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申 褚作勇
(安徽理工大學 安徽 淮南 232000)
人口老齡化表示為新生人口出生率逐漸降低、人均壽命越來越高,造成總人口結構中中青年人群規模縮小、老年人群規模擴大,由此造成的老年人人口比例提升的趨勢[1]。世界上各個國家一致認為,當某個國家或者區域60歲以上人群占總人數的10%以上,或者60歲以上人群占比超過7%,則說明這個國家或者區域已經進入到老齡化社會[2]。當下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面臨著嚴重的社會老齡化壓力,如日本、法國等,養老問題已經成為了全球各個國家不得不面對的重要問題。我國為了避免老齡化社會的來臨,在2019年將人口老齡化問題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3]。“積極老齡化”標榜的是“健康、安全、保障”,確保老年人擁有健康的身體,可以繼續融入到社會、文化發展中[4]。養老建筑是處理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重要基礎,構建健康、舒適的養老場所,建設符合老年人價值理念與社會認同需求的養老建筑,對推動我國人口老齡化轉型、養老建筑合理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城市化建設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人類過度使用了大量的自然資源與能源,加劇了全球環境的惡化。城市養老建筑設計應當要緊密結合城市整體架構、資源環境以及人口老齡化狀況等,一方面要符合老年人的行為特征與規律,另一方面也要重點分析城市發展中的問題與新技術環境,依托于綠色建筑理念,構建適宜的城市養老建筑,有助于緩解城市養老問題,符合積極老齡化對城市養老建筑的標準要求。
在開展城市養老建筑設計過程中,通過融入綠色建筑理念,有助于提升養老建筑的保溫隔熱性能。在考慮經濟支出與可行性方面,通常情況下在建筑屋頂位置進行綠化設計,依托于植物綠被的作用來改善建筑室內空間的溫度。通過綠色植物的引入,一方面能夠增加建筑的整體美觀度,讓人產生愉悅的心情,另一方面綠色植物也能夠有效防范強光照射到室內環境中,在高溫炎熱的夏日能夠降低室內陽光照射強度,改善室內溫度,讓人們產生清涼的感覺,防止長時間開放空調對老年人身體產生的危害。當進入到寒冷的冬季,屋頂上的植物就好像“保暖衣”一樣環繞在建筑周邊,可以有效避免建筑室內溫度的散失,從而確保室內溫度保持在較高的水平[5]。
為了充分體現城市養老建筑設計的綠色建筑理念,加強對環保材料的使用十分重要。在這樣的設計思想下,基于綠色建筑理念開展的城市養老建筑可以縮小對能源和資源的使用,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使其與自然環境保持和諧統一的關系。例如,在城市養老建筑屋頂設置大量植物之后,在綠色植物的作用下,能夠凈化建筑周邊空氣,大量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之后通過蒸騰與蒸發的作用將其中的水分再散發到空氣中,改善建筑物周邊的溫度同時提高空氣中的濕度,從而確保養老建筑周邊擁有清新的空氣,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此外,綠色植物以及基質還擁有良好的吸水與儲水功能,可以將許多自然水存儲起來,降低屋面排水量,提高水的可循環使用程度,防止大量水資源被浪費。
隨著城市化建設速度的加快,噪聲污染已經成為了城市重要污染源之一,對人們的身心健康產生了較大危害。而基于綠色建筑理念設計完成的城市養老建筑,使用了較多的環保隔音材料,可以降低外界噪音對室內環境的影響,保持室內空間的安靜與舒適,進而有效改善噪聲污染問題。比如說,處于城市養老建筑外圍的綠色植被,能夠很好的吸收環境中的噪聲波,為建筑室內空間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屏障,有效降低了噪聲對老年人生活的影響,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質。
當下我國十分重視應對積極老齡化,并將其提升為國家戰略層面,積極老齡化對我國城市養老建筑設計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在其思想指導下,城市綠色養老建筑需要具備的功能如圖1所示,確保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為”[6]。在結合綠色建筑理念開展城市養老建筑設計時,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圖1 城市綠色養老建筑需要具備的功能
伴隨著年齡的越來越大,城市老年人群在心理、生理以及行為上均會出現非常大改變,身體綜合素質降低、行動不靈敏、內心孤獨感逐漸加深。在進行城市養老建筑位置選擇時融入綠色建筑理念,有助于改善養老建筑環境,提高居住的舒適程度,達到城市老年人多樣化要求,確保老年人“老有所依”。第一,在進行場地規劃時,應當要確保建筑區域地勢十分平坦,與城市主干道保持一定的距離,確保生活環境的安靜與祥和,此外,還需要發揮超市、醫院以及公園等城市公共設施,讓老年人生活能夠與城市發展相融合,構建符合老年人生活需求的空間環境。第二,在進行養老建筑空間布局設計時,應當要重視自然生態與建筑的相互結合,提高建筑的整體層次感,在個人空間構建上,在營造舒適環境的同時也要給予老年人一定的私密性,而在公共空間構建上,要加強與老年人的思想與情感交流,使得老年人擁有良好的身心健康,豐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7]。
第一,輻射采暖。隨著人類逐步進入到老年狀態,其自身的新陳代謝速度、對自身溫度的調控能力等均會降低,所以在實際城市養老建筑設計過程中,應當要注重建筑的保暖設計,為老年人提供一個舒適、溫暖的室內環境。我國不同區域表現的氣候特征有較大差異,建筑保暖設計也要區別對待,比如說南方地區冬季比較寒冷,傳統建筑是通過空調方式提高室內溫度,然而這種方式不利于室內空氣流通,容易滋生細菌,所以,設計人員應當要重視地熱能源的利用,以此提高城市養老建筑居住的舒適性。第二,建筑照明設計。老年人普遍存在視力降低的問題,因此要保證建筑室內空間的照明的科學性。在綠色建筑理念的運用下,設計人員應當要最大程度發揮自然光作用,增加室內空間的明亮度,達到老年人的視覺要求。針對建筑內部的燈光設計,可以使用節能燈具或者自動調節燈具,確保室內擁有很好的照明效果。而在公共區域,可以安裝聲控燈光或者感應燈光,在提高照明的同時,也能夠實現能源的節約。
第一,改善城市養老建筑的聲光熱環境。確保室內環境擁有良好的采光性以及通風性,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當養老建筑為坐北朝南時,相鄰建筑物之間要保持科學的距離,確保室內擁有充足的光照時間。此外,還需要提高建筑環境的靜謐性,盡可能遠離噪聲源。排水聲是室內主要的噪聲污染源,在實際進行排水系統設計時,盡可能使用同層排水設計方案,降低排水噪聲,保證室內環境的安靜。
第二,無障礙設計。老年人的感知功能普遍較差,極易迷失方向,所以在建筑設計時,應當要加強建筑的色彩、形態設計,提高建筑的空間特性。同時洗浴間、起居室等地面設計中,應當要加強防滑設計,在樓梯、走道以及馬桶兩側需要設計扶手,并確保扶手色彩鮮明,便于識別。
綜上所述,隨著老年人口規模的越來越大,養老產業獲得了各界人士的普遍關注。在進行城市養老建筑設計時,應當要充分融入綠色設計理念,保證養老建筑的科學性與實用性,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質,最大程度降低老齡化問題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