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徐
(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 102600)
現代有軌電車作為一種新型軌道交通制式,比較適合中小城市及大城市郊區地鐵交通的補充[1]。2015年,發改基礎〔2015〕49號文提出有序發展地鐵,鼓勵發展輕軌、有軌電車等高架或地面敷設的軌道交通制式;2018年,國辦發〔2018〕52號文明確提出“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除有軌電車外均應納入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并履行報批程序”,為有軌電車建設增添了催化劑。目前,許多城市都在建設或規劃建設現代有軌電車項目。國內已完項目造價指標約0.8~2.3億元/正線公里[2-3],預計該指標每年將以6.2%的增長率繼續增長[4],不同項目造價指標差異較大。本文從天水市有軌電車示范線一期工程入手,同時參考國內其他有軌電車工程,通過分析各項目的初步設計概算數據,對現代有軌電車的投資構成及造價進行分析,為項目規劃及可研階段編制投資估算提供參考[5]。
天水一期工程線路全長12.926 km,設橋梁2座(橋梁總長為1.355 km),框廊0.7 km,路基段有9.8 km沿河堤敷設,其余1.071 km為普通路基段;設站12座,其中有一座設在框廊上。全線設一段一場,設控制中心一座,控制中心位于車輛段內。技術經濟指標為1.99萬元/正線公里。
現代有軌電車工程投資主要由工程費、工程建設其他費、預備費和專項費用四部分組成。
包括車站、區間、軌道、通信、信號、供電、火災自動報警及環境與設備監控、售檢票、車輛基地等工程費用[6-7],約占工程總投資的55%~75%。
3.1.1 車站
車站設置方式主要有地面站和高架站。
(1)地面車站
地面站過街方式分為人行橫道、天橋、地下通道。人行橫道過街地面車站投資約120萬元/座,主要包括地基處理、站臺雨棚、外立面裝飾、附屬工程。其中地基處理及雨棚基礎約60萬元,其他約60萬元。天橋過街地面車站需增加天橋費用,地面站天橋如果設置3個鋼梯、3個垂直電梯,一座天橋投資約650~700萬元(不含電梯設備)。地下通道過街地面車站需要增加地下通道費用,地下通道的投資取決于通道規模、工法等因素,其指標約為1.5萬元/m2[8]。
(2)高架車站
高架站投資取決于過街方式,過街方式為天橋過街和樓梯下到地面層過街。高架車站的站臺雨棚、外立面裝飾及附屬工程投資約60萬元。側式跨線天橋,如果設置2個鋼梯、2個垂直電梯投資約550~600萬元(不含電梯設備);側式非跨線天橋,一般設置1鋼梯、1垂直電梯,投資約300~350萬元。
綜上所述,影響車站投資的主要因素是車站的設置方式及過街方式,造價編制時需特別注意。
3.1.2 區間
現代有軌電車一般以地面區間、高架區間為主,如遇特殊地段可以采用地下區間[9]。
(1)地面區間
指標一般取決于地質條件和線位方案,天水有軌電車路基寬度為8 m,采用CFG樁進行軟基加固,其初步設計概算費用及指標如下:普通路基段指標為3~4萬元/雙延米;沿河堤敷設,受河道影響,指標跨度比較大,一般在4~6萬元/雙延米,敷設在管廊上,約為5 000元/雙延米。
(2)高架區間
指標一般取決于梁的結構,簡支梁約6 000元/頂平米,連續梁約10 000元/頂平米,鋼箱梁約14 000元/頂平米。大跨橋下部結構費用分攤大,指標也相對較高。
(3)地下區間
按施工方法可分為盾構法、明挖法、礦山法。盾構法指標一般在10~11萬元/雙延米,明挖法指標取決于埋深和圍護結構形式等因素,指標約為10~20萬元/雙延米,暗挖法指標約12~18萬元/雙延米。
綜上所述,如果橋隧占比較大,則區間指標會相應提高。
3.1.3 軌道
現以天水二期西延線為模型進行指標分析。西延線線路總長11.69 km,設停車場1座,停車場占地77畝。軌道指標為1 617萬元/正線公里,其費用主要由正線和停車場鋪軌、鋪道岔、鋪道床及線路有關工程組成。
(1)鋪軌
本線設計為59R2鋼軌,正線高架、地面線普通段鋪軌指標約為270萬元/鋪軌公里。高架需增加鋼軌吸振器的段落,指標增加約為230萬元/鋪軌公里;本項目涉及的平交道口比較多,其嵌入式整體道床鋪軌指標約為750萬元/鋪軌公里。停車場整體道床鋪軌指標約162萬元/鋪軌公里。
(2)鋪道岔
正線長枕式59R2軌6號單開道岔,指標約60萬元/組。59R2軌6號4 m間距單渡線160萬元/組,59R2軌6號7.85 m間距交叉渡線300萬元/組;交叉道岔142萬元/組。
停車場長枕式50軌3號單開道岔,指標約24萬元/組,50軌3號4.5 m間距單渡線84萬元/組,50軌3號4.5 m間距交叉渡線135萬元/組。
(3)鋪道床
高架段普通道床指標為102萬元/鋪軌公里,約1 750元/m3;高架段平交道口嵌入式整體道床指標為140萬元/鋪軌公里,約2 250元/m3。地面段普通道床指標為185萬元/鋪軌公里,約950元/m3;地面段平交道口嵌入式整體道床指標為240萬元/鋪軌公里,約1 250元/m3。
停車場道床,指標為235萬元/鋪軌公里。
(4)線路有關工程
有關工程指標為65萬元/正線公里,線路備料指標為68萬元/正線公里,鋪軌基地指標為150萬元/處。
綜上所述,引起正線軌道差異的主要因素為減振段及平交道口的占比情況,減振段及平交道口占比越大,總指標會越高。
3.1.4 通信
有軌電車一般只需設置專用通信系統,專用通信系統方案比較穩定,一般正線指標200~250萬元/正線公里,如加設車輛基地,其指標一般在260~360萬元/正線公里。
3.1.5 信號
信號系統主要分為控制中心、正線、車輛基地及車載設備。車輛基地投資一般比較大,停車場信號投資約1 000~1 500萬元/座,車輛段約2 000萬元/座。因此設置幾處車輛基地,對信號系統的正線公里指標影響較大,而正線指標相對穩定,一般在120~150萬元/正線公里(不含路口優先信號系統)。
3.1.6 供電
供電方式多為超級電容,每座車站、車輛段、停車場均設置1個牽引降壓混合變電所為超級電容充電,車站和車輛基地采用架空充電網為車輛供電,車輛基地可與多股道充電網共用1套充電裝置。天水一期與黃埔五號線線路長度差別不大,差別主要在于天水一期多設8個站,多了8個牽引降壓混合變電所,同時黃埔五號線有3.724 km地下區間,動照投資比天水一期稍多。具體費用及指標見表1。

表1 供電系統費用與指標
3.1.7 火災自動報警、環境與設備監控系統
軌道交通工程一般在地下車站、地下區間、車輛基地、控制中心、變電所設置FAS、BAS,現代有軌電車一般不設置地下車站,因此,本次研究對象主要是車輛基地、控制中心和地下區間及隧道。以天水一期和黃埔五號線為例,分析FAS、BAS系統的費用組成及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兩線在車輛基地、控制中心均設置FAS、BAS,但黃埔五號線還有3.724 km地下區間和隧道均設置了FAS、BAS,因此黃埔五號線的指標相對較高。具體費用及指標見表2、表3。

表2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費用與指標

表3 環境與設備監控系統費用與指標
3.1.8 自動售檢票
主要由控制中心、車站自動售票機、車載檢票機及便攜式驗票機組成。其中,車站自動售票機設備利用通信數據承載網接入控制中心票務系統;車載檢票機設備和便攜式驗票機通過自建LTE系統與控制中心票務系統無線通信;設備直接采用LTE無線通信,實現計程票價制。兩線指標差異主要在于天水二期西延線比黃埔五號線多設6個車站,車站售票機的費用較多。具體費用及指標見表4。

表4 自動售檢票費用與指標
3.1.9 車輛基地
車輛段平均指標2.90億元/座,停車場平均指標1.28億元/座[10],車輛段或停車場設置的數量、規模及線路長度不同,致使車輛基地折算到線路長度指標差異比較大,一般情況下,設置一場一段,指標約3 000萬元/正線公里,當只設置一座車輛段或停車場時,折算到線路長度,指標會相應降低。
包括除工程費、預備費和專項費用以外的,為保證工程建設順利完成和交付使用后,能夠正常發揮效用而發生的各項費用[11],約占工程總投資的13%~25%。折合到線路長度指標為3 000萬元/正線公里左右。如果征拆數量比較大,該指標會相應提高。
不同設計階段,基本預備費費率不同,一般建設規劃及預可行性研究階段為15%,可行性研究階段為10%,總體設計階段為8%,初步設計階段為5%,施工圖設計階段為3%。
包括車輛購置費、建設期貸款利息、鋪底流動資金。
(1)車輛購置費:受模塊數量影響較大,一般5模塊、鉸接式、100%低地板車輛,每輛車2 000萬元左右。
(2)建設期貸款利息主要與貸款比例、貸款利率和建設工期有關。現代有軌電車建設周期比較短,一般在2~3年,根據國辦發〔2018〕52號文,資本金投資一般按不低于40%計算。
(3)鋪底流動資金一般按設計確定的初期車輛購置數量,每輛10萬元計算[12]。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影響現代有軌電車技術經濟指標的主要因素如下:
(1)車站設置方式及過街方式,天橋、地下通道等過街費用一般高于車站本體。
(2)橋隧占比情況,如果橋隧占比較大,則指標會相應提高。大跨橋下部結構費用分攤大,指標也相對較高。
(3)路基區間影響造價的主要因素為地質條件及線位方案,如天水一、二期工程線路沿河堤敷設,需大量土石方,支擋防護、河底防沖刷、地基處理均需采取相應工程措施,指標相應會拉高。
(4)軌道一般敷設在地面且通過城區,往往有減振、綠化、地面鋪裝、平交道口特殊處理等要求,指標甚至會高于地鐵軌道。
(5)信號系統指標受車輛基地設置數量影響較大。
(6)車輛盡量國產化,維修保養更為方便,投資也可相應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