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利輝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牙周炎為臨床常見慢性、進展性牙周疾病,多由牙石、菌斑、食物嵌塞、創傷性咬合等因素導致,隨病情進展可伴咬合創傷、牙扇形間隙、深覆合等牙錯合畸形,同時也是牙齒缺失主要原因,影響牙齒美觀[1]。因此,針對牙周炎伴錯合畸形患者,正畸治療為最有效方式。無托槽隱形矯治器及直絲弓矯治器為正畸治療常用方式,采取不同矯治器治療矯治效果不同[2]。為探究牙周炎伴錯合畸形患者最有效治療措施,本研究選取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98例牙周炎伴錯合畸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無托槽隱形矯治器的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收治的98例牙周炎伴錯合畸形患者(2018年6月—2020年3月)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9例,其中觀察組女21例,男28例,年齡23~54歲,平均年齡(38.14±5.11)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3.03±0.89)年。對照組女23例,男26例,年齡24~56歲,平均年齡(39.21±5.34)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2.94±0.84)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納入標準:均經臨床探診、視診、咬診確診為牙周炎。均伴有牙齒松動、牙槽骨吸收、牙齦萎縮、前牙移位等情況。正畸治療難度、結果及需求指數(ICON)<50分。均知情本研究,簽署同意書。(2)排除標準:免疫系統疾病、凝血功能障礙。合并肝、腎、心功能障礙。精神異常、認知障礙。對本研究涉及藥物過敏。妊娠、哺乳期女性。
所有患者在實施正畸前予以牙周基礎治療,包括口腔衛生宣教、根面平整、齦上及齦下刮治、去除不良修復體,均由同一名牙周醫生及正畸醫生進行治療,治療時間均為6個月。
1.3.1 對照組 采用直絲弓矯治器治療,由正畸醫生依據常規治療程序將上下頜粘結托槽進行粘接,叮囑患者定期復診,每4周1次,及時更換弓絲。
1.3.2 觀察組 采用無托槽隱形矯治器治療,制作患者牙齒硅橡膠印模,再拍攝患者口腔側位定位片及全景片,制定無托槽隱形矯治器,矯正器完成后,指導患者佩戴,囑咐患者每天佩戴矯治器超過20 h,同時確保口腔衛生。
(1)比較兩組患者治療6個月后治療效果。采用ABO標準測量尺測量頰舌向傾斜度、牙齒排列、鄰牙邊緣嵴高度、咬合關系、咬合接觸、鄰牙接觸關系、牙根平行度、覆蓋情況。(2)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6個月后牙周指標[牙周附著水平(AL)、齦溝出血指數(SBI)、牙周袋深度(PD)、菌斑指數(PLI)],采用牙周探針在每顆牙齒頰、舌面近中、中央、遠中6個位點測量PD、AL、SBI、PLI,其中SBI范圍為0~5,指數越高出血越嚴重,PLI范圍為0~5,指數越高菌斑越嚴重。(3)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包括牙根吸收、牙周粘連、牙齦萎縮、牙釉脫礦等。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正畸治療效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情況(±s) 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情況(±s) 分
項目t值P值頰舌向傾斜度牙齒排列鄰牙邊緣嵴高度咬合關系咬合接觸鄰牙接觸關系牙根平行度覆蓋總分觀察組(n=49)3.96±0.79 4.62±1.11 3.32±0.75 4.32±0.84 3.23±0.46 3.09±0.88 3.25±0.63 4.33±0.50 30.12±3.59對照組(n=49)3.91±0.83 4.76±1.18 3.27±0.85 4.26±0.91 3.29±0.42 2.93±0.82 3.17±0.59 4.25±0.56 29.84±3.39 0.305 0.605 0.309 0.339 0.337 0.931 0.649 0.746 0.397 0.761 0.547 0.758 0.735 0.737 0.354 0.518 0.458 0.692
治療前兩組患者SBI、AL、PD、PLI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SBI、AL、PD、PLI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牙周指標情況(±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牙周指標情況(±s)
a表示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治療前觀察組(n=49)對照組(n=49)SBI(分)AL(mm)PD(mm)PLI(分)t值P值1.58±0.17 1.61±0.20 0.800 0.426 3.29±0.31 3.34±0.29 0.825 0.412 2.33±0.27 2.28±0.25 0.879 0.382 2.11±0.31 2.18±0.28 1.173 0.244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n=49)對照組(n=49)t值P值1.56±0.14a 2.74±0.28a 26.386<0.001 3.24±0.33a 4.09±0.40a 11.474<0.001 2.61±0.17a 2.89±0.19a 7.688<0.001 2.91±0.16a 3.85±0.21a 24.924<0.001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情況 例(%)
牙周炎在臨床發病率高達80%~90%,疾病后期會出現牙齒移位、松動,進而發生錯牙合畸形癥狀,不僅影響患者牙齒美觀及功能,還可造成牙面菌斑聚集,加重牙周炎病情[3]。適當正畸治療可消除牙合創傷,復位移位牙齒,最大限度保留患牙。
直絲弓技術為臨床常用正畸矯治技術,可精確定位牙齒,均勻分布矯治力,矯治效果明顯[4]。近年來隨3D打印技術及計算機輔助技術發展,無托槽隱形矯治器逐漸被臨床廣泛應用,其相較于直絲弓技術具有簡便、美觀、佩戴舒適等優勢,以牙齒鄰面去釉、粘結附件等方式使牙列排齊,其矯治效果可與直絲弓技術相當[5]。本研究通過采用直絲弓技術及無托槽隱形矯治器治療牙周炎伴錯合畸形患者發現,兩種正畸治療效果無明顯差異,可見無托槽隱形矯治器矯治效果與直絲弓技術效果相當。本研究通過分析兩組患者牙周指標發現,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SBI、AL、PD、PLI低于對照組,可見無托槽隱形矯治器治療牙周炎伴錯合畸形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牙周指標。分析原因在于,無托槽隱形矯治技術可根據患者口腔情況制定矯治器,且其易于拆卸,便于患者進行清洗,可有效降低齦溝出血情況發生,減少口腔內菌斑,此外無托槽隱形矯治技術對口腔黏膜刺激較小,可降低口腔潰瘍發生率,進而有效改善牙周指標[6]。本研究還發現,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可見無托槽隱形矯治器治療牙周炎伴錯合畸形患者可有效減少并發癥發生。究其原因在于,無托槽隱形矯治器可覆蓋機體牙冠大部分位置,防止發生齦上菌斑遷徙造成牙周組織損壞,通過改善牙周組織情況,防止牙齦萎縮。同時,無托槽隱形矯治器根據患者口腔情況作適合模型,可大大降低牙周粘連等情況,進而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綜上所述,無托槽隱形矯治器治療牙周炎伴錯合畸形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牙周指標,并發癥少,值得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