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婷 張翼翔 楊曉雪

摘要:目的:觀察分析手術室護理中人性化護理對患者滿意度、術后并發癥的影響。方法: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以本院接收的126例手術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并將之分成常規組(常規護理)、研究組(人性化護理),各63例。結果:研究組SDS抑郁心理評分、SAS焦慮心理評分低于常規組(p<0.05);研究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常規組(p<0.05);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常規組(p<0.05)。結論:在手術室護理過程中對患者夯實人性化護理措施,可進一步減輕患者負性情緒,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并贏得患者青睞和信任,這對于保障手術順利實施、鞏固手術療效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手術室;人性化護理;滿意度;并發癥
手術室是現代臨床診療患者的主要場所之一,其護理工作忙、節奏快,稍不注意便會發生不良事件,進而影響手術進程,甚至誘發護患糾紛。護理質量水平是衡量一個醫院綜合能力的主要指標,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這對于提高患者滿意度、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而言,意義重大。由于部分患者不了解手術過程,實施前極易過度焦慮不安、惶恐,這有可能會影響到患者術后恢復質量。隨著現代臨床研究深入,多報道證實人性化的手術室護理備受患者青睞,可以幫助患者減少并發癥。鑒于此,本研究特此以126例手術患者作為觀察對象,著重觀察分析了手術室護理中人性化護理的應用價值,以供臨床參考。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觀察對象以126例手術患者為主,納入時間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入組標準:18周歲上;擇期手術;可正常溝通交流,無意識或認知障礙;征得當事人同意下簽署研究知情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感染、休克、凝血機制異常者;非自愿參與者;既往有過手術史;神經系統疾病或視聽功能障礙而無法正常交流。按照隨機對照原則要求,結合數字隨機表法,將觀察主體劃分成對照的兩個小組并分別命名為常規組、研究組,各63例。研究組包括34例男性和29例女性,年齡18-78歲,均齡(45.6±13.7)歲;12例肝膽手術、16例普外科手術、14例骨科手術、10例婦科手術、例11其他。常規組包括33例男性和30例女性,年齡21-79歲,均齡(45.5±13.5)歲;13例肝膽手術、15例普外科手術、15例骨科手術、11例婦科手術、9例其他。各組基礎資料經臨床統計學檢驗,結果P值>0.05。本研究與《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要求相符。
1.2方法
給予常規組63例患者常規護理,包括(1)術前準備:講解手術需要注意的事項、常規科普手術相關知識、清潔手術區域的皮膚、禁止飲食飲水、穩定血糖血壓水平;(2)術中護理:認真核對患者姓名、性別、手術方式等相關信息,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注意隱私保護,關心患者感受;(3)術后護理:常規飲食、運動以及用藥指導;監測患者體征,留意患者術后引流量、顏色以及性質,早發現、早處理。
給予研究組63例患者常規護理的同時夯實人性化護理,包括(1)人性化關懷:待到患者入室之后,護理人員積極主動與患者交談,掌握患者病情、心態變化,及時答復患者提出的疑問,針對過于焦慮緊張的患者,以患者性格特征為主,實施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幫助患者減輕內心負擔;針對過于急躁、消極的患者,耐心講解手術過程、注意要點以及成功治愈的案例,以此來加強患者治愈信念,消除不良心理。手術室巡回護理人員注意觀察患者面色神情,做好體征記錄工作。結束手術之后,仔細清潔患者口鼻,幫助患者穿好衣服,整理床被,尊重并保護患者隱私,主動關心患者有無不適,及時將手術情況告知患者,避免患者擔憂。(2)人性化環境干預。在患者入室之前60min,合理調節室內溫度,控制為25℃;開始手術后,室溫調節為27℃,結束手術后,室溫調節為25攝氏度。轉送患者過程中,注意遮蓋患者隱私部位,加蓋保溫毛毯,主動關心患者身心舒適度,及時增加減毛毯。術中輸注液體或應用消毒液擦洗之前,應當給予提前加熱至38℃,術后補液溫度37℃為宜,保暖工作一直到術后24h為止。(3)人性化排班。以老帶新,由年資較高、實踐經驗較為豐富的護理人員指導初級護理人員工作;若是當日手術臺數較多,可適當增加人力資源;工作之外,護士長要多關心護理人員心理訴求、日常學習考核以及生活情況,通過發揮護理人員的長處,激發其創造力,主動積極對待工作。(4)明確責任。將護理責任具體落實到每位護理人員頭上,對手術室護理人員進行定期培訓考核,健全護理責任機制,若是護理人員出錯過多、完成度欠佳,給予一定的懲處;若是護理人員表現優異,則給予一定的物質或精神獎勵,肯定、贊揚其表現,并與個人薪酬掛鉤。手術結束后,認真查對,清點敷料、器械,完善隔離消毒工作。
1.3觀察指標
(1)負性情緒評估以SDS抑郁量表、SAS焦慮量表為主,二者分值越高,說明患者負性情緒越嚴重。(2)滿意度評估以本院自制問卷調查表為主,100分滿分,包括非常滿意(85-100分)、基本滿意(60-84分)、不滿意(0-59分)之分,總滿意度為非常滿意與基本滿意之和。(3)觀察患者有無切口感染、低體溫、嘔吐惡心等并發癥。
1.4數據統計處理
將本課題研究獲得的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導入spss22.0統計學軟件中并進行數據檢驗處理,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分別以(x±s)及%表示,組間比較分別采用t及X檢驗,組間差異經P值進行判定,檢驗水準α設置為0.05,統計學意義判定標準以(P<0.05)為主。
2.結果
2.1觀察研究組與常規組干預前后負性情緒 見表1
2.2觀察研究組與常規組護理總滿意度 見表2
2.3觀察研究組與常規組術后并發癥 見表3
3.討論
現階段,手術室護理工作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積極探索一種更加優質、高效的干預措施對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的提高,意義重大。隨著臨床研究深入,發現手術室護理過程中若是操作不當極易引起切口感染,增大患者術后發生并發癥的可能性。比如護理人員進出手術室或者是在室內進行非必要的操作時,就有可能會破壞傷口周圍的預期氣流,進而無法完全清除空氣污染物,增加傷口四周微生物,提高感染風險。另外,室溫控制不合理,同樣也會引發低體溫,而低體溫會進一步增高傷口感染頻率。鑒于此,夯實手術室護理工作,這對于手術患者預后改善具有重大意義。
多報道研究證實人性化的手術室護理能夠進一步減輕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提高患者滿意度。本次研究對照觀察,發現研究組干預后SDS抑郁以及SAS焦慮等負面情緒評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而且研究組護理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由此可見,人性化護理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這對于保障手術患者順利完成相關治療具有積極的作用。究其原因:人性化護理是現代臨床中一種比較新型的干預模式,以“以人為本”為護理核心,要求護理人員注重細節護理,并高度重視患者身心變化,然后根據患者性格特征給予相應的疏導,減輕患者內心負擔,加強治愈信念,減輕焦慮抑郁情緒,保護、尊重患者隱私,主動關心患者有無不適,減輕了患者負面情緒,贏得了患者青睞。人性化護理模式下,護士長對護理人員日常工作進行了合理安排,同時還完善了護理責任機制,注重護理日常學習、生活狀況,以便于從多角度激發護理人員創造性,調動其主觀能動性,以飽滿的熱情、充沛的精神面對手術室護理工作,規避并發癥或其他不良事件的發生。
總而言之,人性化護理措施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引起臨床重視并廣泛用于手術室護理中。
參考文獻:
[1]齊榕,鄒愛芳,陳雪帷,等.人性化護理在鼻咽癌放療患者經皮內鏡胃造瘺術后腸內營養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20,27(10):55-57.
[2]吳瑛.人性化護理在膽囊炎術后早期下床活動中的應用及對患者術后血栓形成的影響[J].當代護士(上旬刊),2020,27(09):53-54.
[3]陳梅,肖華英,麥觀保.人性化護理對肝膽外科圍手術期患者生活質量及并發癥的影響[J].臨床醫學工程,2020,27(08):1119-1120.
[4]于藝婷,桑旭明,王雅君,等.人性化整體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運用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3):219-220.
[5]吳敏,余麗群,田甜.整體護理中融入人性化舒適護理理念對手術室整體護理質量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01):118-120.
[6]高明芳,趙劍俠,梅娜,等.人性化護理、個性化服務在手術室護理中的實施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7,30(08):1030-1033.
[7]孫秀杰,羅偉,胡文知.手術室人性化護理干預在腔鏡膽囊切除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22):99-100.
[8]梁肖鸞,鄭小飛,陳麗梅,等.人性化護理與傳統護理應用于手術室護理的臨床比較[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01):124-125.
第一作者 馬曉婷 主管護理師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 830000
第二作者? 張翼翔?? 主管護理師?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 830000
通許作者? 楊曉雪 主管護理師???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 8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