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峰,張元元
(1河南省柘城縣中醫院 外科,河南 商丘 476200;2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外科,河南 洛陽 471003)
甲狀腺疾病屬于臨床常見病,其良性病變中屬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腺瘤較為常見,通常可用手術方式治療,且療效較為理想。既往臨床常以開放甲狀腺手術治療甲狀腺良性疾病,但存在切口大、術后瘢痕明顯等缺點[1-2]。近年來在微創技術與器械逐漸發展的趨勢下,Miccoli術式逐漸應用于臨床上,并不斷改良[3]。本研究探討改良Miccoli術式治療甲狀腺良性疾病的效果及對患者術后胃腸道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甲狀腺良性疾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46例。術前所有患者均經超聲檢查初步確診,均為單側甲狀腺腫或腫塊數量≤3個,腫塊直徑10~30 mm,患者知情后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有心肺功能異常、既往有相關手術禁忌癥或頸部手術史、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研究組男13例,女33例;年齡27~65歲,平均(36.20±9.17)歲;病理類型:結節性甲狀腺腫31例,甲狀腺腺瘤15例;發病類型:單發22例,多發24例。參照組男15例,女31例;年齡28~61歲,平均(36.13±8.02)歲;病理類型:結節性甲狀腺腫30例,甲狀腺腺瘤16例;發病類型:單發24例,多發22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本研究獲得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參照組行開放甲狀腺手術:首先進行頸叢麻醉,協助患者保持去枕平臥位,并在其肩部下墊一個枕頭,保持其頸部前方組織處于松弛狀態,然后在胸骨柄上方約2 cm處作一3~6 cm手術切口,將頸闊肌切斷后再游離皮瓣,充分暴露甲狀腺結節,對甲狀腺峽部進行鈍性分離并離斷,充分暴露氣管,通過銳、鈍性結合法游離甲狀腺上下極,充分暴露腺體,然后視患者病情行單純甲狀腺腫塊切除術或甲狀腺葉次全切術,手術結束后對創面進行清洗與縫合,最后確認無誤后常規留置引流管并縫合手術切口。研究組行改良Miccoli術式:患者行全麻,協助其保持平臥位,待麻醉起效后在胸骨切跡上方約1.5 cm處作一1.8~2.0 cm手術切口,然后將皮膚、皮下組織逐層分開,再切開頸白線,牽拉開頸前肌群,將4 mm腔鏡置入其中,在腔鏡引導下采用超聲刀、吸引剝離器將腔隙充分擴大,充分暴露出腺葉上下極及其外側緣,然后視病灶所處位置和大小,將其上下血管和中靜脈進行分離及有效處理,根據患者病情行單純甲狀腺腫塊切除術或甲狀腺葉次全切術,后續操作與參照組完全一致。兩組患者術后均接受常規抗感染治療。
1.3 觀察指標①手術和術后情況:記錄兩組患者的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②胃腸道功能:參考胃腸道功能分級判定兩組的胃腸道功能,分為3個等級。Ⅰ級:腹部存在輕微脹氣且腸鳴音稍弱;Ⅱ級:腹部脹氣較為嚴重且腸鳴音基本或完全消失;Ⅲ級:腹部有麻痹性腸根阻癥狀或存在應激性潰瘍出血癥狀。③并發癥:記錄兩組患者的聲音嘶啞、皮下氣腫、呼吸困難等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行χ2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手術和術后情況與參照組相比,研究組的切口長度、住院時間較短,術中出血量較少(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手術和術后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的手術和術后情況比較(±s)
?
2.2 胃腸道功能與參照組比,研究組術后胃腸道功能Ⅰ級占比較高,而Ⅲ級占比較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術后胃腸道功能比較[n(%)]
2.3 并發癥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35%,低于參照組的19.57%(P<0.05)。見表3。

表3 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甲狀腺疾病多發于中青年女性人群,且良性疾病占比較高。目前,手術是臨床治療甲狀腺良性疾病的常用方法,但由于頸部位置較為特殊,患者對手術切口的要求較高。研究[4]表明,開放甲狀腺手術存在視野盲區較大的缺點,所以常需延長切口長度,通常會在患者頸部遺留3~6 cm的手術切口,嚴重影響美觀,明顯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負擔。
近年來,隨著微創技術的快速發展與進步,改良Miccoli術式逐漸應用于臨床中,是一種在腔鏡輔助下施行的微創術式。起初Miccoli術式于1997年在臨床上施行,2002年經諸多學者研究對其進行了改良,形成改良Miccoli術式[5]。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參照組相比,研究組的切口長度、住院時間較短,術中出血量較少,并發癥發生率較低 (P<0.05),提示改良Miccoli術式治療甲狀腺良性疾病患者可有效縮短切口長度,減少術中出血量,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有助于促進患者術后康復,與陳明等[6]的研究結果一致。雖然改良Miccoli術式手術方法與常規手術無明顯差異,但由于術中借助腔鏡引導,顯著擴大了手術視野,更有利于腺體上極喉返神經和血管的處理,可有效防止盲區操作,手術安全性明顯提升,進而有助于縮短術后住院時間[7]。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與參照組相比,研究組術后胃腸道功能Ⅰ級占比較高,而Ⅲ級占比較低 (P<0.05),提示改良Miccoli術式治療甲狀腺良性疾病患者有助于改善其術后胃腸道功能。相關研究[8]表明,改良Miccoli術式對患者腹腔臟器功能的影響較小,對其術后胃腸道功能的恢復有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改良Miccoli術式治療甲狀腺良性疾病有微創、安全及術后康復快等優點,可有效促進患者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