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橙

根據摩梭人民間舞蹈元素創作的藝術舞蹈《柔情似水》,在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評獎中,獲得了充分的肯定,并且拿到獎項。這樣的榮譽對于資深的舞蹈編導李楠老師與李崇敏老師而言,是實至名歸的,同時也激發了如我這般的青年編導諸多思考:民族民間舞創作編導中形象立意的確立與動態風格之間的契合轉換,即語碼轉換的重要性,它的路徑及這一轉換的認定;民族民間舞蹈在今天更多地表現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舞蹈,在今天的藝術舞蹈創作編導中,如何去把握和處置好傳統樣貌與時代創造?民間原汁原味和社會發展創新所帶來的變異。摩梭人舞蹈《柔情似水》的創作排演過程,就是我帶著許多問題進行實踐的過程。
瀘沽湖,摩梭人世代居住的地方,如鑲嵌在小涼山群山環抱中的一顆明珠。無論何時,當你長途跋涉,深入小涼山腹地,突然映入眼簾的那一潭似乎無垠的碧水,都會讓人目瞪口呆,難以用言語表達,只想置身于那碧波蕩漾的湖水中,將自己融入那山水之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山水孕育一方民俗風情,我想,摩梭人的“甲搓舞”便是這湖水滋養的吧!
我們想展現出瀘沽湖的神秘瑰麗,也想將這泓綺麗夢幻的湖水和摩梭女人的美麗柔情聯系起來。讓碧波蕩漾的水與柔情綽態的人相互交融,給人一種“人如水清麗、水如人多情”的觀感。由此,摩梭女人和瀘沽湖水這兩個獨特的元素,在我們心中逐漸形成清晰的可觸摸的藝術形象。其次,我們認為“甲搓舞”這一摩梭人的經典舞蹈形式,作為《柔情似水》的語言和形式載體,更為貼切契合。廣泛傳布于小涼山瀘沽湖畔一帶的“甲搓舞”,被民間通稱為“打跳”,現已被列為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甲搓舞”的跳法豐富多樣,有文字記錄是這樣描述的:以肩、肘關節為軸,右腳開始向內走三步,左腳跟進做蹬的動作,雙臂前后自然擺動,反復做,要求動作要走得輕盈、自然、放松。所以創作編導藝術舞蹈《柔情似水》時,我們只需抓住它的精髓之處,那就是“甲搓舞”中手臂的上下擺動和腰胯的動態動律,以及舞動中人與人手拉著手,指扣著指,牽牽連連,不絕不斷,無窮無盡的連綿感。
在編創中,我們擷取摩梭人“甲搓舞”中“手臂的擺動”和“腰胯的動律”,將它外化為一個個動作姿態,一串串變幻的動態圖案。無論是高低流轉,還是起伏跌宕,始終貫穿于作品,舞者的每一次舉手投足和隊形調度都如輕柔蕩漾的碧波。因此,呈現給觀者的動態、動律是輕柔,甚至是無以復加的柔美。輕輕地、緩緩地,以膝部有控制的柔性曲伸,帶動腰、胯部微微地向前后方輕柔地回蕩,如此連綿往復,在手牽著手,連臂踏搖踩出的輕柔節拍中,一群女子牽著、連著、踏著、搖著,幻化成一串串線條,編織成一個個圖案。整個舞蹈中,類似“甲搓舞”這樣的動作姿態還有許多,我們綜合它們的特點,提取它們的共性,構成適合該舞蹈作品的“手臂動作”和“腰胯動律”,并以此作為主干動作、核心動律,形成了獨特的舞蹈語匯。
瀘沽湖那似“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的柔柔情愫,仿佛一位靈動美麗的摩梭姑娘在輕輕地對你耳語,讓你的心隨之泛起層層漣漪。蕩漾的碧波,隨風流轉,它們分散、聚攏,從容不息地流淌,就如那世世代代圍繞瀘沽湖生活、早已與瀘沽湖融為一體的摩梭女人。我們將這一意象也融入到了《柔情似水》的構圖與表達上。從作品一開始,優美而寧靜地“線性”流出映入眼簾,到高潮部分的流轉、聚散、纏繞,以及作品尾聲,如夢幻仙境的湖面在舞者的動律中帶給觀者波光粼粼的視覺體驗,你很難分清呈現在眼前的,到底是瀘沽湖水還是摩梭女人。當你在感嘆人體動律竟能構織出如此美妙的意象表達時,你的心也被深深觸動。可以說,“甲搓舞”給作品《柔情似水》注入了靈魂,藝術創造又將女人與水的形象揉和,升華到另一個境界。
由此可見,在舞蹈創作中,舞蹈動作動律的選擇對作品所想表達的情感、傳達的思想是至關重要的,兩者相輔相成。在舞蹈《柔情似水》創作過程中,我在李老師的帶領引導下,從作品的整體構想、形式風格、動律要素等方面,逐一進行反復斟酌推敲,最終共同完成了對作品意象、形象的傳遞與塑造。
在整個創作過程中,我的思考也從未停止。將民間舞蹈提煉創作成藝術舞蹈搬上舞臺時,對經過時間積淀的傳統民間舞蹈,一定是經過了采集、整理、改造、變化、創造、升華的藝術創造手段。這樣才能使其在呈現給觀者時,被大多數觀眾所認可、接受,甚至喜愛。就如我們對摩梭人舞蹈《柔情似水》的實踐,在創編過程中,從姿態動律到造型構圖,都以“甲搓舞”為基礎,進行了提取凝練和創新提升。最終,該作品不僅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業界的專家評委們在國家級賽事評獎中也給出“97.42”的高分。而思考與實踐后,隨之要深入探討的是以什么樣的視角與方式去采集傳統的民間舞蹈?又以什么樣的方式去重塑它?這便是舞蹈創造的技法性問題,是深層而宏大的文化問題和審美價值取向問題。
另一方面,舞蹈在進行舞臺表演時,除了以人體動態為主之外,恰如其分的音樂、服飾、道具、燈光、色彩等藝術要素,能更好地綜合展現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和意蘊。因此,在創作《柔情似水》時,我們也充分調動起各種舞臺藝術要素,呈現出整體的綜合之美,將舞蹈藝術的綜合性特質充分體現。在服飾選擇上,我們采用藍白相間的輕紗長裙,燈光以深湖藍色為整體色調,給人以柔和、寧靜,并帶有一絲神秘的視覺體驗。隨后,燈光以淺粉與深藍變化交替,為摩梭女人們增添了幾分羞澀靈動。音樂則以當地的民謠《夜歌》為原型,經過藝術創作后,與舞蹈的意境更加貼切。多重藝術要素交織融合為一體,我們便看到這樣一番景象,靜謐的月光下,一群摩梭女人緩緩而來,輕柔曼妙的肢體動作,和著女聲淺吟低唱的旋律,身下的百褶裙隨著身體的律動蕩起微波,像極了瀘沽湖面上被微風掀起的層層細浪,一切是那樣恬靜美好。
清晰而富有意韻的立意,鮮明而生動的藝術形象,是一部優秀舞蹈作品應具備的要素。舞蹈《柔情似水》展現了善良淳樸的摩梭女人,如美麗純凈的瀘沽湖水一般動人心魄之美。而這一藝術形象最根本的實現路徑,就是將以“甲搓舞”為主的摩梭人傳統舞蹈精髓,在作品中忠實地承繼,以及符合藝術規律的提升與創新。因此,形象與立意在藝術舞蹈創作中,需通過對“動態”“動律”這一語碼轉換,才能得以清晰完整地確立和傳遞,傳統藝術的魅力在新時代才能得以延續性繼承和創新性發展。其次,舞蹈藝術具有鮮明的綜合性舞臺表演藝術特質,它的魅力在于以舞者肢體動態為主,融合多種舞臺藝術要素,使其相輔相成,共同為觀者帶來一場視覺的盛宴。
作為一名青年編導,我在創作舞蹈《柔情以水》的過程中,在前輩老師的帶領引導下,深切地感受到創作一部優秀的舞蹈作品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所需要思考的要素。如今,我已叩響這扇通往舞蹈藝術殿堂的大門,值得我去探究挖掘的東西還有很多,我也將義無反顧地行進在這條崎嶇但充滿驚喜的藝術創造之路,繼續攀登舞蹈藝術的高峰。
陳 ? 橙
四川藝術職業學院舞蹈系教師。國家二級演員,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四川省舞蹈家協會理事,四川省文藝志愿者協會理事。曾榮獲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獎,第九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獨舞表演銀獎,第七屆“全國舞蹈比賽”文華舞蹈節目表演獎,第十屆全國“桃李杯”舞蹈比賽三等獎、園丁獎,第七屆全國“桃李杯”舞蹈比賽獨舞三等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