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雪輝,李梅,謝燕,甘彬,馮惠霞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放療科,廣東 廣州 510060)
化療誘導的惡心嘔吐 (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是腫瘤患者化療時最常見的胃腸道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80%[1]。使用高致吐化療藥物時,患者CINV的發生率將上升至90%以上[2-3]。CINV不僅增加患者的痛苦,降低繼續化療的意愿,還易造成代謝紊亂、營養失調、體力下降,使患者對化療產生擔心和恐懼,甚至有部分患者因不能忍受嚴重惡心嘔吐而不得不中止化療[4]。因此,如何實現對惡心與嘔吐癥狀的管理已成為放療科醫護人員需面對的重要課題。本研究旨在探討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對化療患者規范三聯止吐藥物使用情況及CINV發生情況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選取于我院放療科接受化療的1 385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病理檢查確診為惡性腫瘤,臨床分期Ⅱ~Ⅳ者;②接受高致吐化療方案GP(吉西他濱1 g/m2+順鉑80 mg/m2)或TP(多西他賽70~75 mg/m2+順鉑70~75 mg/m2)誘導化療+調強放射治療(IMRT)聯合順鉑(80~100 mg/m2)治療者;③病情穩定,預計生存期≥6個月;④文化程度為初中及以上;⑤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腦腫瘤或腫瘤腦轉移者;②合并嚴重胃腸道疾病者;③部分或完全胃腸外營養支持者;④嚴重心理精神障礙者。將2020年4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644例患者納入對照組,將2020年8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741例患者納入觀察組。對照組中男性313例,女性331例;年齡27~81歲,平均年齡 (52±4.75)歲。觀察組中男性366例,女性375例;年齡29~85歲,平均年齡(54±3.98)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包括:①入院時對患者進行系統評估;②結合治療療程及方案為患者進行健康知識宣教;③觀察藥物不良反應,尤其是惡心嘔吐發生情況;④將≥Ⅱ級惡心嘔吐事件及時報告醫生,遵醫囑進行處理并加強健康教育;⑤觀察用藥效果及患者反應。觀察組患者采用醫護一體化護理,給予CINV規范化病房治療模式并建立醫護工作小組,具體措施如下:①入院時采用《CINV護理單》對患者進行首次風險評估;②為高致吐性化療者發放《CINV患者關愛手冊》,在床頭貼警示標識——高致吐性化療(HEC);③結合CINV風險,醫護共同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④責任護士參與醫生查房并匯報患者CINV風險及應急處理情況;⑤護士發現問題及時與醫生溝通,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診療護理方案;⑥化療當日起,責任護士每日評估患者惡心嘔吐情況并錄入《CINV記錄單》,連續7日;⑦患者出院3天后進行CINV隨訪并登記;⑧醫生參考《CINV記錄單》,查詢CINV隨訪記錄,評估患者生活質量,擬定下一次化療方案。
1.3 觀察指標
1.3.1 規范三聯止吐藥物使用率規范三聯止吐藥物是指NK-1受體拮抗劑、5-HT3受體拮抗劑及地塞米松聯合使用,是目前最有效的控制惡心嘔吐癥狀的治療方案[5-6]。NK-1受體拮抗劑:阿瑞匹坦,治療急性和遲發性惡心嘔吐均有效;5-HT3受體拮抗劑:格拉司瓊、昂丹司瓊、帕洛諾司瓊等,主要治療急性惡心嘔吐。通過查閱患者醫囑統計其規范三聯止吐藥物使用率。
1.3.2 CINV發生情況參照NC1-CTCAE 4.0版本[7],惡心程度分級如下:0級:無惡心;Ⅰ級:食欲不振,但無飲食習慣改變;Ⅱ級:進食量減少,但無明顯體重下降、脫水或營養不良,輸液<24 h;Ⅲ級:攝取熱量或體液量不足,需靜脈補液、管飼或全靜脈營養≥24 h;Ⅳ級:出現危及生命的后果;Ⅴ級:死亡。嘔吐程度分級如下:0級:24 h內無嘔吐;I級:24 h嘔吐1次;Ⅱ級:24 h嘔吐2~5次,需要靜脈補液但<24 h;Ⅲ級:24 h內嘔吐6次,需靜脈補液或全胃腸外營養≥24 h;Ⅳ級:出現危及生命的后果;Ⅴ級:死亡。觀察兩組患者化療當天、化療后第1至7 d的≥Ⅱ級惡心和嘔吐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規范三聯止吐藥物使用率觀察組的規范三聯止吐藥物使用率為82.05%(608/741),對照組的規范三聯止吐藥物使用率為67.24%(433/644),觀察組患者的規范三聯止吐藥物使用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χ2=40.510,P<0.05)。
2.2 ≥Ⅱ級CINV發生率觀察組患者的≥Ⅱ級惡心、≥Ⅱ級嘔吐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Ⅱ級CINV發生率比較[n(%)]
我病區以頭頸部腫瘤放射治療為主,80%以上患者需接受高致吐性化療,因此具有較高的CINV發生率。正確應用止吐療法可有效緩解癌癥患者的惡心、嘔吐情況,而在治療的同時加強對此類患者的護理干預同樣重要。常規護理模式以醫生開立醫囑為主,護士遵醫囑執行,護理形式較為單一,目前已無法滿足化療患者的護理需求。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是醫療與護理領域提出的一個新概念,通過對傳統的護理觀念進行優化,由醫護技一起參與共同完成護理工作,護理內容更加細致,更具針對性[8-10]。本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醫護一體化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規范三聯止吐藥物使用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Ⅱ級惡心、≥Ⅱ級嘔吐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在提高化療患者規范三聯止吐藥物使用率,降低患者CINV發生率方面具有顯著效果。分析原因如下:采用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建立醫護工作小組,主診醫師與護士分工配合,護士參與醫生查房,參與患者診療措施的討論、制定過程,可為患者制定更加個體化的診療護理方案。在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下,醫師與護士協同合作,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規范使用三聯止吐藥物的相關知識,使患者充分認識到接受三聯止吐藥物治療的重要性;在病區張貼CINV相關宣傳單,解釋CINV發生的原因、預防以及危害等,明顯提高了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從而有效降低了≥Ⅱ級CINV發生率。
綜上所述,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可顯著提高化療患者規范三聯止吐藥物使用率,降低CINV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