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英哲
營口市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遼寧 營口 115000
結核病屬于全球十大致死因之一,其中耐藥性結核病治療方案中藥物數量偏多,且整體治療療程時間長,治愈率偏低,藥物應用后不良反應發生率高,全球終止結核病困難程度加重。隨著耐藥結核病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且尚未發現有效治療藥物,其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為社會公眾衛生安全造成不利影響。研究指出[1],利奈唑胺作為一類新型藥物可抑制蛋白起始復合物,能發揮顯著抗結核分枝桿菌作用,藥物經組織后滲透性良好、藥物濃度高,被廣泛用于耐藥性結核病患者治療中。本研究分析其用于耐藥性結核病療效及對T細胞亞群水平影響,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1—12月營口市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收入的80例耐藥性結核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每組各40例。納入標準:(1)納入對象符合耐藥性結核病診斷標準,至少對一線抗結核藥物中異煙肼、利福平耐藥。(2)痰培養顯示結核分枝桿菌陽性,X線顯示肺部存在結核病灶。(3)知曉本次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疾病,如肝臟、心血管等。(2)無法按照要求堅持服藥。(3)伴有糖尿病及惡性腫瘤。對照組中男27例,女13例,年齡22~71歲,平均年齡(45.6±4.5)歲。觀察組中男28例,女12例,年齡23~73歲,平均年齡(46.5±4.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接受常規化療方案:3HRZE/6HRE,予以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生產異煙肼(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1020494,規格50 mg,100片)口服0.3 g,1 d1次。山西云鵬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利福平(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4022401,規格 每粒裝0.15 g,100粒)口服0.45 g,1 d1次。廣東華南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乙胺丁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4020758,規格0.25 g×100片)0.75 g口服,一天一次,成都錦華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吡嗪酰胺(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51020876,規格0.25 g)1.5 g口服,1 d1次。觀察組在常規化療基礎上口服Pfizer Pharmaceuticals LLC生產利奈唑胺(批準文號:H20090516,規格0.6 g×10片),初期治療時每日用藥劑量為1 200 mg,1 d兩次,經4~6周后減少至600 mg,1 d1次,療程為9個月。
(1)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將其分為三類。治愈[1]:治療后病灶完全吸收,痰涂片轉陰>3個月,空洞完全閉合。顯效:病灶吸收≥1/2,痰涂片檢查>2個月,空洞直徑縮小≥1/2。有效:病灶吸收<1/2,轉陰>1個月,空洞直徑<1/2。無效:治療后顯著改變甚至加重。(治愈+顯效+有效)/例數×100%=總有效率。(2)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細胞亞群水平。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情況
治療前,兩組患者T細胞亞群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CD3+、CD4+水平高于對照組,CD8+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細胞亞群水平情況 %
結核病是指基于結核桿菌感染所引起一類慢性傳染性疾病,該病常見受累器官為肺部,以肺部組織破潰、液化、壞死為表現,從而產生空洞[3]。早期結核病治療尚無特效藥物,整體病死率偏高。隨著近些年來我國醫學及制藥技術不斷發展,多種抗結核藥物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之中,包括阿米卡星、氨基水楊酸、左氧氟沙星等,并顯著控制結核病發展[4]。但伴隨著結核分枝桿菌對抗結核藥物耐藥性顯著增強,多種抗結核藥物干預下,對耐藥性結核分枝桿菌無明顯抑制作用[5]。由于目前新型抗結核藥物相關研究尚無明顯進展,因此,對臨床用藥方案改變成為控制疾病進展、改善預后重要措施。
利奈唑胺歸為唑烷酮類抗生素,藥物機制及其結構獨特,能抑制細菌蛋白合成,組織穿透性較強,對抗革蘭陽性菌抗菌活性強,早期階段被廣泛用于革蘭氏陽性球菌所致疾病,如皮膚組織感染及社會獲取性肺炎等[6]。與一般抗菌藥物相比較,利奈唑胺應用不會對肽基轉移酶活性造成影響,與結核分枝桿菌核糖體50 S亞基的23 S核糖體RNA位點結合,并抑制70 S核糖體復合物形成,細菌蛋白質合成阻礙并發揮抗菌作用[7]。同時,藥物經口服后,自身生物利用度高達100%,半衰期長達7 h,與其他藥物共同聯合應用下,并不會產生耐藥情況,藥物對耐藥菌株、敏感菌株具備同樣抗菌活動,整體耐藥概率偏低[8]。研究指出,基于耐多藥結核病患者常規標準方案干預上,聯合利奈唑胺可發揮一定協同作用,整體治療效果顯著提升[9]。本研究結果顯示,對耐藥性結核病患者采取利奈唑胺治療后,其治療有效率顯著提升,且觀察組T細胞亞群水平顯著優于對照組。這表明,選擇利奈唑胺治療后,耐藥性結核病患者痰涂片轉移率顯著提升,活動性肺結核得到顯著控制,能延緩病灶進一步蔓延,整體治療有效率顯著提升[10]。當結核桿菌侵入機體后,需經過單核巨噬細胞吞噬并加工處理,遞呈給T淋巴細胞,激活細胞免疫。T淋巴細胞在其中發揮著不可或缺作用,長期持續激活免疫反應造成機體T淋巴細胞嚴重耗竭,降低機體免疫反應。為此,T淋巴細胞水平一定程度反應機體免疫調節水平,患者治療后,整體水平顯著改善,表明藥物可改善部分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提升患者免疫調節功能,改善預后。目前對利奈唑胺藥物應用劑量控制上,初期階段革蘭氏陽性細菌感染治療為每天2次、每次600 mg,由于耐藥結核病整體治療周期時間較長,每日接受2次治療劑量會增加不良反應率及停藥發生率,為此,將劑量降低至每日600 mg,每天1次,其血藥濃度仍然偏高,與2次服用差異性并不顯著。因此,對結核病治療上,臨床醫師對利奈唑胺藥物使用劑量控制上,維持在每天1次,每次為600 mg最佳,并維持治療劑量上,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
綜上所述,耐藥性結核病患者采取利奈唑胺治療整體療效顯著,患者機體免疫調節功能改善顯著,整體臨床有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