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場之外,普京的“另一場戰爭”正激烈上演。西方不斷強化針對俄羅斯的制裁,普京全力“迎戰”。3月10日,俄方連出三招全力反擊。這場不見硝煙的戰爭會走向何方?誰會傷敵八百自損一千?為何說美國正經受“普京漲價”?
烏克蘭戰場之外,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正在激烈上演。
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不斷加碼,普京全力“迎戰”。
俄連續出招全力反擊
3月8日,西方國家邁出了制裁俄羅斯能源行業的第一步,美國、英國宣布禁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液化天然氣和煤炭。此后,制裁蔓延到俄羅斯企業和公民。
10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簽署可強制沒收烏克蘭境內俄羅斯及俄羅斯公民財產的法令。
同一天,英國政府采取了“迄今最高調的一次制裁行動”,宣布對俄羅斯寡頭阿布拉莫維奇實施制裁。阿布拉莫維奇被外媒視為普京的關鍵支持者之一。
普京自然不會咽下這口氣,俄羅斯政府3月10日連出三招全力反擊。
首先,針對那些撤出俄羅斯市場的外國公司,普京表示支持對其進行“外部管理”的想法。
普京3月10日在俄聯邦安全會議上說:“那些準備自行關閉生產的人,我們會采取果斷行動。正如政府總理建議的那樣,需要對其引入外部管理,并把這些企業轉交給那些想要工作的人。”
其次,俄羅斯財政部長安東·西盧安諾夫表示,俄羅斯將以盧布償還外債,直到俄羅斯黃金和外匯儲備解凍后,可將其兌換成外幣。
最后,俄羅斯政府已擬定一份今年年底前禁止出境的重要商品種類清單,以保障國內供應穩定。
對此,美西方對俄打響“經濟絞殺戰”。美國、歐盟及七國集團加大對俄經濟制裁,包括決定取消俄羅斯的“最惠國待遇”,試圖切斷俄羅斯與世界經濟的聯系。
在美歐不斷加碼對俄制裁的背景下,俄羅斯外交部3月15日宣布對美國實施制裁,包括美國總統拜登在內,共有13人被禁止入境俄羅斯。同樣在15日,拜登簽署了一項總額為1.5萬億美元的法案,將在9月之前為美國政府提供資金,并為烏克蘭提供136億美元的人道主義和安全援助。
俄羅斯外交部聲明警告,在不久的將來,還會有更多人被列入“黑名單”,“恐俄或煽動對俄羅斯仇恨的美國高級官員、軍事官員、議會、商人、專家和媒體人士也將被列入制裁名單”。
歐洲“傷敵八百自損一千”
在西方對俄最新制裁措施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禁令。
倫敦ESCP商學院經濟學家馬姆杜·薩拉馬對此禁令一語道破:“如果歐美對俄羅斯石油進行制裁,那么他們就屬于傷敵八百自損一千了。”
在美英宣布禁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液化天然氣和煤炭后,歐盟表態謹慎,僅表示將在今年內削減俄羅斯天然氣進口量的三分之二,并盡早在2030年前中止對俄能源供應的依賴。
歐盟為何此時沒有全力跟上美英的制裁腳步,而是態度有所保留?
下面這組數據或許能夠說明問題:歐盟2021年共從俄羅斯進口了1550億立方米天然氣,占整體天然氣進口的45%。
“一年內大減三分之二的俄羅斯天然氣進口”這一目標,對歐盟自身而言也是“大膽冒進的”。
此外,歐洲各國對俄羅斯石油的依賴程度不一,態度亦有微妙差別。比如德國,其大約三分之一的石油和天然氣來自俄羅斯,因此德國官員已表明反對石油禁令。
歐盟負責氣候事務的領導人弗蘭斯·蒂默曼斯直言:“到今年年底前三分之二,這太難了!”
除了實現“目標”困難重重,限制俄羅斯的天然氣同樣會給歐洲帶來“難以承受之痛”。
俄羅斯此前威脅切斷通往歐洲的北溪1號輸氣管道,就已經令歐洲天然氣價格飆至歷史新高。3月7日,歐洲天然氣期貨價格突破每千立方米3500美元,一度觸及每兆瓦時345歐元。如今限制俄羅斯天然氣,勢必進一步推高價格。挪威呂斯塔德能源公司高級分析師考沙爾·拉梅什說:“這樣的價格,很可能正逼近西歐承受能力的極限。”
此外,各國為應付能源價格上漲加大支出,勢必會令財政赤字擴大。
美國正經受“普京漲價”
相比歐洲,美國對俄羅斯原油的依賴程度較低,因而需要承受的痛苦相對較輕。
雖然沖擊較輕,但美國仍感受到了所謂的“普京漲價”。3月10日,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2月增長0.8%,并在過去12個月中漲幅達到7.9%,創下40年來新高。
白宮10日將高企的通脹數字歸咎于普京。白宮發布的聲明說:“今天的通脹數字提醒人們,美國國民的預算正因物價上漲而捉襟見肘,美國家庭開始感受到‘普京漲價的影響。本月通脹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石油和能源價格上漲,而這源于市場對普京之激進行動的反應。”
當然,普京第一時間對指責予以回擊,“西方能源價格上漲,不是我們的過錯,這是他們自己錯誤政策的后果,沒什么可責怪我們的”。
此外,美國同樣面臨尋找替代能源的問題。兩名美國官員已在委內瑞拉首都與該國政府官員會面,以討論全球石油供應及該國與俄羅斯關系。
從目前來看,西方與俄羅斯這場不見硝煙的“戰爭”仍然沒有停火的跡象,但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一方會成為真正的贏家。
(《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