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槨新
我國重返聯合國和尼克松訪華,打開中美兩國交往的大門。
20 世紀70 年代初,國際關系發生了新的變化: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矛盾不斷加劇,中蘇關系惡化。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毛澤東、周恩來等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審時度勢,開啟了中美關系正常化的進程。中美上海聯合公報發表,使中美兩國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1969年底,世界上與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的國家只有49個,到1976年底,已經猛增到113個國家。在鄧小平的積極推動下,1979年 1月 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1979年 1月29日,鄧小平訪問美國。在美國西雅圖出席午宴時,鄧小平發表講話:“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太平洋再也不應該是隔開我們的障礙,而應該是聯系我們的紐帶。目前,我國人民決心在本世紀內,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我們的任務是艱巨的,我們首先要靠自己的努力,同時我們也要學習外國的一切先進經驗和先進技術。”
1979年9月18日,尼克松再次訪華。在舉行的歡迎宴會上,他對鄧小平說:“回顧過去的7年,我覺得美國能為中國做些什么也許談得太多了,而美國能從中國學些什么卻談得不夠。有一點我們可以從中國獲得教益,那就是中國人慣于采取長期觀點,不僅考慮到幾十年,而且考慮到幾百年……”
1979年9月21日上午10時,尼克松一行12人,在國務院副總理谷牧,外交部部長助理宮達非,天津市革委會副主任張淮三、王恩惠等陪同下,來到大港油田機關招待所。油田副指揮裴虎全致詞,歡迎尼克松到大港油田參觀訪問,希望他們在油田過得愉快,歡迎他們對油田的建設發展提出意見。副指揮兼總地質師李道品向他們簡要介紹了油田的發展概況、勘探開發簡況,并不時指著油田概況圖進行講解和說明。
尼克松認真地聽著,并不時地提出問題。他問:“你們勘探過程中,哪些是自己干的?哪些崗位有外國人幫助?”裴虎全和李道品向尼克松說明,絕大部分設備是我們自己制造的,同時也引進了國外一些先進的技術設備,像鉆機和鉆頭等,但數量很少;而油田的所有崗位,都是由我們自己人操作的。
聽完介紹后,尼克松還提了一些問題,比如“一萬米以上深層油田的勘探和開采,是否要請外國人幫助”“美國阿莫克公司和你們談判開采海上油田勘探開發有什么問題”“你們感到哪些技術需要引進”……裴虎全和李道品一一回答了尼克松的提問,尼克松表情愉快,不時點頭。
隨后,尼克松一行參觀了大港油田32713鉆井隊、采油深13油井、濱海轉油站和氣管處壓氣站。
為了準備招待尼克松的午宴,天津市有關部門專門派人到現場指導,檢查安全、衛生和飲水等情況。尼克松在祝酒時說:“你們為我們準備這么好的飯菜,我們非常感謝。過去聽說中國搞石油沒有技術,自己不能搞,需要靠外國的幫助。通過介紹和參觀,我們知道你們的技術和管理都是自己干的,說明那些傳說是不對的。我們還看到你們的領導比較成熟,管理人員比較年輕,都很能干。我相信,現在你們學習我們的技術,可能5年10年以后,我們要向你們學習。”
午宴結束時,尼克松主動要求到餐廳操作間向炊事員、服務員表示感謝,并主動和他們握手,感謝他們準備了這么豐盛的中國菜,非常可口,他很滿意。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訪問中國。
隨同尼克松到訪的還有他的一位企業家朋友。在參觀過程中,這位朋友主動通過我國外交部和天津市革委會有關人員,找到裴虎全和李道品,詢問有哪些技術需要引進,說可以幫助大港油田聯系解決,至于價格、條件,都可以優惠。如果要貸款,可以用油償還。他希望立即提出一個具體單子,需要什么,數量多少,資金大概需要多少,回去以后盡快解決。
裴虎全和李道品聽了后都很高興,也非常感謝,答應回去后商量。但是那時候,改革開放才剛開始,還是以自力更生為主,也沒有那么多資金用于引進外資,特別是要從美國直接聯系引進,還要有一定的渠道,不是當時馬上就可以解決的。
尼克松到大港油田參觀訪問,每到一處,都主動熱情地和工作人員握手問好。在參觀油田濱海大站和深13井時,他主動拉著油田領導及現場工作人員,要求合影留念,并向歡迎的群眾揮動雙手致意。在參觀完壓氣站后,尼克松主動和油田領導握手告別。他對裴虎全和李道品說,今天的參觀非常好,感謝你們的熱情接待。
尼克松訪問中國后作出三大預言:中國的軍事很快便會崛起,中國的經濟將位于世界前列,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強國。尼克松的預言正在成為現實。中國還需要努力。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有足夠的信心。
點評
友好合作 世界和平
中美關系正常化的意義遠遠超出兩國關系的范圍。位于太平洋兩岸的兩個重要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對于促進太平洋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無疑地將是一個重要因素。中美關系正處在一個新的起點,世界形勢也在經歷著新的轉折。中美兩國關系友好,是兩國人民的共同愿望,也符合世界和平的利益要求。兩國人民的友好合作,必將對世界和平發展產生積極的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