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遠亮 劉榮榮 霍成龍 石懿斌 劉鑫浩
摘要:美育就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觀,是一種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一種教育過程。但是高校美育現今應當融入地方民族特色,以發展中華民族文化為主。近年來,農民畫在各類民族畫種之中脫穎而出,它不僅展示了我國農民辛勤勞作的場景也進而弘揚了農民畫文化。因此,農民畫融入高校美育是對人文科學教育的一大重要突破。農民畫的傳承與發展需要當代大學生多積累、多探索,深入農村多學習,著重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對于農民畫的思想意識,從新農村中發掘這種藝術寶藏,從高校入手,傳承農民畫的藝術種子。
關鍵詞:農民畫;美育;文化
在當今時代飛速發展的過程中,高校美育逐漸登上了新時代教育的大舞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新時代對人才發展的要求,而美譽承擔著文化傳承、潤物無聲的審美陶冶和促進德、智、體、勞協同發展的潤滑劑。所謂美育就是培養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一種教育過程。隨著非遺的火熱與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高校美育應當依據地方文化特點,融入地域優秀民族文化,使大學生在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完善。
近年來,高校都在挖掘傳統美術和傳統手工藝,而最具民族文化地域本色的農民畫卻沒有系統的在美育教育中發揮應有的作用,農民畫不僅展示了我國農民辛勤勞作的場景、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也展示了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的生活習俗和文化特點。因此,將農民畫融入高校美育教育中是對地方文化的弘揚和美育教育的有效推動。
當前農民畫在大學生層面的主要現狀:
1.目前,當代大學生對農民畫的認知普遍較為模糊,很多大學生甚至不清楚不明確農民畫為何物,更沒有接觸過所謂的農民畫,這種現狀表明農民畫在高校美育教育中是相對缺位的,沒有發揮農民畫通俗易懂易學易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功能,更別說了解農民畫中的精神寄托和地域文化特點。如果不提高和增強大學生對農民畫的認知程度,那么最接地氣最具鄉土氣息的農民畫將無法更好發展下去。
2.由于高校專業較多,涉及領域較廣泛,部分大學生不具備審美能力或對美術方面不感興趣,加大了農民畫融入美育的難度。事實上農民畫的色彩純度較高、造型樸素天真、技法多色塊平鋪,相較于油畫和水彩較易掌握。如果將農民畫融入高校美育教育教學實踐,相信會有很多學生愿意學習,這樣不僅促進了農民畫的發展也起到了對美的陶冶和教育。
3.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和高度開放的市場,改變了人們的消費觀念,已經從物質追求上升到精神追求,人們意識到精神消費的重要性。目前這種消費現狀將高校美育教育推上了時代潮流,各種藝術品手工藝品得到了 人們的認可和喜愛,農民畫也包括其中。相較于手工藝的工藝復雜和技術性,農民畫本身的特點使其適合沒有基礎的同學學習,并通過自己的理解能夠完整的表現出來,這種特征融入高校美育教育教學之中,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美育作用和效果。農民畫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果不在青年學生中生根發芽,將不利于其有效傳承和創新發展。
高校對于農民畫接受程度的問題:
1.不同地域的高校美育教育發展不平衡。據了解,大多數高校不夠重視美育教育教學,有些美育教育教學才剛剛起步,對美育教育教學的資源開發不足。高校中除了專門研究農民畫方向的教師外,大部分教師和高校對農民畫的研究相對缺乏,加大了農民畫資源轉化成美育資源的難度。在大部分院校教育中,美育沒有達到智育、德育、體育那樣的重視程度,導致了高校中美育教育教學專業教師的缺乏,加之教材少之又少,也沒有相關經費的大力支持,使高校很難短時間挖掘地域農民畫資源并轉化為美育教育教學的案例等。
2.高校開設關于農民畫課程鳳毛麟角,如今高校不注重關于美育方面的課程開設,導致了大多數學生不能更廣泛深入的了解農民畫資源,對于農民畫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高校應收集各類民族特色畫種編入教材,結合新時代大學生的審美特點轉化為美育教材或者案例,以促進大學生的美育教育,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作為新時代從事美育教育和學習的人來說,應把握好文化發展機遇,傳承好民族非遺,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擁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其中侗族就有獨特的農民畫,簡稱侗畫,地方高校應立足地區資源整合農民畫美育教育教學資源。
1.廣西侗族農民畫歷史悠久,種類豐富,有獨具一格的地方特色,是地方高校開設美育教育課程的優秀資源。為了更好的傳承發揚侗族農民畫,當代大學生可以依托各種渠道,比如農民畫文創產品的創作、農民畫的基本繪畫方法學習、走進農家生活實際探索、將農民畫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等。只有創建好了我們獨特的民族品牌,才能更好的融入社會,推動高校美育潮流。
2.一個好的美育文化品牌,離不開專業團隊的指導,隨著近年來我國對美育方面的重視程度稍有提高,各高校的美育方面的老師也具有較強的專業素養。但還需大力發展農民畫工程教育,讓高校老師首先成為農民畫的學習者、傳授者。
遵循時代發展規律,創新發展農民畫文化:
1.目前,中國對于傳統民族畫種的發展進行了各方面大力扶持,從各方面來說,農民畫技術也是日漸成熟。由于我國脫貧攻堅戰略的實施,新農村、新文化、新思想即將面臨新機遇與新挑戰。那么,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抓住機會,進行農民畫大創新,深入了解當代新農村發展道路,以新時代新農村為背景,譜寫鄉村美麗新畫卷。高校應引導和鼓勵大學生以“農民畫”為主題創新創業活動和社會實踐,形成一種高校美育與美麗鄉村文化結合發展的新形勢。
2.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文化富民成為一種有效手段,也是鄉村發展的根基,農民畫不僅能夠有效弘揚民族文化,也能夠增強文化自信,更改能夠使當代大學生感受美、創造美。高校應根據自身特點,將農民畫畫融入到美育教育中,為高校美育課程發展提供實踐基礎,形成一定的案例基礎,同時高校的美育教育課程對農民畫的發展能起到推動的作用。
農民畫價值的提高加快了融入高校美育的步伐:
1.中國農民畫已經有了千年歷史,農民畫也從之前農民表達情感的畫作變成了市場需求的商品畫,也從一種群居文化改變成了個體創作文化。以此看來,農民畫價值不斷提高,在社會層面、教育層面、文化層面都有利于農民畫融入高校美育。這種教育性的重視,對民間藝術的開發指明了發展方向,使得農民畫從民間藝術之中脫穎而出,也即將成為新時代民族文化的新形態。縱觀以上價值,農民畫融入高校美育不僅弘揚了民間的傳統文化,也將提升大學生對于民族作品的審美價值和認知面貌。
2.中國農民畫在當代大學生中也有一定的精神性價值,農民畫的歷史較長,給了我們大學生一種精神性的追求,這種追求能夠讓我們在學習農民畫創作中提升視野,加強我們對藝術語言的理解。農民畫進高校是一種精神傳承,表達了我國農民的生活情趣和理想追求。農民畫是符合當今時代的文化符合,這是不可比擬的文化寶藏。
農民畫產業的興起逼迫高校美育進行產業化思考:
1.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已經開始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建設。我國共產黨也提出了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繁榮文化市場的精神,這標志著我國已經把發展文化產業列入了戰略目標。在國家政策的強力支持下,全國各地掀起了發展文化產業的浪潮,這也大幅度提升了農民畫的價值和商品地位。
2.農民畫產業化是新時代大趨勢下的必然發展方向,它將農民畫產業推上浪潮,也在市場上得到了很大的反響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農民畫在市場上的價值也宣告了這種文化的轉型成功。但是還需要農民畫融入高校進行大力宣傳,促進這種文化實現自己的價值。才能最大化實現文化價值與商業價值雙贏。
結論
農民畫要想融入高校美育,需要各高校創造有利條件引導高校美育教師關注農民畫資源,并通過專題研究創新農民畫題材和表現形式,使其成為當代大學生喜歡的美育課程。作為當代大學生需要多關注農民生活、關注身邊的市區,通過調研實踐、探索,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對于農民畫的喜愛和興趣,從農村中發掘民族文化藝術寶藏,從高校入手,傳承農民畫的藝術種子。相信在高校、教師和學生共同的努力下,農民畫融入高校美育教育,走進生活之中是發展的趨勢,也對高校人文社科類課程實現大突破。
通訊作者:
丁遠亮(1986-),男,漢族,安徽阜陽人,碩士研究生,講師,傳統工藝傳承與創新方向。
基金項目:
2021 年廣西省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項目“廣西侗族農民畫文創產品設計研究” (項目編號:202110606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