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曉玲 翟愛辰
“建純姐,你看這個油樣該取多少克呢?”“這個含水在50%左右,取10克就行。”3月10日,華北油田采油四廠王明月取回油樣準備化驗時,趁機向高級技師王建純“取經”。
干了11年計量化驗工作的王建純性格沉靜、不善言辭,但她把自己的眼睛練成了一把“量尺”。她用睿智的眼神和踏實的作風征服了周圍的同事。早就原油樣取回來,用她的眼一看就能得知這個油樣含水大概在百分之多少,應該稱取多少克樣。
“建純姐,你是怎么算得這么精確的?”“我的眼睛就是尺啊!但還得要用這兒。”王建純笑著指了指自己的腦袋。一次巡檢時,王建純遠遠地看到外輸崗加熱爐在冒黑煙,她腦袋里立刻閃現出風門被堵的畫面。她迅速上前查看,果然風門部位有棉絮狀的臟東西。她立即處理掉臟東西,消除了導致加熱爐冒黑煙的“罪魁禍首”,確保了生產安全。有著如量尺一般精準的眼睛,她憑著高超的專業能力在崗位上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