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慧,劉洪波
1.洛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河南 洛陽 471000;2.洛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普外科,河南 洛陽 471000
創傷性血氣胸是指患者外傷引起的氣胸,可能是由于外傷造成了胸腔的破裂,胸膜腔和外界相通形成的開放性氣胸,也有可能是鈍擊傷或者震蕩傷造成的局部外力,刺激肺劈裂,但未與外界相通形成的閉合性氣胸[1]。患者常伴有胸腔組織、器官及血管等損傷,可影響肺組織換氣功能、呼吸及循環系統,病情較重,伴多處損傷,且病情發展較快,故積極治療對患者具有重要意義。開胸手術是臨床治療創傷性血氣胸的常用措施,療效確切,但手術也可加重患者損傷,引起機體應激反應,影響療效及預后。胸腔鏡手術(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是一種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風險低等優秀的技術特點[2]。因此,本研究主要對創傷性血氣胸患者行VATS治療,并觀察其治療效果及臨床應用價值,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洛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65例的創傷性血氣胸患者。納入標準:(1)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為創傷性血氣胸。(2)血流動力學穩定;(3)患者出血量≥1 000 mL。(4)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并簽訂同意書。排除標準:(1)存在手術禁忌證。(2)既往存在創傷性血氣胸病史或接受過手術治療。(3)存在心肺等嚴重功能不全或精神類疾病。(4)存在氣管、支氣管及食管等嚴重損傷。采取隨機數表法分為研究組與常規組,研究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齡23~66歲,平均年齡(42.74±1.68)歲;受傷到手術時間1~4 d,平均時間(1.83±0.64)d;氣胸類型:開放性氣胸14例,閉合性氣胸19例;受傷原因:交通事故15例,墜落傷12例,擊打傷6例;受傷部位:左側20例,右側13例;并發損傷:膈肌損傷8例,肺挫傷10例,肋骨骨折15例;多發傷創傷嚴重度評分(AIS-ISS)13~19分,平均分值(15.08±1.59)分。常規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齡23~67歲,平均年齡(42.88±1.72)歲;受傷到手術時間1~4 d,平均時間(1.79±0.63)d;氣胸類型:開放性氣胸12例,閉合性氣胸20例;受傷原因:交通事故14例,墜落傷11例,擊打傷7例;受傷部位:左側19例,右側13例;并發損傷:膈肌損傷7例,肺挫傷9例,肋骨骨折16例;多發傷創傷嚴重度評分(AIS-ISS) 13~19分,平均分值(15.11±1.62)分。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會審核并通過。
研究組采取VATS治療。實施雙腔氣管插管,患者取健側臥位,在腋中線第6、7肋間作切口(1.5 cm左右)為觀察孔,在腋前線第3肋間(1.0 cm左右)及第9肋間(1.5 cm左右)作操作孔,對胸腔內具體情況進行探查。根據受損情況進行針對性治療,胸廓內出血者,根據出血部位及出血量,進行相應處理(如縫扎、電凝止血等);膈肌損傷者止血后,對擴大裂口進行處理(褥式縫合)并檢查腹腔臟器損傷;肋骨骨折者切開骨折部胸壁,利用肋骨環抱器,將其置于骨折上端自行收緊骨折斷端。術后常規留置引流管。常規組采取傳統開胸手術治療。實施單腔氣管插管,患者取健側臥位,根據患者受傷部位選擇外側或前外側作切口,于第4、5肋間入胸進行探查。
(1)治療效果:治愈:血氣胸癥狀消徹底消失,手術順利進行,術后生命體征恢復正常。有效:血氣胸癥狀消顯著減輕,手術過程基本順利,術后生命體征較術前有所改善。無效:血氣胸癥狀未明顯減輕,手術過程不順利,術后生命體征存在顯著異常。有效率=(治愈+有效)/總例數×100%。(2)肺功能:治療1個月后,采用肺功能測試儀檢查患者肺總容量(TLC)、用力肺活量(FVC)、呼氣高峰流量(PEFR)、最大用力呼氣中段流速(MMEF)、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等肺功能指標。患者遵醫師的指令,最大程度吸氣并呼出,呼氣時要求用最大力量和盡最快速度,每項指標至少重復3次,選擇最佳變異率的數據(<5%)。(3)疼痛因子:分別于術前及術后7 d抽取患者肘靜脈血3 mL,送至檢驗科分層,取血清,保存備用。根據熒光分光光度法檢測血清p物質(SP)及五羥色胺(5-HT)疼痛因子水平。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肺功能指標及疼痛因子等計量資料以(±s)的形式表示,組間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均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治療效果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治療有效率90.90%高于常規組71.8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情況 例(%)
研究組各肺功能指標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情況(±s)

表2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情況(±s)
組別研究組(n=33)常規組(n=32)t值P值TLC 5.47±0.83 5.01±0.61 2.539 0.013 FVC 3.67±0.48 3.34±0.41 2.976 0.004 PEFR 4.83±0.71 4.42±0.64 2.443 0.017 MMEF 2.67±0.82 2.33±0.31 2.197 0.031 FEV1 3.44±0.28 3.25±0.26 2.832 0.006
術前,兩組患者疼痛因子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7 d,兩組患者疼痛因子均降低,并且研究組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疼痛因子情況(±s)

表3 兩組患者疼痛因子情況(±s)
a表示與組內術前比較,P<0.05。
SP 5-HT組別研究組(n=33)常規組(n=32)t值P值術前217.81±22.41 218.62±23.08 0.143 0.886術后143.71±14.82a 156.24±16.74a 3.197 0.002術前891.42±89.47 900.41±90.61 0.402 0.688術后557.25±56.82)a 590.24±60.88)a 2.259 0.027
創傷性血氣胸主要是由創傷引起的肺部胸膜出血、漏氣、導致的血氣胸改變,臨床中較為常見。正常胸腔為密閉狀態,有肋骨、胸壁肌肉緊密包裹著肺等臟器,伴隨機體呼吸,肺一張一縮,若因創傷導致肺或支氣管破裂,部分氣體可漏入腔隙,可引起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癥狀,嚴重者可危急生命,故積極治療對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義[3]。臨床常以開胸手術為主要治療方式之一,但開胸術可對患者造成二次損傷,且術后視野不清晰,風險較高。VATS治療是近年來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微創手術方式,通過2至3個操作孔,利用電視影像結合胸腔鏡施行的微小創傷手術,較傳統開胸手術而言,VATS具有切口小,外表美觀,安全性較高且住院時間短,恢復快等優點[4]。
傳統開胸術術后創傷切口較大,出血較多、潛在并發癥較多,手術切口瘢痕明顯且還會破壞人體胸廓的穩定性,影響心肺功能,降低免疫功能,對機體影響較大[5]。VATS利用微小的醫用攝像頭,根據需求放大手術視野,比肉眼直視下更清晰靈活,能充分顯現病變的細微結構、手術切除范圍,安全性較好,對機體影響較小。既往研究結果示,在治療創傷性血氣胸腫,VATS比開胸手術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及臨床應用價值[6]。本研究結果表示,創傷性血氣胸患者由于肺部組織受到嚴重感染,可引起肺組織萎縮,影響正常肺功能,導致肺的交換功能和通氣功能發生障礙。呼吸肌活動受影響,使有效呼吸面積減少,通氣量下降,呼吸抑制,產生缺氧。機體受損后促進疼痛因子生成,體內疼痛因子到達一定水平,超過個人疼痛閾值后,引起劇烈疼痛,手術為有創性治療,也可促進疼痛因子的生成[7]。SP可參與痛覺傳遞至中樞,在外周,5-HT可結合受體引發疼痛。觀察組肺功能指標優于對照組,說明VATS治療創傷性血氣胸具有較大優勢,可顯著改善肺通氣功能。術后7 d,兩組患者疼痛因子均降低,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VATS術中切口小,疼痛因子生成少,術后疼痛程度明顯降低。
綜上所述,創傷性血氣胸采取VATS治療有助于改善患者肺通氣功能、緩解術后疼痛,臨床治療效果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