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強 閆 斌 鄔洪亮
歷時17天的2022年北京冬奧會圓滿落幕,吉林省吉林市籍(或曾在吉林市鍛煉成長)冰雪選手表現突出。吉林市輸送的運動員武大靖等奪得短道速滑混合團體接力項目冠軍;吉林市籍的蘇翊鳴第一次參加冬奧會便摘金奪銀,在單板滑雪男子大跳臺項目中摘得金牌,在坡面障礙技巧賽中贏得銀牌。這些選手冰雪項目驕人成績的背后,是吉林市多年來堅持為國家培育輸送冰雪運動人才、發揚吉林市冰雪運動傳統優勢、持續完善全民冰雪運動設施等系列舉措的良好結果。為做好吉林市迎冬奧、宣傳冬奧工作,展示吉林冰雪運動優勢,江城日報社精心策劃,發揮黨報陣地全平臺之力,全方位展現北國江城的悠久冰雪運動傳統、深厚的冰雪資源和豐富的冰雪文化魅力。
體育運動蘊含的精神文化在激勵和感染著熱愛生活、熱愛運動的人們,而有關奧運的報道社會關注度高,更需廣度、更需深度、更需溫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申辦北京冬奧會,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推動我國冰雪運動快速進步,推動全民健身廣泛開展。我們提出要努力帶動更多人參與冰雪運動,北京冬奧會是一個重要推動,對冰雪運動產業也是一個重要導向。”
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10名烙有北國“江城印記”的運動員勇敢自信、奮力拼搏、同心協力,勝利完成比賽任務,獲得兩金、一銀、一銅的歷史最好成績。作為所在城市的黨報宣傳單位,江城日報社在迎冬奧、宣傳冬奧的工作中以“冬奧在北京 體驗在吉林”為主題,組織黨報陣地平面媒體(日報、晚報)、網絡媒體(松花江網)、新媒體(吉林烏拉圈智慧客戶端及各個微信號、公眾號、視頻號)全平臺聯動,推出專題、專欄、專版、頻道、頭圖、置頂信息,及時動態更新冬奧會最新賽事報道,從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2月26日,累計刊發相關報道千余條。
距北京冬奧會開幕兩個月之前,正值吉林市冰雪旅游、冰雪運動旺季。在“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導下,江城日報社組織抽調采編發專門力量,協調對接吉林市體育局及各個大型滑雪場宣傳,制定報道計劃,確立突出吉林特色、“賽前多預熱、賽中抓熱點、賽后有盤點”的報道基調,形成“先端、再網、后報”的融合互動報道方案,推托報紙、網站、APP客戶端及系列微信號、公眾號、視頻號等黨報陣地全平臺報道矩陣,力求迅速發布信息、突出形式新穎多樣。
《江城日報》《江城晚報》和吉林烏拉圈智慧客戶端先后開設“霧凇之都 滑雪天堂”“百姓小故事 冰雪大文章”專欄,3個多月時間累計刊發文字新聞(含圖片、視頻)230多件。在注重全方位展現吉林市冰雪運動自然優勢、傳統優勢、產業優勢的同時,報社倡導參戰采編人員以“小切口揭示大背景、微視角詮釋大主題”,通過采寫刊發(播發)大批接地氣、身邊事的新聞報道,營造讓更多群眾關注和參與冰雪運動的濃厚氛圍。
根據讀者提供的新聞線索,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常出現在吉林市北山公益冰場上,報社記者敏銳地觀察到這一人物年齡特征背后的新聞特點。隨后,記者多方聯系并采訪了這位老人,及時在《江城日報》黨報陣地各個平臺上刊發了《七旬老太的速度與激情》的報道。采訪期間,記者多角度提問,順藤摸瓜,又了解到北山公益冰場上的另一個群體——平均年齡在50歲的護冰隊,年齡最大的隊員已近80歲。記者隨即采寫刊發了《北山有支志愿護冰隊》稿件。
隨著報道的不斷深入,報社采訪報道參與冰雪運動的人物,進一步深入普通大眾,進一步聚焦人們的內心世界和享受冰雪之樂?!洞豪椎摹按豪住薄贰堆﹫觥吧癖薄贰犊拱├先穗p腳滑出健康路》《越野少年雪上飛》《旋風少年冰球場上逞英豪》《熱“雪”少年玩轉雪板》《夢起于冰雪之上》《從村口躍上“冠軍雪道”》等人物專訪稿件,客觀真實反映了吉林市人民對冰雪文化的情愫、冰雪運動的情緣,報道極具親和力和感染力。

《江城日報》在“2022北京冬季奧運會”特刊上刊發奪冠現場新聞圖片,并配發《揭秘中國短道速滑隊斬獲首金的背后》新華社通稿。

《江城日報》刊發以“冬奧在北京 體驗在吉林”為宣傳主題的“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首屆世界滑雪度假.吉林北大湖峰會”開幕倒計時宣傳海報。

報道蘇翊鳴的在江城日報吉林烏拉圈APP刊發《“翊”飛成“鳴”:夢想從吉林啟航》圖文組合報道。
變冰天雪地為金山銀山,離不開對冰天雪地的守護。2022年1月19日,記者隨國網吉林供電公司巡線工人冒著嚴寒、攀冰臥雪,采訪保障吉林北大湖滑雪度假區66千伏供電線路特巡員,之后形成的《寒天巡線 守護“熱”雪》“沉浸式”報道,為讀者呈現了冰雪產業背后有關人物默默付出、用心守護的感人故事。報道體現特巡員的責任與付出,是“大力弘揚冰雪運動”理念的有益延伸,讓人感受到冰天雪地里蘊含著暖意與溫情。
東奧會開始前,報社派出聯系吉林市體育局的專職記者,提前拿到并詳細掌握吉林市籍(或在吉林市鍛煉成長)參賽冰雪選手整體情況、參賽項目及優勢項目等信息,對武大靖、蘇翊鳴等重點選手進行了提前案頭準備和奧運特刊版式的多樣化設計,基本做到了心中有數,并為臨機應變調整報道做足了各種準備。
2月5日北京冬奧會首日,在短道速滑混合接力決賽中,以武大靖領銜的中國代表隊勇奪冠軍。喜訊傳來,江城日報社迅即在吉林烏拉圈APP第一時間編發新聞海報,并同步推出《吉林市輸送的運動員武大靖領銜的短道速滑隊奪首金 冰雪強市作出吉林貢獻》的全平臺報道。隨后《江城日報》在“2022北京冬季奧運會”特刊上,充分運用奪冠瞬間、展示國旗、領取獎牌的現場新聞圖片進行拼圖制作,并配發《揭秘中國短道速滑隊斬獲首金的背后》新華社通稿,形成激揚有力的版面特效。
時隔10天,2月15日,出生于吉林市的17歲運動員蘇翊鳴在北京冬奧會單板滑雪男子大跳臺決賽中,憑借前兩跳的驚艷表現強勢奪冠,并改寫兩項歷史紀錄。密切關注冬奧賽事的《江城日報》編輯部平臺為之沸騰。已持續作戰數日的吉林烏拉圈APP和《江城日報》慣于訊息即時發布新聞海報、短視頻及特刊刊發《翊鳴“破空”飛躍歷史》圖文整版稿件的同時,派出記者第一時間聯系采訪蘇翊鳴曾經就讀的吉林市萬達實驗小學和吉林市第九中學的老師,了解蘇翊鳴的成長故事、勵志逐夢經歷,編發《“翊”飛成“鳴”:夢想從吉林啟航》的獨家專題報道,深入貼近的報道博得了讀者的好評,圖文稿件先后被各大網站媒體轉載。
隨著賽事進程產生新聞信息的不斷增多,冬奧會報道內容和方向也要進一步延伸?!督侨請蟆氛喜删幜α?,注重前方后方、平面編輯與技術人員參與齊動,資源同享,求精圖新。
吉林烏拉圈APP在報道中突出影像傳播力量,以沉浸、體驗式的報道手法,推出Q視頻報道系列。從2021年11月7日開始先后完成《造雪已經走起,離開板不遠啦!》《萬科喜迎新雪季》《北大湖滑雪度假區2021-2022雪季正式啟幕》等40余條Q視頻作品,記錄和展示吉林市發展冰雪產業、開展全民冰雪運動中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Q視頻報道新聞性和服務性兼備,形式短小活潑,角度新穎,內容廣泛多樣,為讀者進一步了解吉林市冰雪資源和文化、開展冰雪旅游、參與冰雪運動提供了攻略、架設了橋梁。
在新聞版面加強宣傳的基礎上,《江城日報》??笨孢M行專題策劃,通過約稿、轉稿等方式,加強迎冬奧、講述吉林冰雪民俗風情方面的文化宣傳力度,尤以詩歌的表現形式為亮點?!督侨請蟆贰八苫ê备笨l的《又路過冬天了》《雪天》《下雪了》《雪后》《煙火臘月》等本土作者原創詩歌作品,情真意切,文思雋永,鄉愁濃郁,冰雪文化情懷得以升華?!敖俏幕薄拔幕瘷n案”“周末閑情”等副刊上刊發的與冰雪有關的敘事、史實、美文,選稿精致耐品、雅俗共賞,成為宣傳品享吉林冰雪民俗風情文化的一道清新餐宴。
《江城日報》還設計推出海報,大力宣傳吉林市重大冰雪活動。12月24日-26日,以“冬奧在北京 體驗在吉林”為主題的“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首屆世界滑雪度假.吉林北大湖峰會”在北大湖度假區舉行?!督侨請蟆?2月21日以海報形式整版刊發冬奧會倒計時版面,營造了熱烈濃厚的氛圍。
在“冬奧在北京 體驗在吉林”這個大的主題活動下,江城日報社強化圖片新聞的悅讀作用,用生動溢美的新聞視覺語言及時報道與冰雪有關的人物、事件,以及優美的城市冰雪環境。
隨著北京冬奧會的開幕,吉林市所屬各縣(市)區相繼組織開展“冰雪文化節”活動?!督侨請蟆窞榇嗽谝勔话嬷鞔蛭恢藐懤m刊發活動圖片報道,以靈動的影像瞬間博取讀者眼球關注,獲得愉悅的閱讀體驗。《船營四所小學開展滑冰課教學》《江城雛鷹 雪場振翅》《夜場滑雪熱江城》《冰湖騰魚迎佳節》《吉化第三中學學生上冰雪》《盈勝星光免費冰場受歡迎》《鳴山綠洲滑雪場擴容》《玩冰戲雪迎冬奧 品享民俗賀新春》《冰上健身 體驗冬奧》《歡慶佳節 慶祝冬奧》《冬奧熱冰雪 歡樂度假期》《奮力冬泳 助威奧運》等40余幅圖片新聞。圖片報道涉及冰雪體育教育、冰雪自然景觀、冰雪運動在社區、冰雪民俗風情等諸多個方面,全方位展現吉林市“冰雪強市”成果及借冬奧之勢聚力弛進的發展態勢。
同時,在《江城日報》開設的“霧凇之都 滑雪天堂”專版上,《全民上冰雪 萬眾迎冬奧》《白雪變白銀 產業興百業》《動人美景不須多 且看冰雪舞金城》《冰雪傾城 激情燃冬》等圖文專版,濃墨重彩刻畫“冬奧在北京 體驗在吉林”的繁榮景象。
整個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江城日報社開展的黨報陣地全平臺宣傳報道工作,著眼本地新聞資源,主動搶抓機遇,積極宣傳吉林市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優良的產業基礎和產業優勢,傾力踐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是以新聞宣傳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推動社會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一次有益實踐,為吉林市社會各界留下了精彩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