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敬賢
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媒體行業不斷推陳出新,網絡媒體以及數字化媒體的誕生,逐漸對傳統的廣播和報紙等媒體傳播途徑產生較大的影響。為得到新的發展和提升,應加強傳統媒體的改革和創新,將其與新媒體進行有機融合,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重新煥發生命力。
我國正處于網絡媒體快速發展的階段,是世界上網民數量最多的國家,與發達國家的互聯網應用差距逐漸縮小。2018年,我國的新聞資訊行業中獨立設備數量同比增加了18%,在行業內的滲透率達到57.7%,與此同時,我國網絡視頻用戶總數量超過8億,并且占市場的11.4%,僅次于即時通訊。這無疑說明了新媒體正借助互聯網在快速地發展,并且搶占了大量的用戶和流量,成為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媒體產業。
傳統媒體在近兩年的增長速度不斷減緩,受到資本和時效性等因素的影響,其在社會上的話語權逐漸減弱,其本身資源在不斷地減少,從而影響整體的發展。因此,傳統媒體想要得到發展和提升,必然要進行自我革新,通過創新發展新的模式,提升對流量和資源的占有量,從而實現生機勃發。如在重慶公交車墜江新聞事件中,公眾對于事件的了解和追蹤均通過網絡媒體實現,傳統媒體在報道上缺乏實時性,導致受眾聽到相關廣播或者看到報紙后,該事件的討論熱度已經下降,難以獲得足夠的流量。
媒體融合發展主要是指不同媒體形態和媒介相關要素之間的融合發展,使廣播、電視以及網絡等傳播方式進行有機結合,為受眾帶來更高質量和內容豐富的信息產品。現代化發展過程中,以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與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之間的融合發展,需要實現技術和經營方式等的統一管理。傳統的廣播、報紙等媒體的發展時間較長,并且整體的專業性較強,廣播電視在鄉鎮較受歡迎,電視報紙等在城市中發展較為良好,這使得傳統媒體仍然具有相當一部分的穩定受眾群體,短時間內無法被替代。隨著“媒體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后,各媒體積極投身融合發展實踐是必然的發展路徑,通過媒體融合,降低在媒體中的資源投入,提高新媒體和傳統媒體之間的協同效果,守正創新、持續發力,從而實現擴大市場、提高經濟效益、打造具有強大引導力、傳播力和影響力的主流媒體的目標,因此,融合媒體具有較強的發展前景,必然是未來傳播的主要形態。
媒體融合不僅是行業市場需求,更是媒體發展和提升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國媒體融合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有較長的路要走。[1]在5G技術的支持下,媒體融合更加地便捷,將其與智能化技術進行融合,能夠更好地提升媒體融合的效果,使技術應用質量得到全面提升。同時融媒體作品在不斷地轉型升級,被公眾所熟知,如《日出東方》和《一起翱翔》等系列新聞,通過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實現了更好的發展。
但隨著媒體融合發展,其在提升過程中遇到了一定的瓶頸和困難,在融合過程中,出現了新聞內容同質化、行業結構、形式主義融合、媒體融合技術限制以及固化思想等因素制約,無法真正實現融合發展。
在媒體融合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內容同質化的情況,如主流媒體或者中央媒體發出新聞后,其他新聞端口中同樣會發出與該新聞內容相似的內容,由于內容上相似程度較高,導致受眾在看到主流媒體的新聞后,其他新聞失去實時性的優勢,無法達到提高傳播效果的目的。地方上的市級和縣級媒體中,缺乏對本地區新聞的深度挖掘和宣傳,導致媒體在內容上缺乏新意,不具有當地的特色,無法吸收更多的關注,從而對整體的媒體融合效果產生不良影響,不利于媒體融合后的發展。
媒體融合過程中缺乏創新意識,導致最終的融合成果流于大眾,受到發展瓶頸制約,無法為新聞媒體獲得相應的資源和收益,使媒體融合的進程越發受到不良的影響和制約。相關媒體工作人員應加強對媒體內容重視,充分利用傳統新聞和新媒體的優勢,促進媒體融合實現更快提升。
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實際融合效果不理想,在進行融合的過程中一般為表面形式上的結構相融合,內部的結構和媒體發展根本上未實現有效融合,導致出現“貌合神離”的情況,不利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進一步提升。由于傳統媒體受到傳統媒體管理體制的影響,認為體制內部的才是真正的傳媒,在發展中不主動進行資源的競爭,導致后期在發展過程中缺乏生命力,缺乏在競爭激烈市場上發展提升的綜合實力。在實際與新媒體進行融合的過程中,受到管理方式和理念的影響,二者無法順利達到完美的融合。
網絡的發展為媒體帶來了新的提升途徑,同時媒體之間的競爭變得越發激烈。部分媒體在發展過程中,市場競爭力不足,長期以來靠政府財政撥款支撐運營,無法通過創造營收自給自足。媒體融合后由于市場競爭力不足,導致資源的占有量逐漸減少,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若缺乏足夠的競爭力,必然會影響融合發展的效果。[2]
為實現媒體融合的進一步發展,一方面,應使媒體向特色化方向發展,樹立自身特色。對于市縣級的媒體來說,其本身的區域具有一定的特點,在進行發展的過程中,應構建當地的特色標簽,并對當地的新聞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在標簽的影響下進行調整,形成特色化風格,從而增加受眾的認知效果,提高對特色標簽的記憶力。如山東聊城廣播電臺在進行發展的過程中,可以依據其“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特點樹立歷史文化標簽。在聊城歷史文化中包括史前文化、運河文化和紅色文化。媒體行業在進行新聞挖掘的過程中,可以先利用當地的文化優勢進行充分宣傳。將孔繁森故鄉、東阿阿膠的發源地、《水滸傳》的誕生地等作為文化標簽,加深人們的印象,將文化與媒體進行融合,利用媒體進行產業的宣傳,同時使媒體的內容更加豐富,實現整體提升與發展。
另一方面,利用優勢豐富媒體內容,同時幫助構建地域化品牌,增加媒體行業的資源,促進行業發展。[3]媒體工作人員應認清本地的特色及優勢,并善于對其進行管理和應用,使地域的優勢能夠得到突出,并且使整體的媒體內容更加地豐富多彩,進而吸引更多的資源,促進行業的發展。
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后的機構進行結構重組,按照融媒體發展需求設置相應的部門管理結構,提高溝通、運行效率,提升工作管理效能。在進行結構重組的過程中,應加強對人力資源管理機制的提升和優化。人才管理,一方面要打破編制的限制,降低編制內外職工的待遇差異,為新一代媒體人提供足夠的發展機會,有利于提升員工工作積極性,從而促進媒體的進一步融合發展。另一方面,結合融媒體發展需要,優化薪酬和獎懲制度,為媒體工作人員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激發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媒體提供大量的作品和高水平內容,促進平臺的發展。
此外,加快流程再造的推進和落實,針對融媒體發展特點制定恰當的管理流程,使媒體行業實現更大范圍的融合發展,強化不同類型媒體資源的共享和融合。如在融合媒體的過程中,傳統報紙廣播以及網站視頻等媒體傳播方式的管理較為分散,在進行結構重組時,對其進行統一的調度指揮,構建統一的融媒體信息庫,通過一次采集、多元發布的方式實現合理的應用,進一步強化不同媒體渠道之間的融合與溝通,提高實際的管理效果。

新聞漫畫《虛擬應用新熱潮》 王鵬/作(新華社發)
在進行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應加強對市場空間的開辟,增加融媒體的創收渠道,增加內部的資源占有量,使媒體企業的綜合實力得到提升,進一步實現媒體的融合發展。
首先,應加強對媒體行業的賦能和集群發展,創新發展新的產業鏈,為媒體發展提供足夠的支撐。[4]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智慧產業不僅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同時能夠對區域的經濟起到帶動效果。如杭州的未來科技城市、夢町等不僅對城市發展有較大促進作用,同時奠定了媒體融合的經濟基礎,使后續的融合發展更加順利。聊城廣播電臺在發展過程中,應借鑒其成功經驗,加強與創新智慧產業的合作,實現多方共贏。
其次,創新利用混合型經濟,促進產業資源發展。在發展媒體融合的過程中,應充分創造發展優勢,利用不同類型產業創建混合型經濟,提高產業對風險的抵抗能力。一方面,加強對人才資源的把握。在媒體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涉及不同的資源類型,在進行人才引進時,應提高對不同類型優秀人才的引進和把握,并對人才進行合理的分配,使人才在恰當的位置起到更加強烈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加強對媒介資源的聯合應用,構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的連接通道,在不同層面和角度上實現溝通,不斷對資源進行融合和有機分配,提升資源的使用效果。同時強化對媒介資源利用技術的提升,不斷優化媒體融合的速度。
最后,構建融媒體品牌,開辟市場空間,提高媒體融合發展速度。在樹立品牌時,應采用多元化的傳播方式,對品牌進行宣傳,盡量擴大宣傳的范圍,提高品牌知名度,從而強化品牌的價值。宣傳過程中應使傳播內容更加地豐富,可借助其他優質融合媒體進行宣傳,提高整體的品牌宣傳效果,提升融媒體創收能力。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背景下,只有創新和改革能夠為傳統媒體行業帶來新的動力,通過媒體融合發展,實現雙方互利共生,進一步強化媒體的競爭力,使其在市場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媒體行業應加強對內容和形式上的創新發展,通過不斷革新獲取新的生命力,從而促進媒體融合效果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