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禮記·禮運》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描繪了一幅公行天下、和睦通達的社會圖景。自此,從君王、士大夫到普通百姓,都把“天下為公”作為價值追求和最樸素的心愿。
關于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的指導思想和主要任務,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強調了“積極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和諧,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可見,促進五大關系和諧是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鞏固和發展大團結大聯合局面的內在要求。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基性和凝心聚力的作用。
奠定中國政黨關系“公”“和”“商”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的新型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居領導核心,作為參政黨的八個民主黨派和共產黨同心同德、團結合作。中國政黨關系體現的“公”“和”“商”性質,源自中華傳統文化中天下為公、中庸之道的文明根性。
《禮記·禮運》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描繪了一幅公行天下、和睦通達的社會圖景。自此,從君王、士大夫到普通百姓,都把“天下為公”作為價值追求和最樸素的心愿。中國共產黨人秉承“天下為公”的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將無我,不負人民。”這既是習近平總書記的為公情懷,也是“天下為公”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身上的體現。各民主黨派也是基于“天下為公”的信念,跟隨中國共產黨致力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庸思想也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中”強調不走極端,“庸”強調持久性。在中庸思想的浸潤下,中國政黨關系堅持照顧各方利益而非偏袒一方,并通過溝通、協商的方式達到共生、共存的目的。因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不斷發展和完善的深厚土壤。
促進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
中國新型民族關系的特征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這得益于四海一家的和合理念。
和合理念強調萬物之間相互包容、并行不悖、互相成就、共生共榮,體現在處理民族關系上就是不同民族彼此尊重包容、和諧發展。在和合理念的滋養下,中國形成了“修其教不易其俗”的治理原則和寬厚大氣、兼收并蓄的中華文化特性。習近平總書記說:“中華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紛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展開歷史長卷,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到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從‘洛陽家家學胡樂到‘萬里羌人盡漢歌,從邊疆民族習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褲、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隨處可見的舞獅、胡琴、旗袍等,展現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鑒、融通。”
推動宗教關系積極健康發展
宗教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必須處理好的重大問題。約有2億信教群眾的中國實現了宗教和諧,實現了宗教的中國化。追根溯源,文化在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敬天法祖重社稷”一直是多數中國人的正統信仰基礎。這種信仰有著人間性的特點,它一方面強調重視現實社會,另一方面突出了用冷靜、理智的態度看待鬼神。這樣的思想使人們在面對宗教時多了一份克制,避免了宗教狂熱現象的出現。此外,多元共生的文化傳統也發揮著積極作用。早在先秦時期,便是諸子百家并存。此后,又是儒道互補、儒佛相融,儒釋道彼此影響又和諧共生。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宗教傳入中國后,在發展過程中都有以儒釋經的傳統,這些為宗教關系和諧發展提供了條件。
今天,中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然繼承了這種包容性和寬容性,在優秀傳統文化滋養下,多種宗教信仰并存,宗教關系健康和諧。
助推各階層共擔社會責任
中國社會自古以來強調群體本位,因此,即便階層有分化,但始終朝促進社會整合、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邁進。今天,民營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在社會治理、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構建親清政商關系,需要做好他們的工作。
中國傳統的儒商精神將儒家高懸之理想和商業務實相結合,以“仁”為核心,以利國利民為目的,體現著經世濟民的擔當意識和濟世情懷。著名哲學家王陽明說:“古者四民異業而同道,其盡心焉,一也。”雖然士農工商四民從事的職業不同,但為社會貢獻的“道”是相同的,所以“雖終日做買賣,不害其為圣為賢”。近代,儒商在繼承傳統儒家倫理基礎上,又融入愛國、強國和經世濟民的情懷。
鑄就同根同源的海內外同胞關系
3000多年前,在外征戰的士兵發出“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詠嘆;2000多年前,有“愿為雙黃鵠,高飛還故鄉”的期盼;1000多年前,李白客居洛陽“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500多年前,王陽明曾沉浸在“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蠻村坐寂寥”的思緒中;50年前,“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不知牽動了海峽兩岸多少中華兒女的情感共鳴。
今天,華僑、華人依然吟詠著“夢繞高山月,心縈故園秋。旅情若江水,無日不東流”。人們總說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從這一份鄉愁就能看到一愁千年,這既是情感的傳承,更是文化在一代代中國人心里的積淀。
所以,中華民族是有根的民族,尋根意識把海內外中華兒女凝聚在一起。更進一步說,是中華文化把海內外中華兒女凝聚在一起。海外僑胞與中國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因為有著血濃于水的情感和共同的文化根脈。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是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促進五大關系和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將在未來促進大聯合、大團結的事業中發揮更大作用。
(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