000 t 0.087 9.579 P 0.931 0.000
2.2 遵醫行為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的規范服藥、合理飲食運動、每日監測血壓比例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遵醫行為比較[n(%)]
長期精神緊張、大量飲酒、鈉鹽攝入過多、運動較少等均會導致高血壓的產生,患者會出現疲勞、心悸、頭暈等癥狀,對其身心健康影響極大。服用降壓藥、糾正不良生活習慣是臨床治療高血壓的常用方法,但高血壓治療周期較長,患者常需居家服藥治療,缺乏醫護人員的專業指導及監督,加上老年患者年齡較大,身體素質及耐受性降低,治療依從性及自我管理能力往往較差,不利于其病情控制[5]。因此,對居家治療的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有效護理干預十分必要。
隨著醫學模式的不斷改變,對高血壓患者的治療及護理不再僅僅局限于院內,護理工作也擴大到了家庭和社區。社區護理是一種通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予以患者藥物指導和心理疏導的護理干預模式[6-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3個月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規范服藥、合理飲食運動、每日監測血壓比例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社區護理干預在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遵醫行為方面效果顯著。分析原因在于,在社區護理干預中,社區為患者建立完善個人檔案可增加護理人員對患者的了解程度,便于護理方案的制定;組織社區群體健康教育活動,邀請專科醫生通過視頻方式向患者講解高血壓相關知識,在講解過程中及時與患者互動以了解患者知識盲區并進行針對性講解,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及重視程度,從而使患者嚴格遵照醫囑用藥;社區人員與患者充分溝通,了解患者心理狀況并及時進行疏導,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狀況,增加了患者的治療信心;護理人員每周進行一次家訪利于了解患者的服藥情況及飲食、運動情況,糾正其不良生活習慣,囑咐患者家屬從旁監督,提高了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及自我管理能力;每周開展一次社區聯動會,病友間相互分享治療經驗增加了患者的治療信心;通過運動比賽、知識競答等游戲環節增加了患者的運動量,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為優勝患者提供血壓儀、蔬菜、水果等獎品,提高了患者的積極性,利于改善患者的血壓水平。
綜上所述,社區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遵醫行為,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