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中國一直在不斷加大農業生產投入,積極開展農業病蟲害防治工作,提高農業病蟲害防治工作效率對于農業發展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生物防治技術效果明顯,應用成本低并且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
1生物防治在農業生產中應用的重要意義
病蟲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較為嚴重,近年來,由于氣候異常變化,農業病蟲害發生概率越來越高,對于農業生產非常不利,要想有效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為后續農作物的高質高產提供保障,開展合理有效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傳統的病蟲害防治主要方式是在作物田間噴灑大量的農藥,雖然防治效果較好,但對農業發展造成不利影響。過于依賴化學農藥,除了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還會導致一些化學藥劑殘留在農作物中,危害消費者健康。除此之外,如果長期應用農藥,也會提高害蟲的抗藥能力,降低農藥防治效果,不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將生物防治技術合理有效地應用到農業生產領域中,效果良好,避免對生態環境的污染,減少農藥施用量,保證食品安全。基于此,在農業種植過程中,需積極應用生物防治技術,保護生態環境,實現農作物高質高產,推動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2生物防治技術在農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
2.1微生物農藥
與傳統的化學農藥相比,微生物農藥是一種生物源農藥。微生物農藥與化學農藥最大不同之處就是前者主要基于生物與生物之間的生存關系來開展病蟲害防治,穩定性突出,長期應用微生物農藥,能夠有效避免害蟲產生抗藥性。微生物農藥對環境污染較小,同時也不會產生任何的農藥殘留。近年來,隨著綠色農業理念的普及,微生物農藥需求量進一步提升,研究工作不斷深入,微生物農藥應用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非常可觀。較為常見的微生物農藥為蘇云金芽孢桿菌,此類菌為抗蟲棉花菌類,主要采用人工方式對此類細菌進行提取并轉移到普通棉花上,促使普通棉花分泌出可以消滅害蟲的蛋白質,實現對病蟲害的有效防治。
2.1.1以蟲治蟲
利用害蟲天敵的寄生性和捕食性防治病蟲害十分有效,例如利用蟲蟻來防治柑橘害蟲等。當前,可以將瓢蟲及其他具有捕食能力的昆蟲應用到農業生產過程中,能夠有效降低田間害蟲數量,防治效果良好。此外,也可以利用寄生類昆蟲,寄生在害蟲體內,害蟲自身的體液便是寄生類昆蟲生長所需營養,如果害蟲體內存在寄生蟲,那么便會在短時期內死亡。較為常見的寄生類昆蟲主要為寄生蜂及寄生蠅等。
2.1.2昆蟲性信息素
昆蟲在成熟期會產生信息素,昆蟲繁殖主要是將此種信息素作為基礎。在生物防治工作中,對于昆蟲信息素的利用主要表現在蟲情監測方面。當前,昆蟲信息素的利用仍然作為輔助手段,應用范圍有限。另外,由于各地區氣候條件存在較大差異,也制約了昆蟲性信息素的應用。
2.1.3加大生物防治技術綜合應用力度,優化生態系統
結合農業病蟲害防治情況,實現對有效病蟲害防治手段的綜合應用,提高病蟲害防治工作效率。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有效控制農作物生長環境,科學施肥與灌溉,進一步優化土壤條件,豐富土壤營養元素,通過清除作物殘渣及深翻土壤等方式優化土壤結構,避免病蟲害滋生。
(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農業農村局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