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李作孝
多發(fā)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種以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白質受累為主的自身免疫性脫髓鞘疾病,致殘率極高,且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目前尚無治愈MS的藥物,因此對MS進行深入探究、尋找有效干預藥物至關重要[1]。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itis,EAE)與 MS具有相似的免疫病理改變,是目前公認的研究MS的理想動物模型[2]。小膠質細胞(microglia,MG)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固有免疫細胞。有研究發(fā)現,MG激活及其驅動的神經炎癥是MS/EAE 發(fā)病、進展和消退的關鍵因素,調節(jié)MG的M1(經典促炎表型)/M2(替代抗炎表型)亞型的極化成為減輕中樞神經系統(tǒng)炎癥及促進神經再髓鞘化的重要靶點[3-4]。黃芩素(baicalein,BAI)是從唇形科植物黃芩根部提取的一種黃酮類物質,具有減輕炎癥、氧化損傷,保護神經元等功效[5]。既往研究發(fā)現,黃芩素對脂多糖(LPS)誘導的MG 神經炎癥具有保護作用[6]。本實驗建立EAE 小鼠模型,通過觀察BAI 對EAE 小鼠發(fā)病及神經功能變化、脊髓脫髓鞘程度的影響,檢測脊髓組織中M1 型MG 標志物誘導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M2型MG 標志物精氨酸酶1(Arg1)以及炎性因子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10(IL-10)的表達和MG 的形態(tài)變化,探究BAI 對EAE 的防治作用及機制。
1.1 實驗動物及分組 50 只 6~8 周齡 SPF 級 C57BL/6 雌性小鼠,體質量18~20 g,購自武漢市恒意賽實驗有限公司,飼養(yǎng)于西南醫(yī)科大學忠山校區(qū)動物房,室溫保持于23~25 ℃,12 h明暗交替,食料和飲水自由。適應性喂養(yǎng)1周后,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小鼠分為空白對照組,EAE 模型組及BAI 低、中、高劑量組,每組10只。實驗過程通過西南醫(yī)科大學《實驗動物福利倫理》審查,受理編號20210601-5。
1.2 主要試劑與儀器 黃芩素試劑購自上海麥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小鼠髓鞘少突膠質細胞糖蛋白多肽段(MOG35-55)購自四川國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滅活結核分枝桿菌購自美國BD公司,百日咳毒素購自美國Sigma 公司,Luxol Fast Blue(LFB)染液試劑 盒購自 Aspen 公司,TRIpure 試 劑、EntiLinkTM1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 試劑盒、EnTurbo?SYBR Green PCR SuperMix 試劑盒均購自ELK Biotechnology公司,一抗兔源離子鈣接頭蛋白1(Iba-1)抗體購自Servicebio公司,鼠源iNOS 抗體、鼠源Arg1 抗體均購自Abcam 公司,二抗FITC 標記山羊抗兔抗體、CY3 標記山羊抗小鼠抗體及DAPI 染液均購自Aspen 公司,普通光學顯微鏡購自OLYMPUS 公司,PCR 儀購自杭州博日科技公司,熒光定量PCR儀購自Life technologies公司。
1.3 研究方法
1.3.1 EAE 模型制備及干預 將MOG35-55 溶于磷酸鹽緩沖液(PBS)中,質量濃度為5 g/L,然后加入相同體積(1∶1)的完全弗氏佐劑(CFA)和滅活結核分枝桿菌,通過三通管冰浴快速反復推送乳化形成油包水狀態(tài),最終使乳化劑中結核分枝桿菌質量濃度達4 g/L。EAE模型組、BAI各劑量組小鼠脊柱兩側任意4點皮下注射配置好的乳化劑,每只小鼠劑量為0.2 mL,并分別于造模當日及48 h 后腹腔注射0.2 mg 百日咳毒素稀釋液增強免疫,進行EAE模型制備??瞻讓φ战M以相同的方式注射等體積生理鹽水。自造模日起,BAI低、中、高各劑量組每日分別給予BAI 75、150、300 mg/kg 灌胃,連續(xù)14 d,其余各組以相同方式給予等體積生理鹽水。
1.3.2 小鼠發(fā)病情況觀察及神經功能障礙評分 采用盲法,自造模日起每日9:00觀察各組小鼠的發(fā)病情況并進行神經功能障礙評分。評分標準采用改良 Kono’s 5 分法[7]:未發(fā)病,0分;尾巴尖端下垂,0.5分;尾巴拖地,1分;單后肢部分癱瘓,1.5 分;單后肢完全癱瘓,2 分;單后肢癱瘓伴另一后肢部分癱瘓,2.5 分;雙后肢完全癱瘓,3 分;雙后肢癱瘓伴一前肢癱瘓,3.5分;四肢癱瘓,4分;死亡,5分。根據評分判斷各組小鼠的發(fā)病潛伏期、高峰期及嚴重程度。EAE的發(fā)病高峰期判定標準為連續(xù)3 d 小鼠神經功能障礙評分未再增加、四肢癱瘓甚至死亡。將各組小鼠在發(fā)病高峰期處死取材,空白對照組和未發(fā)病的小鼠則在飼養(yǎng)28 d后處死取材,將取出的完整脊髓組織,一部分制成石蠟切片,另一部分液氮冷凍備用。
1.3.3 脊髓組織LFB 染色及脫髓鞘評分 將新鮮脊髓組織固定于4%多聚甲醛24 h以上,然后脫水、石蠟包埋、切片(厚度 6 μm),取切片脫蠟、醇化,放入LFB 染液中60 ℃水浴24 h,隨后醇化、分化、風干、封片。顯微鏡下觀察,進行脫髓鞘評分。評分標準[8]:髓鞘完整,0分;點狀髓鞘脫失,1分;局灶性髓鞘脫失,2分;大面積髓鞘脫失,3分。
1.3.4 免疫熒光雙重染色法檢測Iba-1 陽性MG 中iNOS、Arg1的表達情況及MG的形態(tài)變化 取已制備的脊髓石蠟切片置于65 ℃中烘片2 h,脫蠟水化,抗原修復,自然冷卻后PBS洗滌3次,每次5 min,于3%H2O2中避光孵育10 min,5%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閉20 min,每張切片加入稀釋的一抗兔抗Iba-1 抗體(1∶100)、小鼠抗iNOS 抗體(1∶150)、小鼠抗Arg-1抗體(1∶150),4 ℃過夜。次日,PBS洗去一抗,每張切片加CY3標記山羊抗小鼠抗體(1∶50)、FITC標記山羊抗兔抗體(1∶50),37 ℃孵育50 min,經PBS洗滌每張切片加50~100 μL DAPI染液,室溫避光孵育5 min,PBS洗滌3次,每次5 min,滴加抗熒光淬滅劑,封片,熒光顯微鏡下觀察。顯微鏡下每張切片隨機讀取3 個非重疊視野進行觀察,用Image Pro plus 6.0 軟件分析視野內蛋白陽性表達區(qū)域的累積吸光度值。同時以分歧指數(index of ramification,RI)[9]判定 MG 向 M1/M2 表型極化的傾向。RI指細胞胞體與細胞遠端分枝連線面積比,RI值越大,胞體越大,分枝越短,MG傾向于向M1表型極化;RI值越小,胞體越小,分枝越長,MG傾向于向M2表型極化。
1.3.5 實時熒光定量PCR(qPCR)檢測iNOS、Arg1、TNF-α、IL-10 mRNA 表達 取液氮凍存的脊髓組織于TRIpure 試劑中充分研磨提取總RNA,采用EntiLink?1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 試劑盒逆轉錄合成第一鏈cDNA,然后使用EnTurbo? SYBR Green PCR SuperMix 試劑盒進行PCR 反應。反應體系:2×Master Mix 5μL,上下游引物1μL,cDNA 1μL,雙蒸水2 μL,Rox 染料1 μL。反應條件:95 ℃預變性3 min;95 ℃變性10 s,58 ℃退火30 s,72 ℃延伸30 s,共循環(huán)40 次。以GAPDH 為內參,通過2-ΔΔCt法計算基因相對表達水平。PCR引物由ELK Biotechnology公司合成,引物序列見表1。

Tab.1 Primer sequence for PCR表1 PCR引物序列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數據以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多重比較采用LSD-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各組小鼠的發(fā)病情況及神經功能障礙評分 空白對照組小鼠未見發(fā)病。EAE模型組及BAI各干預組小鼠均有不同程度發(fā)病,各組小鼠均未死亡。EAE 模型組小鼠自免疫后(8.80±0.92)d 逐漸出現食欲減退、精神不振、體質量下降、毛發(fā)脫落、步態(tài)不穩(wěn),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尾部癱瘓、四肢癱瘓等癥狀。與EAE 模型組比較,BAI 各劑量組發(fā)病潛伏期及達高峰期時間延長,神經功能障礙評分降低,且BAI干預劑量越大,效果越明顯,各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Tab.2 Comparison of latent period,peak period and peak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 scores between the four groups of mice表2 各組小鼠發(fā)病潛伏期、達高峰期時間、神經功能障礙評分比較 (n=10,)

Tab.2 Comparison of latent period,peak period and peak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 scores between the four groups of mice表2 各組小鼠發(fā)病潛伏期、達高峰期時間、神經功能障礙評分比較 (n=10,)
**P<0.01;a與EAE模型組比較,b與BAI低劑量組比較,c與BAI中劑量組比較,P<0.05。
組別EAE模型組BAI低劑量組BAI中劑量組BAI高劑量組F潛伏期(d)8.80±0.92 9.80±1.03a 11.70±1.06ab 13.30±1.34abc 33.235**達高峰期時間(d)13.60±0.84 14.70±0.95a 16.30±1.06ab 18.90±1.20abc 50.840**神經功能障礙評分(分)3.80±0.54 3.20±0.34a 2.60±0.39ab 1.90±0.39abc 36.549**
2.2 各組小鼠脊髓組織脫髓鞘情況 空白對照組小鼠脊髓組織髓鞘結構清晰完整,未見脫髓鞘。EAE 模型組、BAI 各劑量組小鼠可見程度不等的藍色淺染或白色脫染髓鞘脫失區(qū)域。EAE模型組髓鞘脫失最嚴重,存在大量白色脫染空泡化改變,BAI各劑量組脫髓鞘情況較EAE 明顯減輕,白色脫染空泡化區(qū)域減少。隨著BAI 劑量的增加,脫髓鞘程度和空泡化程度逐漸減輕??瞻讓φ战M,EAE 模型組,BAI 低、中、高劑量組脫髓鞘評分分別為0、3.00±0.00、2.25±0.50、1.50±0.58、0.75±0.50(單位:分,n=4,F=33.750,P<0.01),各組間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圖1。

Fig.1 Demyelination of spinal cord in each group(LFB staining,×400)圖1 各組小鼠脊髓組織脫髓鞘情況(LFB染色,×400)
2.3 各組小鼠脊髓組織Iba-1 陽性MG 中iNOS、Arg1的表達情況及MG的形態(tài)變化 與空白對照組比較,EAE 模型組Merge 圖中綠染的Iba-1 陽性MG明顯增多,且細胞中紅染的iNOS、Arg1 蛋白的表達明顯增加(P<0.05)。與EAE模型組比較,BAI各劑量組綠染的Iba-1陽性MG逐漸減少,且其細胞中紅染 iNOS 蛋白表達減少,Arg1 蛋白表達增加;BAI 劑量越大,上述指標變化越明顯。除空白對照組與BAI 高劑量組外,其余各組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外,與空白對照組比較,EAE模型組Iba-1 陽性MG 多表現為胞突收縮,胞體較大,RI值增加(P<0.05),形態(tài)傾向于M1型極化。而BAI 各劑量組 Iba-1 陽性 MG 較 EAE 模型組胞突伸展細長,胞體較小,RI 值減小,形態(tài)傾向于M2 型極化;BAI 劑量越大,差異越明顯,各組間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圖2、3。
Tab.3 Expression levels of iNOS and Arg1 and RI value of microglia in spinal cord of mice in each group表3 各組小鼠脊髓組織中小膠質細胞iNOS、Arg1的表達情況及RI值 (n=3,)

Tab.3 Expression levels of iNOS and Arg1 and RI value of microglia in spinal cord of mice in each group表3 各組小鼠脊髓組織中小膠質細胞iNOS、Arg1的表達情況及RI值 (n=3,)
**P<0.01;a與空白對照組比較,b與EAE 模型組比較,c與BAI 低劑量組比較,d與BAI中劑量組比較,P<0.05。
組別空白對照組EAE模型組BAI低劑量組BAI中劑量組BAI高劑量組F iNOS 444.58±71.39 3 068.56±296.97a 1 440.47±150.96ab 1 083.27±160.67abc 634.10±108.23bcd 106.538**Arg1 103.51±19.08 250.46±44.24a 427.07±78.60ab 541.03±52.53abc 730.77±68.26abcd 56.484**RI值0.21±0.03 0.81±0.07a 0.64±0.04ab 0.42±0.05abc 0.31±0.02abcd 95.418**

Fig.2 Expression of iNOS in microglia of spinal cord of mice in each group(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400)圖2 各組小鼠脊髓組織小膠質細胞中iNOS的表達(免疫熒光染色,×400)
2.4 各組小鼠脊髓組織M1/M2型MG標志物iNOS、Arg1 及炎性因子 TNF-α、IL-10 mRNA 的表達情況 與空白對照組比較,EAE 模型組iNOS、Arg1、TNF-α、IL-10 mRNA 表達升高(P<0.05)。與EAE模型組比較,BAI 低、中、高劑量組 iNOS 和 TNF-α mRNA 表達降低,Arg1 和 IL-10 mRNA 表達升高,且BAI劑量越大,變化越明顯,各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Fig.3 Expression of Arg1 in microglia of spinal cord of mice in each group(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400)圖3 各組小鼠脊髓組織小膠質細胞中Arg1的表達(免疫熒光染色,×400)
Tab.4 Expression levels of iNOS,Arg1,TNF-α and IL-10 mRNA of spinal cord of mice in each group表4 各組小鼠脊髓組織中iNOS、Arg1、TNF-α及IL-10的mRNA表達 (n=3,)

Tab.4 Expression levels of iNOS,Arg1,TNF-α and IL-10 mRNA of spinal cord of mice in each group表4 各組小鼠脊髓組織中iNOS、Arg1、TNF-α及IL-10的mRNA表達 (n=3,)
**P<0.01;a與空白對照組比較,b與EAE 模型組比較,c與BAI 低劑量組比較,d與BAI中劑量組比較,P<0.05。
組別空白對照組EAE模型組BAI低劑量組BAI中劑量組BAI高劑量組F iNOS 0.99±0.14 4.12±0.33a 3.29±0.31ab 2.67±0.19abc 2.11±0.26abcd 64.143**Arg1 0.89±0.12 1.40±0.18a 1.98±0.30ab 2.62±0.25abc 3.36±0.23abcd 55.833**TNF-α 0.93±0.08 3.93±0.27a 3.50±0.21ab 3.02±0.21abc 2.15±0.23abcd 97.958**IL-10 1.06±0.08 1.83±0.23a 2.42±0.16ab 3.17±0.32abc 4.13±0.28abcd 80.687**
MS 是一種好發(fā)于中青年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脫髓鞘疾病,反復發(fā)作最終造成神經功能不可逆缺損,致殘率極高[10]。在既往對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研究中發(fā)現,BAI 可透過血腦屏障,具有神經保護作用[11]。Yang等[12]發(fā)現,BAI可通過調節(jié)MG M1/M2極化以及細胞自噬和凋亡發(fā)揮抗炎作用,減輕腦缺血再灌注損傷。Xu等[13]研究顯示,BAI能抑制12/15-脂肪氧合酶(12/15-LO)致EAE小鼠MG 中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PPAR)β/δ的表達,從而減輕EAE 小鼠的炎癥反應。本實驗建立EAE模型并予以BAI干預治療研究,結果顯示,與EAE 模型組比較,BAI 各劑量組小鼠發(fā)病潛伏期及達高峰期時間延長,高峰期四肢癱瘓程度減輕,神經功能障礙評分降低,并且發(fā)病高峰期脊髓組織脫髓鞘程度明顯減輕,表明BAI 可改善EAE 小鼠的發(fā)病情況及嚴重程度,對EAE小鼠發(fā)病有防治作用。
MG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固有巨噬細胞,具有維持中樞神經系統(tǒng)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作用。當機體遭受刺激時,MG 被激活,表現出不同的活性狀態(tài),主要分為“經典活化”M1型和“替代活化”M2型。其中,M1型形態(tài)上胞體較大、胞突回縮,呈阿米巴樣,可通過產生促炎因子(TNF-α、IL-1β)、活性氧物質(ROS)、iNOS 以及一氧化氮(NO)等誘發(fā)炎癥和神經毒性,iNOS 是其特異性標志物;M2 型胞體較小,胞突伸展,呈分枝樣,可促進IL-10、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等抗炎細胞因子的釋放,誘導Arg1 生成,促進精氨酸向多胺的轉化,促進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的分泌,發(fā)揮神經保護和損傷修復作用,Arg-1是其特異性標志物[14-15]。既往在脊髓損傷、缺血性腦卒中及神經退行性疾病(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的研究中發(fā)現,M1 型 MG 具有神經毒性,M2 型 MG 可促進髓鞘再生及減輕炎癥反應[16-18]。Mikita 等[19]在復發(fā)性EAE大鼠模型中發(fā)現,M1/M2小膠質細胞/巨噬細胞失衡是MS/EAE 復發(fā)進展的關鍵因素,使用體外激活的M2 巨噬細胞治療可抑制EAE 的炎癥反應,促進疾病恢復,證明了促進M2型細胞分化是新的藥物治療靶點。因此,調節(jié)MG 向不同表型極化可成為改善CNS 炎癥的重要途徑。本實驗研究發(fā)現,與空白對照組比較,EAE模型組小鼠發(fā)病高峰期Iba-1陽性 MG 明顯增多,其中iNOS、Arg1 表達增加,RI 指數增大,脊髓組織內iNOS、Arg1 mRNA表達升高,提示EAE小鼠發(fā)病高峰期MG被大量活化,激活的MG向M1 型極化為主,存在M1/M2 型MG 的比例失衡。使用BAI干預后發(fā)現,與EAE模型比較,BAI各劑量組發(fā)病高峰期Iba-1 陽性MG 減少,其中iNOS 表達減少、Arg1表達增加、RI指數逐漸減小,脊髓組織內iNOS mRNA 表達降低、Arg1 mRNA 表達升高,說明BAI干預后EAE小鼠中MG的激活減少,并且激活的MG 逐漸向 M2 型極化,M1 型 MG 較前減少,且呈劑量依賴性。以上結果提示BAI 可誘導EAE 小鼠MG向M2型極化,糾正M1/M2型MG失衡。
TNF-α和IL-10是MG分泌的重要細胞因子,在免疫炎癥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其中TNF-α 主要通過與腫瘤壞死因子1 型受體(TNFR1)結合,一方面激活核因子-κB(NK-κB),進而轉錄促炎基因,另一方面激活caspase-8和caspase-3,導致細胞凋亡而發(fā)揮作用[20]。IL-10 則可抑制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向T 細胞呈遞抗原的能力,下調IL-1、IL-6、TNF-α的表達,發(fā)揮抗炎作用[21]。既往研究發(fā)現,在MS 活躍的病變部位有高水平的TNF-α,TNF-α 的過表達導致局部髓鞘脫失及神經損傷[22]。IL-10 的高表達水平可抑制EAE的炎癥反應,被認為對EAE的恢復起重要作用[23]。本研究發(fā)現,與空白對照組比較,EAE 模型組小鼠發(fā)病高峰期脊髓組織中TNF-α 和IL-10 mRNA升高,這與既往研究相符。經BAI干預后,各組小鼠的TNF-α mRNA 明顯降低,IL-10 mRNA 明顯升高,黃芩素劑量越大,變化越明顯,說明BAI 可抑制TNF-α、促進IL-10 表達,其機制可能與糾正M1/M2型MG失衡有關。
綜上所述,BAI對EAE小鼠發(fā)病具有防治作用,且呈劑量依賴性。其可能的機制是:BAI 可通過促進MG 向M2 型極化,糾正M1/M2 失衡,增加抗炎因子IL-10的表達,減少促炎因子TNF-α的表達,從而抑制炎癥反應,減輕髓鞘脫失,產生神經保護作用。因此,BAI可成為一種治療MS的潛在藥物。但本實驗未進一步研究BAI誘導MG極化的機制,在后續(xù)研究中將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