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舒炯老師學習書法藝術已有二十多個年頭。觀舒老師寫字真是一種享受:筆走龍蛇、行云流水、輕松自然,其運筆時而高峰墜石,時而千里陣云,時而萬歲枯藤、提按翻轉,點畫結構信手拈來、隨心所欲,觀其動勢就如人在舞劍,打拳。最讓我難忘的,是舒老師在寫拇指大小的字時,仍然使用站姿,懸臂、懸肘、懸腕,將全身之力運于筆尖,揮毫自如,決勝于千里之外。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書法作品,總是形神兼備、氣韻生動、力透紙背、美不勝收。我曾贊舒老師寫字沉著,功夫深,蠅頭小楷也能用站位。舒老師說:“我寫大字小字都是這樣,功夫在字外,文武之道,一剛一柔,多練、多體會、多領悟,功到自然成,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舒老師一番話令我茅塞頓開,如醍醐灌頂。這種領悟是名師的指導、勤練和時間的沉淀在某種場合不經意間一瞬而來的。近年來,我按照舒老師的教導,把所學武術與書畫不斷結合起來,先把功拿上去,解決了線條在紙上“飄”的問題,這是我的一點學書體會。
古人說:“詩為心聲,畫為心跡”。只有知道一個從藝者的內心世界,才能了解他的藝術。在四十余年的筆耕中,我始終追求“守其神,專其一”的創作情懷。書畫是作者心靈的展現、情感的抒發,是對自然萬物保持一顆純真的心,深入細致地觀察,而后融匯于心、有感而發、真情流露。以書畫為載體,經過筆墨、手法達到一種天然成趣不加雕飾的效果,擬人化地呈現在觀者面前。
“一藝之成,良工心苦”。一藝之成,我認為是,從師、勤練、悟性三者缺一不可。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當我在創作中遇到困惑時,老師能及時給我解釋緣由、指明方向,使我走出瓶頸。所以我始終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感謝指導、幫助我的各位恩師,是你們的無私奉獻,將畢生所學及對藝術的感悟傳授給我,我才能從不知到知,再從知到不知,在知知而不知的過程中不斷循環前行。
一藝之成,盡畢生之力。常言“廢紙三千”,多年來,我寫壞了數不清的宣紙、毀掉了難以計量的習作,無論酷暑寒冬、無論白天黑夜,我筆耕不息地沉浸在書畫藝術的海洋里,可說是情有獨鐘、愛之極深、無怨無悔。
悟性對每一個從藝者來說都是不一樣的,智商、資質不同,生活環境、閱歷不同,書畫創作的特質也不同。所以,在書畫藝術創作的道路上,既要肯定自己,同時又要不斷地否定自己,找到不足之處,尋求突破點,逐步顯現出自己獨特的寫法、畫法,形成個人風格。要深入生活、觀察生活,找到適合自己的內容再與之結合,形成書畫語言來表現自己。藝術是心靈、情感的再現,要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態,在 “氣勢”“格調”“神韻”“情感”等方面多思索、下功夫,使技藝得到升華,讓作品體現出人格化和性情化。
萬成
生于四川成都。自幼嗜好書畫藝術、武術,孜孜不倦勤練至今。先后師從當代著名國畫家李金遠、鄧光奇,油畫家李承家,當代著名金石書法篆刻家蘇園,書畫家范子富,當代著名書法家舒炯、孫人杰等諸先生學習書畫篆刻藝術,同時得到書畫家馬大骙的指導。現為成都市美術家協會會員,成都市書法家協會會員。作品多次參加省、市各級展覽,其中有部分作品獲獎,并在報紙、雜志、書籍、網絡等平臺刊登、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