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海瑞
“雙減”讓教育回歸校園,“決勝在課堂”再一次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課堂是主陣地,教師是關鍵。課堂改變,教學才能改變。
課改必須改課,孤立說教、考試訓練、教無特色限制了課堂高質量發展。改什么課?從教育的角度來說,就是要改不認真準備就上的課,改滿堂灌的課,改無生氣的課,改無生命張力的課,改無思維啟發的課,改無情感的課,改無討論的課,改無交流的課,改一言堂的課,改無重點的課。總之,必須改一切只有碎片化知識的單向傳輸。
為什么課堂存在那么多的問題?關鍵在對課堂的認識,是教師觀、學生觀決定了課堂上的教學行為。
1.課堂是什么?課堂是師生共同探究、創生新知,實現特定學習和發展目標的環境,是師生共同構建的心理場、情感場、思維場,是一個豐富的空間,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交流、聯系、連結的空間。
在課堂上,教師要創設情境,引發興趣,促進探究、體驗、沉浸、合作、互動、悅納、交流、表達、分享等。越是好的課堂,它的發展性越好,而不是45分鐘去完成某幾種知識原理的傳遞。
2.教師是什么?教師是學生未來的設計者、引領者、激發者、訓練者、聯結者、帶入者、導演、導師、園丁、農夫,應該對學生欣賞、信任、扶持、激勵、吸引、促進、幫助、期待、獎勵、撫慰、矯正、批評,而不僅僅是傳授、布道、灌輸、給任務。課堂教學改革首先是要轉變理念,然后進行實踐,而這一切都決定于教師,教師是理念的載體、實踐的主體。所以,一切的關鍵在于教師。
3.學生是什么?教師要深信每一個學生都了不起,他們是不完善,但最具生命力、發展性的個體,不成熟是其基本特征,他們具有無限的發展可能性,需要在發展的過程中發現、矯正。在課堂上,教師要為學生做增加營養、厚植信念、夯實基礎,加推力、給支架、搭梯子的事。
1.拓寬校長思維。校長是學校的靈魂,是重構課堂的中樞。優秀的校長都是從優秀的教師成長而來的。校長要善于把解放思想作為一種理念融入教育靈魂,用前瞻性的教育科研態度凝練自身的教育思想,做好先行者,當好排頭兵,培養一支“真激勵、善引領、追求美”的教師隊伍。
一是運用心理科學“真激勵”。教師最重要的工作是激勵學生,他們充滿愛與責任的情懷,對學生抱有美好的期待,運用好“羅森塔爾效應”和“皮格馬利翁效應”,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是運用教育科學“善引領”。找準學校、教師、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引領他們,把最近發展的可能性變成發展的現實性。
三是運用管理科學“追求美”。管理的藝術在于培養學生追求美的行為,要通過社團、選修課等特色課程豐富學生學習和成長的環境,形成“活動悅身心、人人有目標、班班要爭先”的“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局面。
2.建立管理模式。牢固樹立以教學為中心的意識,建立科學的管理模式,形成優質育人團隊。如,建立“1+2+N”模式,即1位校級領導牽頭一個年級,每個年級配備2名教干協助,每位教師都是班級管理、年級管理、學校管理的主人翁。倡導“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組建以學生長期發展為遠景目標的名師工作室,組建項目化攻堅團隊,改變教學活動中的方式方法,堅持多點多面的教學研討活動,多鼓勵,給政策,為師生成長搭舞臺、創平臺,逐步實現“大班教學、小組研討、一對一答疑”相結合的教改模式。形成學習型、研究性、業務型、責任型教師團隊。
3.打造教研團隊。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的實踐過程。所以學校可以備課組為單位,每名教師精備一節課或整個單元,在每周集體備課的前兩天,上傳教案、課件,集體備課時,主備老師進行演課,然后結合大家意見修改定稿,力爭“課課有人備,課課是優課”。然后有效磨課,組織討論,結合理論,學習和消化相關要求,在課堂教學行動中完善。以備課組為單位的優勢在于,既可發揮團隊優秀教師的長處,又可彌補年輕教師的不足。
4.樹立教師風格。在“雙減”的背景下,教師的教學風格可以塑造學生。整體構建教師的教學風格,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是在專業發展方面,做到“想發展、能發展、會發展”,可以通過“青藍工程”“師徒結對”等方式,不斷傳承優秀的教育風格,讓優秀教師成為教育理念新、教育科研強和教育教學水平高的骨干教師。
二是在教育科研方面,處理好教與學、教與管、教與研等關系,做到“自我認識、自我學習、自我實踐”,以教研促進課堂的改變、質量的提升。
三是在風格形成方面,從模仿著手,定向發展,向創新發展,穩步形成獨特、多樣、積極、穩定和不斷發展的風格。
我們堅信,只有課堂發生了改變,學校才能發生改變。
推薦書目
書名:語文課改 守正創新
主編:溫儒敏
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
本書是著名文學史家、教育家溫儒敏教授關于語文教育研究的學術性專著。本書以專題行文,共分五章——“語文課改守正創新”“統編教材的編寫與使用”“‘聚焦語用’與‘讀書為要’”“信息時代的讀書生活”“高考語文的改革”,基本涉及目前中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熱點”及語文教育教學工作者的關注點、困惑點。本書系統呈現了作者對中小學語文教育的諸多獨立而深入的見解,將對中小學語文教育產生有益的啟示和積極的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